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主要来源于神经系统间质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具有高发病率、术后高复发性、高病死率及低治愈率的特点。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肿瘤靶区的准确勾画对于术后进行精准放疗具有很重大的意义,CT/MR融合显像较多被应用到神经胶质瘤的肿瘤靶区勾画。近年来,新型分子功能显像技术PET/MR在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拟就CT/MR与PET/MR融合显像在神经胶质瘤靶区勾画上的应用进展及差异进行综述。

  • 标签: PET/MR融合显像 CT/MR融合显像 神经胶质瘤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心脏MR指纹成像(CMRF)技术是一种新的心脏MR定量成像方法,不受传统参数定量技术成像条件的限制,具有数据后处理方便等优势,可通过单次扫描,实时、可重复地获取T1、T2、T2*和脂肪分数等多种组织特征参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从CMRF技术特点(脉冲序列、字典生成和模式匹配)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指纹成像 参数定量 心肌组织特性
  • 简介:摘要MRI在儿童头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MR检查技术难度大,成像参数和序列繁多,同时儿童尚在生长发育中,为了规范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技术,我国儿科放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从MR检查禁忌证、检查前准备、不同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的序列选择等方面起草了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儿童头颅和脊柱MR检查方案,不断提高儿童颅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1.5 T MR加速器的临床剂量调试方法和结果。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于2019年5月安装1台医科达Unity型1.5 T MR加速器,使用磁场兼容测量设备对其进行剂量调试。调试项目包括绝对剂量校准、数据采集和计划系统模型验证。结果磁场下绝对剂量校准需要使用磁场修正因子修正,参考条件下的绝对剂量为87 cGy。将采集的射束数据和计划系统计算结果进行γ分析(3%/2 mm),标准野测试例剂量验证平均通过率为96.41%,TG119测试例为98.24%,美国休斯敦肿瘤放疗和成像质控中心(IROC)端对端测试例为97.5%(7%/4 mm)。结论计划系统模型和射束采集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标准野和TG119测试例剂量验证结果达到AAPM TG218号报告的通用容差限值要求,端对端测试例验证结果满足IROC中心标准。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剂量调试 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检查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肩关节损伤的患者予以选取,纳入时间起始于2021.6,终止于2022.10,共计纳入50例样本,均行MR检查与CT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分析MR诊断肩关节损伤的影像表现。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肩关节骨折检出率相近(P>0.05),MR检查的肩袖损伤(90.91%)、关节积液(87.50%)、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率(100%)均比CT检查的肩袖损伤(45.45%)、关节积液(37.50%)、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率(60.00%)要高(P

  • 标签: 肩关节损伤 MR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心脏MR扩散张量成像(DT-CMR)是研究活体心肌组织微观结构的主要无创方法之一,能够在分子水平提供心肌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更好地理解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近年来DT-CMR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已经在多种心脏疾病中得到应用,体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DT-CMR的成像原理、成像序列及参数、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心肌细胞结构 心肌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MR-DWI鉴别子宫肌瘤类型的价值。方法  以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R-DWI检查,分析其鉴别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价值。结果  退变型、普通型、富细胞型ADC值依次降低(P

  • 标签: MR-DWI 鉴别 子宫肌瘤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MR-DWI鉴别子宫肌瘤类型的价值。方法  以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R-DWI检查,分析其鉴别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价值。结果  退变型、普通型、富细胞型ADC值依次降低(P

  • 标签: MR-DWI 鉴别 子宫肌瘤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的众多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围绕近年来颇具热度的心血管MR新技术,浅谈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呼吁多学科合作以推进心血管MR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并促进MR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决策中的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疾病 临床转化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技术逐步发展成熟,临床需求日益增长,但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仍有待推广。本文介绍CMRA成像技术的主要进步及发展,浅析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机遇和挑战,以期推动该技术的普及及合理临床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磁波刀治疗术后,依据子宫磁共振增强图中非灌注区域体积,计算消融率,影像评估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行磁波刀治疗术后,即刻行子宫磁共振增强扫描,消融率达到大部分消融及完全消融的73例患者。结果:磁波刀治疗术后,被消融区域在子宫磁共振增强图中呈明显非灌注低信号区域,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结论:磁波刀治疗术后即刻行子宫增强扫描,测量非灌注区域体积,计算消融率,能影像评估治疗效果。

