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性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以探索更好的剖宫产术。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术产妇97例,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术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在剖宫产术后对泌乳、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二次剖宫产的产妇202例,年龄30.1±4.65岁,孕周40±2.5周,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手术方式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既往体健无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实验组在术后六小时生命体征正常时在相应经络穴位给予适当强度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每次三十分钟,每日一次,其余治疗、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乳胀时间与排气时间、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排气时间与乳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排气时间T排=35.04±10.05小时,乳胀时间T乳胀﹦46.93±12.01小时,对照组排气时间T排气﹦50.68±8.53小时,乳胀时间T乳胀﹦60.79±11.75小时。结论剖宫产术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的应用可明显缩短产妇乳胀时间和排气时间,并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术后身心康复和母乳喂养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乳胀 排气 经络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征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98例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9人,对临床特征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差异显著,P<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关医护人员要能够严格把握急症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尽可能减低患者手术以及术后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 标签: 产科急症 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实施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妇160例,将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80例瘢痕子宫产妇设为观察组,同时将8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设为常规组,均施以剖宫产,并对两组剖宫产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80例手术时间(66.25±19.22)min,常规组80例为(44.63±11.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有5例(6.25%)子宫破裂,常规组无子宫破裂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胎盘植入、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问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分娩后1d出血量等指标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经有瘢痕子宫的患者,其再次接受剖宫产时,子宫破裂症状、胎盘植入症状、前置胎盘症状以及胎盘粘连症状的发生率都会明显升高,所以妇产科临床中,需对剖宫产指征严格把握,避免随意施行剖宫产,鼓励产妇尽量阴道分娩,以提升其分娩质量,防止瘢痕子宫问题出现。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妇产科 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再次剖宫产手术高龄孕妇90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组。对照组首次剖宫产术切口为腹壁横切口,观察组首次剖宫产术切口为腹壁纵切口。比较两组产后出血、腹腔粘连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腹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采取腹壁纵切口对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更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首次剖宫产术式 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 影响
  • 简介:顺产还是剖宫产?这个问题想必每个母亲在怀孕期间都思考过。

  • 标签: 剖宫产 顺产 怀孕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产科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择取时间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下分为观察组(采用择期剖宫产)和对照组(采用产科急症剖宫产),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宫缩乏力、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阴道出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结论急症剖宫产产妇与择期剖宫产产妇相对比,前者的危险性更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而保证产妇的分娩结局。

  • 标签: 产科急症 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预防措施。结果86例产妇中,59例出血量在500~1500ml,27例出血量在1500~2000ml,主要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对比不同原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剖宫产产妇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术后出血应当加强护理干预,及时控制出血量量。此外,加强术前监测,认真辨别产妇存在的高危因素,产程中正确使用缩宫素是减少术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预防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并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500例,对其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病历进行分析,对产妇为何实施剖宫产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再制定相应降低剖宫产的措施。结果发生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胎儿因素;②产妇因素;③社会因素,并给予产妇加强预防干预的措施、加强心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的意义。结论对产妇在产前加大相关知识水平宣传的力度,充分了解产妇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分娩前应对产妇是否符合剖宫产的指征进行控制,能减低剖宫产率,但是需要产妇和医生的共同配合。

  • 标签: 剖宫产率 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和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再次行子宫下段横切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产妇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的不同实施分组,各组65例,行初次剖宫产腹壁中线纵切术列为试验组,行初次剖宫产腹壁横切术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腹壁疤痕情况、盆腹腔粘连程度、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疤痕状况,试验组产妇疤痕情况显著比对照组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状况,试验组产妇盆腹腔粘连出现机率显著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试验组各手术指标显著比对照组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产妇选择纵切口术式,可以降低盆腹腔粘连程度,减少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与损伤程度。

  • 标签: 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 腹壁腹腔粘连性 再次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就以色列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两种方法术后盆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有剖宫产史且需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67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组1患者剖宫产采用以色列式剖宫产术,共65例,为对照组;组2患者剖宫产均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共102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时的盆腔粘连情况。结果组2患者71.6%出现盆腔粘连,较组1患者粘连发生率86.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患者出现Ⅳ级粘连极少(3例),Ⅰ~Ⅲ级粘连的出现率也呈递减趋势,而组1患者Ⅱ级粘连情况较Ⅰ级多,且有30.4%出现Ⅳ级粘连,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有效降低术后盆腔粘连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以色列式剖宫产术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 盆腔粘连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临床剖宫产手术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够对产后出血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会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凝血功能异常,前置胎盘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产后出血患者在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后均能够实现康复,死亡率也在逐步降低,本文主要研究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通过归纳总结,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前及产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中,伴有子宫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疤痕子宫、胎膜粘连、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较多。结论孕期规律产检,将给予产前评估以及术前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很大帮助;宫缩乏力仍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因素,而疤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出血因素也需引起重视,对于育龄期女性应做好相应宣传,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合理安排再孕时间。

  • 标签: 产后出血 出血因素 宫缩乏力
  • 简介:摘要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一种重要方法,其适应对象一般是对一些不能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但是,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麻醉、手术技术的进步,剖宫产的成功率大大提升,由于社会因素、产妇及家属因素以及医务人员等因素导致剖宫产率也大大增加,因此,加强对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护理对母婴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2017年10~2018年6月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25例临床资料。根据阴道彩超超声结果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超声结果为肌层连续无中断,妊娠囊距离浆膜面>0.2cm,归为对照组。超声结果为肌层连续中断,妊娠囊距离浆膜面<0.2cm,归为观察组。结果25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24小时内行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术,其中对照组术中术后阴道流血少。观察组1例术中阴道流血多,1例术后阴道大出血。术中术后阴道流血少。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观察组的大出血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法,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示肌层连续无中断,妊娠囊距离浆膜面>0.2cm,适宜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加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术。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示肌层连续中断,妊娠囊距离浆膜面<0.2cm,局部血流信号丰富,适宜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加经腹病灶切除术。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甲氨蝶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将本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前来诊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选取5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各28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硬腰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硬腰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抛宫产患者给予的硬腰联合麻醉效果显著,患者的痛苦减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重度子痫 前期剖宫产 麻醉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