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鼓室硬化是指中耳黏膜下层或鼓膜固有层中弹性纤维透明样变性,是中耳黏膜慢性炎症或反复急性炎症的终末反应。早在1869年Troltsch首先描述了该病,其病因不清,有研究发现可能与遗传、动脉粥样硬化、高钙血症等有关。鼓室硬化的发病机制也不甚清楚,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鼓室硬化是中耳慢性炎症非特异性的不可逆结果。按组织学特点鼓室硬化可以分为硬化型黏膜炎和破骨型黏膜炎,后者可破坏骨质,累及听骨链。也有学者主张根据手术中所见硬化斑块的范围来分型,可分为鼓膜钙化型、锤砧骨固定型、镫骨固定型及全鼓室硬化型,认为这种分型更有治疗指导价值。目前的争论热点在于如何更有效的治疗鼓室硬化,尤其是镫骨固定的病例。本文主要对鼓室硬化的治疗进行论述。

  • 标签: 耳硬化病(Otosclerosis) 镫骨(Stapes) 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
  • 简介:<正>鼓室成形术手术的具体目标是: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建立含气鼓室和传声听骨。按病灶范围有不伴乳突切除和伴乳突切除,按中耳传声原理有卵圆窗优先和圆窗声保护,此外,必须保证中耳乳突气腔经咽鼓管与大气交通。以下介绍这三方面的技术和体会。

  • 标签: 鼓室成形术 中耳乳突 上鼓室 面神经骨管 后鼓室 清除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鼓室置管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40例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35例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鼓膜穿刺 鼓室注药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其恢复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SOM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鼓膜穿刺术,观察组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500、1000、2000Hz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术 听力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治疗效果 鼓室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其恢复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SOM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鼓膜穿刺术,观察组鼓膜穿刺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冲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500、1000、2000Hz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术 听力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治疗效果 鼓室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OME)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置管+清窍汤冲洗的疗效。方法:采集病例时间:2020年1月-2021年8月;采集病例:本院慢性OME患者,64例;病例依据随机数表分组,A组(32例)——鼓膜切开置管,B组(32例)——鼻内镜下置管+清窍汤冲洗;对比2组疗效;咽鼓管功能;并发症;复发率。结果:比较疗效、咽鼓管功能,B组优于A组(P

  • 标签: 鼻内镜 咽鼓管置管 鼓室清窍汤 冲洗 慢性OME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室穿刺术,给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能够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鼓室穿刺 鼓室注药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探究鼓室检查与成形术,对常见中耳疾病的治疗能力和治疗效果。对于听力减退的人,包括中耳慢性单纯性耳炎、中耳胆脂瘤,因疾病的病变情况重建外耳道,鼓膜成形等。观察病人的鼓膜愈合,听觉效果等。存在手术后轻度眩晕状况,无其他异常情况。各种中耳疾病愈合适应,总的效果是满意的。耳内镜下的外科有微创、美容等特点,骨切除术较少,容易恢复,耳内镜下的耳外科手术安全高效。

  • 标签: 耳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胆脂瘤,中耳 鼓室成形术
  • 简介:目的了解鼓室硬化和非鼓室硬化中耳炎患者在抗氧化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探讨鼓室硬化形成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56例(56耳)中耳炎、中耳炎后遗症手术患者资料,分成两组:鼓室硬化组26耳,非鼓室硬化组30耳。测定所有患者血浆、红细胞中SOD、CAT活力及血浆、中耳组织中MDA浓度。结果分析用秩和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两组血浆中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中耳组织中MDA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中SOD和CAT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血浆中的SOD和CAT活力较非鼓室硬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鼓室硬化组术前的听力平均值与其各检测项目所测得的MDA、SOD、CAT值均不存在相关(P>0.05)。结论鼓室硬化患者可能存在局部氧自由基浓度增高和抗氧化物质活性降低的情况。局部氧自由基浓度增高,血液抗氧化物质无法进入中耳组织,可能是形成鼓室硬化的病理基础。

  • 标签: 鼓室硬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 简介:摘要:机械设备的运行都离不开润滑油,清洁的润滑油是保障机械设备长期运行的关键,如何能在短时间完成机械设备润滑油系统的清洗是新建装置的一个挑战课题,润滑油冲洗的既定方案是能否能在短期内完成润滑油清洁度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节约成本,按时完成工期的基本保障。

