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联合局部翻转瘢痕修复鼻翼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6例不同原因造成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5~39岁,平均32岁。用带蒂覆盖,联合缺损鼻翼局部瘢痕翻转做衬里修复鼻翼全层缺损。术后观察血运情况及远期鼻翼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转移均成活,其中1例患者翻转瘢痕远端出现少许坏死,经局部换药及清痂后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重建的鼻翼大小、质地、颜色与健侧相近,鼻孔形态良好,鼻腔无通气障碍,供区可见线性瘢痕,无明显皱褶、臃肿等,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带蒂联合鼻翼缺损局部瘢痕翻转做衬里,结合较韧翻转瘢痕的支撑,是一种修复鼻翼全层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鼻翼缺损 瘢痕组织瓣 鼻唇沟皮瓣 衬里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扩张瘢痕瘢痕修复烧伤后鼻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烧伤后鼻翼缺损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64岁,平均35.3岁。其中面部深Ⅱ度烧伤12例,Ⅲ度烧伤6例;病程8个月~7年。应用扩张瘢痕修复11例,瘢痕修复7例。缺损面积最大者为1.8×2.5cm2,最小者为0.7×1.3cm2。结果:术后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18例鼻翼缺损患者外观均明显改善,外形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术后鼻部瘢痕不明显,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保留残存鼻翼的解剖结构,利用扩张瘢痕瘢痕重建侧背部结构,是鼻翼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

  • 标签: 鼻唇沟瘢痕皮瓣 鼻翼缺损 修复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13例鼻部缺损患者,均以在缺损区邻近设计并制作带蒂,经隧道至缺损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手术治疗后效果。结果13例鼻部缺损患者全部成功进行了手术,转移成活,外形较美观,效果满意。结论转移修复鼻部缺损临床效果好,外形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唇沟皮瓣 转移修复 鼻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蒂修复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唇部色素痣患者43例、脂溢性角化病12例、角化棘皮瘤3例,共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17~55岁,平均33岁。面部肿物面积0.8 cm×0.8 cm~2.2 cm×2.0 cm。区设计携带皮下组织蒂的局部,通过皮下隧道或者游离周围组织推进方式,将皮下蒂转移至缺损区域,切除肿物同时一期闭合皮肤缺损。术后总结并发症,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58例转移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成活、血运良好、术区瘢痕平整。随访6~48个月,1例口唇周围肿物切除术后,供区瘢痕较明显。满意57例,占98.3%。结论皮下蒂修复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有一期防止器官牵拉变形,远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等优点,且厚度、颜色与缺损处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术后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下蒂皮瓣 鼻唇沟皮瓣 肿物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联合修复下部大范围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其疗效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发生于下部面积在3.0 cm×3.0 cm以上并跨多个(≥3个)亚单位的缺损12例,其中基底细胞癌3例,鳞癌2例,巨大良性肿瘤2例,各类外伤致缺损者5例。缺损范围3.0 cm×3.0 cm ~5.0 cm×4.5 cm,其中3例为皮肤、软骨及鼻黏膜全层缺损。所有患者接受双侧联合修复。术后定时返院或微信随访。结果12例患者均一期修复,全部成活,未出现感染坏死。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外形良好,肤色与周围皮肤一致,质地及触感较佳,双侧对称。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双侧重建下部大范围组织缺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且技术简单易行,为良好的可替代手术方案。