  • 标签: 磁波刀治疗术后 子宫磁共振增强 消融率 影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03月-2021年03月收治的126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63例接受CT检查(CT组),另外63例接受MR检查(MR组),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MR组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检出率较CT组明显升高(P<0.05);MR组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分型准确率较CT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膝关节隐性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MR检查,可提升其检出率,且有助于明确骨折具体分型,值得推广。

  • 标签: MR诊断 CT检查 膝关节隐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布里病(AFD)累及心脏的临床及心脏MR(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阜外医院经基因检测或病理确诊的AFD患者8例(AFD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60(50±11)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16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16名(正常组)作为对照,HCM组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7~68(46±15)岁,正常组中男6名、女10名,年龄26~59(51±11)岁。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MR图像。采用CVI42软件分析CMR图像,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参数值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AFD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与HCM组相比,除合并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FD组的CMR显示5例为对称性或大致对称性增厚,3例为非对称性增厚;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示5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以多发、肌壁间强化为主,部分呈局部、心内膜下强化。HCM组的CMR显示14例患者以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为主、伴或不伴左心室壁其他部位的增厚,2例表现为左心室中远部的增厚;LGE示14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表现为肥厚心肌内局灶性或斑片状强化,以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局灶性强化多见,部分表现为左心室中远段心内膜下强化。AFD组、HCM组和正常组3组间比较显示,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初始T1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在AFD组和H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D组的LVMI较正常组和HCM组均增加(P<0.05)。T1 mapping示AFD组的初始T1值[(1 177.4±46.0)ms]显著低于正常组[(1 244.5±34.3)ms]和HCM组[(1 278.8±41.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01)。结论AFD与HCM的临床表现相似,当临床怀疑AFD时,影像学检查应首选CMR检查,特别是T1 mapping技术可以为AFD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法布里病 心肌病,肥厚型 磁共振成像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R加速器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流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15例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肝脏肿瘤采用MR加速器治疗的流程,分析患者肿瘤的图像识别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8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肝内1个病灶10例、2个病灶4例、3个病灶1例;中位肿瘤最长径2.4 cm (0.8~9.8 cm)。MR加速器大体肿瘤体积(GTV)识别率达13/15,2例患者GTV显示不清,采用肿瘤周边大血管或胆管识别辅助仍可达精准配准。全组患者均接受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肝细胞癌患者中位分割次数9次(5~10次),GTV或计划靶体积(PGTV)中位单次剂量6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2 Gy (50~54 Gy),α/β=10的中位2 Gy等效剂量(EQD2Gy)为72 Gy (62.5~83.3 Gy)。肝转移瘤患者中位分割次数10次(5~10次),GTV或PGTV的中位单次剂量5 Gy (5~10 Gy),中位总剂量50 Gy (40~50 Gy),α/β=5的中位EQD2Gy为71.4 Gy (71.4~107.1 Gy)。放疗后1个月野内总有效率8/13,疾病控制率13/13,放疗后3~6个月野内总有效率6/6。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0.3~11.6个月),4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分别为15/15、11/15和15/15。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MR加速器对肝内肿瘤显示率高,且可通过周边大血管或胆管的显示辅助精准配准,在肝脏肿瘤的精准治疗上初步展现优势,局部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 标签: 磁共振加速器 肝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肿瘤,肝转移/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时,选择CT以及MR诊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9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50例患者入院后,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接受CT及MR检查,对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度进行评估,分析差异。结果:MR检查在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而椎间盘积气、骨头钙化等方面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检查,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MR检查的诊断灵敏度、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CT及MR检查均能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鉴别,但与CT检查相比,MR的检出率更高,值得积极推广与应用。

  • 标签: CT MR 腰椎间盘突出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中用MR诊断的效果。方法 用20198年1月-2020年110月院内收治的64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全用MR诊断,用关节镜验证,比较MR和关节镜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实施后,MR诊断的特异性为81.82%,敏感性为81.13%,与关节镜诊断有数据差异(P

  • 标签: MR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