  • 标签: 机械设备,润滑油冲洗,鼓泡法,敲打法,升降温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例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案和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6例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2例鼓室骨瘤患者病变分别来源于中鼓室的鼓岬和砧骨,均无明显的病因和诱因,鼓膜完整,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鼓岬来源的骨瘤患者磨除骨瘤、听骨链完整保留并恢复活动,砧骨来源的骨瘤患者切除骨瘤、取出砧骨、置入人工听骨,2例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均基本消失。分析文献报道的36例(38耳)鼓室骨瘤患者发现,平均年龄26.5岁,源于鼓岬者最多,占39.5%(15/38),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感。结论鼓室骨瘤患者以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临床特征,病变最常见的来源为鼓岬,手术切除病灶、保持或重建听骨链可恢复或改善听力。

  • 标签: 骨瘤 中耳 听觉丧失,传导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中耳后鼓室腺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听力学特点、颞骨CT特点及病理特点对明确诊断的意义,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有无肿瘤局部复发及听力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病理检查的1例中耳后鼓室腺瘤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包括临床变现与体征、听力学检查、颞骨CT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及术后15d、1月及1年随访过程中患者有无肿瘤的局部复发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该患者入院时左耳进行性听力下降,左耳骨膜松弛部可见圆形肿物、表面光滑、凸向外耳道,左耳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左侧室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形态不整,大小约0.8cm×1.6cm,听小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突气化良好,乳突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乳突腔骨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均无明显特异性来确诊中耳后鼓室腺瘤,病理为左后鼓室腺瘤(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K(+)、CgA(+)、Sgn(+)、CD56(-)、Ki-67index1%可明确中耳后鼓室腺瘤诊断,术后随访过程中患者无肿瘤局部复发、左耳听力无明显改善。结论中耳后鼓室腺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听力学特点、颞骨CT特点无明显特异性来明确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可明确中耳后鼓室腺瘤诊断,其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们该患者术后无肿瘤局部复发、患耳听力无明显改善。

  • 标签: 中耳 鼓室腺瘤 病理 神经内分泌
  • 简介:目的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with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HL缩短到19.6dBHL。结论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乳突切开 上鼓室切开重建 软骨 胆脂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室穿刺术,给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穿刺结合鼓室注药能够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鼓室穿刺 鼓室注药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价值
  • 简介:阴道冲洗对许多妇女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妇女把它当作一项"完美"的局部清洁措施,甚至一些医生也在提倡用阴道冲洗的方法纠正阴道酸碱度,增加阴道抗菌能力,辅助治疗各类阴道炎症.

  • 标签: 冲洗可取 阴道冲洗
  • 简介:从循环冲洗装置入手,详细介绍系统冲洗准备、冲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工程实践为例,给出液压系统不同冲洗环境下的冲洗数据,论证对液压系统循环冲洗参数压力和流量的选择。

  • 标签: 液压系统 冲洗 污染 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 FESS——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后应用电动压力喷雾洗鼻器冲洗鼻腔的价值,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n=80) ,进行对照组、试验组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鼻腔冲洗器结合生理盐水冲洗清洁鼻腔,试验组患者采取电动压力喷雾洗鼻器结合生理盐水冲洗清洁鼻腔。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手术患者术腔愈合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腔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鼻塞、流涕、头痛以及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 FESS术后应用鼻腔冲洗冲洗鼻腔可以促进患者术腔愈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术后效果佳。 【关键词】: FESS术 电动压力喷雾洗鼻器 术腔愈合 临床症状 术后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冲洗装置在膀胱冲洗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7例膀胱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器和注射器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冲洗装置进行膀胱冲洗,对照两组方法对湿床、尿管损伤、喷溅,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膀胱冲洗效果无差异性,改良的冲洗装置有效减少对导尿管的损坏。且柔性端盖能够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晃动与滑脱,避免湿床,有效避免注射器注入的冲洗液喷溅。结论改良的冲洗装置减少湿床、尿管损伤发生,操作时不会引起评价,简便实用,易于推广。

  • 标签: 冲洗装置 膀胱冲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真空皮带脱水机是石膏二次脱水的重要设备,滤布的品质决定了滤机脱水的效果,同时滤布的使用寿命是由滤机的类型、性能、使用工况、处理物的温度等众多因素来决定的。但是在滤布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堵塞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滤布的使用寿命缩短,也严重影响了过滤效果,所以提供了一种具有强化冲洗功能的冲洗滤布水系统来解决滤布使用过程中发生堵塞的问题,它可以对滤布进行预处理,使滤布使用寿命更长,同时也提高了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 标签: 冲洗功能 脱硫系统 冲洗滤布 水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102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及鼓膜穿刺抽液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治疗组的有效率80.00%,对照组的有效率6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安全,听力恢复较好,比较传统的鼓膜穿刺,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鼓膜置管 耳内镜 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