  • 标签: 鼻缺损 鼻唇沟皮瓣 双侧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蒂修复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有58位患者接受皮下蒂修复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治疗,其中包括43例唇部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病以及3例角化棘皮瘤病例。患者中男性有24人,女性则为34人。在区域,设计并实施带有皮下组织蒂的局部手术。利用皮下隧道技术或周边组织游离推进法,将转移到受损区域,以填补切除肿瘤后的空缺,并在同一步骤中封闭皮肤伤口。手术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所有58个转移手术的切口都一次性愈合并保持良好的血流供应,全部存活,手术区域的疤痕平滑。在6至48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现一例在口唇周围肿瘤切除后,供区的疤痕较为显著。其中57例患者对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高达98.3%。结论:利用的皮下蒂来修复唇部位因肿物切除造成的皮肤缺失,能有效防止器官拉伸变形,同时也能远距离修复面部皮肤缺陷。的厚度和颜色与原本组织相近,供区疤痕不明显,术后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 标签: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 修复鼻唇部 肿物切除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面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对外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8例,于严格清创后,根据创面缺损情况,设计急诊早期修复创面,精细缝合关闭伤口。结果38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36个月,术后无明显瘢痕增生,无明显皮肤色素差,无功能障碍,无继发畸形,达到面部外伤即时整形美容的效果。结论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血运可靠,切口愈合瘢痕不明显,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唇沟皮瓣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同侧穿支修复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的8例前庭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75岁。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病灶完全切除,同时利用同侧穿支进行即时修复。术后不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分别对肿瘤复发、患者外观、供区瘢痕、通气及感觉功能等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分期T1期2例,T2期6例,经32~45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所有愈合良好,其中1例近端翻折嵌入鼻翼外脚缺损处出现直径2 mm左右坏死,经换药10 d后愈合;另1例早期颜色暗黑,提示血液回流不畅,及时处理5 d后好转。4例(50%)发生针垫样畸形,即局部环形隆起,6个月后逐渐消退。4例(50%)前鼻孔形态有所改变,但均无通气障碍,患者未要求再次修复。术后外观评级为“很满意”及“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感觉于3个月后与周边组织没有差别。结论单纯手术切除T1-2期前庭鳞状细胞癌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同侧穿支一期修复术后缺损是较好的重建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前庭 癌,鳞状细胞 鼻唇沟 穿支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滑行肌为蒂岛式操作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外肿瘤切除创面修复患者为本研究对象,经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修复方案为前臂修复术,观察组修复方案为滑行肌为蒂岛式修复术,比对两组患者成活率、创面Ⅰ期修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成活率为100.00%,创面Ⅰ期修复率为100.00%,对照组的成活率为86.21%,创面Ⅰ期修复率为82.76%,对应数据比较分析,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93%,数据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外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滑行肌为蒂岛式修复术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与创面Ⅰ期修复率,还能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鼻肿瘤 创面修复 岛式皮瓣 成活率 修复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地探讨带SMAS筋膜皮在鼻部分皮肤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带SMAS筋膜皮修复鼻部分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0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成活,无坏死,肤色及质地正常,瘢痕较隐蔽。随访6个月以上,外形满意,疤痕不明显。结论带SMAS筋膜皮在鼻部分皮肤组织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术后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鼻唇沟皮瓣 SMAS筋膜 组织缺损与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颌面部肿瘤术后进行修复的价值探讨。方法选择24个月内进行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病患40例,按照其治疗时选取的部位,各20例,分为前臂组与组。将两组做完手术后的的成活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成功率为100%,接受的修复率为100%,前臂组移植成功率为95%,接受部位修复率9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完成该移植半年以后,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为15%,前臂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45%,两者差异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结论在修复颌面部缺损时,使用的成活率比较高,外貌和相关语言等功能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如果在修复面积适中的情况下,推荐使用进行移植。

  • 标签: 鼻唇沟修复 颌面部恶性肿瘤 前臂皮瓣
  • 简介:摘要探讨用小脂肪颗粒与脂肪胶分层填充治疗女性老化的方法及效果。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整形烧伤科和东莞康华医院整形外科用小脂肪颗粒深部填充及脂肪胶皮下内填充分层移植的方法,治疗女性老化63例(年龄26~69岁,平均43.3岁),其中46例采取2次补充移植。63例中13例术后出现青紫,14 d内消退;全部患者术后外观平滑或略高,即时效果满意,3个月内满意率100%。6个月后复诊,46例行第2次补充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2例填充1次后效果欠佳,满意61例,占96.8%。脂肪分层移植治疗女性老化短期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重复填充2~3次效果更好。

  • 标签: 脂肪 鼻唇沟 老化 分层移植 注射
  • 简介:摘要无论是修复重建外科还是面部美容方面,都是整形美容医师重视的区域,有着重要的地位。部位有多块肌肉,解剖学结构复杂。对部位的肌肉解剖研究由来已久,随着解剖技术的进步、解剖器械的改进,人们对的肌肉解剖学认识逐步提高。关于肌肉解剖结构与外观形态的关系众说纷纭,本文对肌肉的解剖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鼻唇沟 肌肉 解剖学 修复重建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的疾病愈合过程。方法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口腔癌患者20例实施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病例的并发症、伤口愈合及护理情况,总结其围术期促进康复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例行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均存活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移植修复术是一个精细的自体移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积极的护理措施提高的成活率,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 标签: 移植 鼻唇沟瓣 口腔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特点的分析,探索矫治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0例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患者在下唇设计Abbe,转移至上,延长鼻小柱,增加前高度,修复珠,协调上下唇宽度,从而改善双侧唇裂术后畸形。结果所有辨存活,术后外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下唇Abbe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畸形。

  • 标签: 双侧唇裂 鼻唇畸形 Abbe瓣
  • 简介:目的探寻乳房下部瘢痕挛缩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7月-200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的9例乳房下部瘢痕挛缩女性患者,行乳房周围皮肤扩张术。扩张器埋置切口多选择在乳房下部瘢痕处,置入部位以乳房周围侧胸部、胸部中央剑突附近为佳,且侧胸部置入时尽量使扩张器位置向上,与乳房上级水平齐平。扩张器埋置层次在深筋膜下及腺体表面。Ⅱ期充分松解挛缩的瘢痕,使腺体及乳房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将扩张后设计成直接推进或易位修复缺损,或直接拉拢缝合封闭创面。结果除1例患者尖端4.0cm×3.0am范围发生血运障碍,经植皮后创面愈合外,其余8例均成活,创面愈合;所有患者乳晕、乳头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其中3例6个月-2年后复诊,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扩张后修复乳房下部瘢痕挛缩,效果良好。

  • 标签: 扩张术 乳房 瘢痕 外科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