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从马可波罗和卢布鲁克时代起,各个时代的蒙古学家都能在哈剌和林找到需要进行科学考察的材料。过去一段时间,这座成吉思汗第一代后王的都城被看作是疯狂的汗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侵略浪潮的某个秘密心脏,后来又被当作考古废墟,最后被认为是统一13蒙古诸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些概念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蒙古学本身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认识水平。今天人们对于哈剌和林的兴趣是由草原经济结构游牧与定居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力求揭示出迁移制度中定居与游动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 标签: 成吉思汗 游牧民 哈剌和林 形成过程 城市建筑 都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12
  • 简介:15中期以后领主 们已经很少编写庄园经营账簿了,  虽然经营账簿是领主直接经营的产物,不少拥有一两个庄园的领主也开始制作账簿了 [3](pp.3~22)

  • 标签: 庄园账簿 英格兰庄园 试论英格兰
  • 简介:在蒙古国的山林和平原地带,分布着众多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古迹。其中一类是被称之为石人的、以不同石料雕凿的威武的古代勇士石雕。蒙古人一般将其称之为“石人”,但各地亦有不同的习惯称呼。如这里甘戛地区称之为“石像”。这些石人不仅是与古代萨满教的世界观、信仰、仪轨相关的实物,亦是对研究当时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遗迹。石人像由于是为生活在具体历史环境里的具体人而雕凿的,因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服装、武器、用具、装饰,而且也成为确定该实物的年代、历史文化所属的重要依据。对蒙古地区的石人像,有人自19末开始进行了研究。现今我国统计的石人有近500座。这类石人不仅在蒙古,而且在其邻国俄罗斯联邦

  • 标签: 蒙古帝国 古代蒙古人 突厥人 蒙古东部地区 历史研究 游牧民族
  • 简介:13产业革命缘起于呢绒漂洗工序的机械化,水力漂洗坊在英国的普遍出现乃其明显标志。13产业革命不仅导致英国毛纺织业生产和海外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英国毛纺织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毛纺织业中得到迅速发展。

  • 标签: 13世纪产业革命 英国 水力漂洗坊 毛纺织业
  • 简介:达赖博士是蒙古国元史研究界有代表性的学者。他的这篇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元朝蒙古贵族对中国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但他的一些提法与我们的观点是对立的,如把长城南北说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国家,说忽必烈篡夺王位等等,这些显然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编者

  • 标签: 忽必烈 蒙古贵族 蒙古国 蒙古人 世纪初 统一蒙古
  • 简介:世纪的典型特点之一就是贵族统治,贵族妇女是中世纪整个妇女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特殊的阶层中开创了西方尊重女性的先河。妇女地位经常被作为评判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文明程度的标尺。妇女地位问题又是一切妇女问题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探究12~13西欧贵族妇女的地位问题有着重要的以史鉴今的意义。

  • 标签: 12~13世纪 西欧 贵族妇女 地位
  • 简介:13─14蒙古宫廷饮食方式的变化[美]保罗·D·布尔勒(Paul.D.Buell)导言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食物的生产、积累、储存、调制以及消费的方式,既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也与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及谋生之道息息相关。它们也同样反映着不同...

  • 标签: 《饮膳正要》 饮食方式 蒙古人 蒙古语 食物 烹饪方法
  • 简介:<正>地理环境在蒙古高原形成其独特的历史和文明方面非常重要。蒙古高原广阔的山地草原构成世界两大文明区,即中亚绿洲文明区和从多瑙河延伸至中国长城的欧亚草原文明带的一部分。很久以来,蒙古高原就处于世界交通的交叉口。两条大动脉,即伟大的丝绸之路和又叫草原丝绸之路的欧亚草原走廊,将蒙古高原与东西文明中心地区连接起来。游牧文明的出现是对中亚那个特殊地方自然地理挑战的合理回应。

  • 标签: 蒙古人 蒙古帝国 札木合 忽里勒台 塔塔儿 欧亚草原
  • 简介:盐是中世纪的必需品,被称为"白金"。13-15英国盐价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3初到14末,平均盐价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在大灾荒和黑死病之后的三十年形成盐价的两个高峰,1480年代一直到整个15,盐价开始呈下降趋势。盐价的波动反应了盐的生产、人口数量、灾荒瘟疫、工资、战争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是中世纪英国经济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盐价 中世纪 英国
  • 简介:大学特权是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之一。本文以巴黎大学为例,剖析了大学特权获得、发展和转变的历史进程及原因。13,巴黎大学的特权主要来自于教皇的特权敕令。教皇在授予巴黎大学师生居住权、罢课权、独立司法权和教师许可授予权等特权后,又设立教皇特权保护委员会,以保护大学师生的特权不受侵犯。14,教皇减少了对大学特权的关注,但是法国国王不仅肯定了大学师生已有的特权,还增加了税收、赋役和兵役等特权,也设立了国王特权保护委员会,以督促市长保护大学师生的特权。15后,巴黎大学师生的特权逐渐受到限制或被剥夺。到15末,巴黎大学的特权已经变成了对少数人的“特别优待”。

  • 标签: 巴黎大学 大学特权 教皇权 王权
  • 简介:在近代西方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以前,印度洋联系着旧大陆各地的海上贸易。公元11之后,迅速崛起的中国海上贸易和穆斯林商人的扩张加速了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印度洋各地的物资在这个复杂的贸易体系中流通,并被转口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兴。

  • 标签: 经济地理区域 港口变迁 长途贸易 局部贸易 地中海贸易联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详细论述了13—14吐鲁番维吾尔人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以农业为主的维吾尔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过实际的事例加以佐证。

  • 标签: 维吾尔人 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 少数民族
  • 简介:在历史的长河中,中西方服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从13哥特式时期起,中西服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直到20,随着中西大交流,中国服装开始吸纳西方立体结构。虽然今天的服装有着向国际化、同一化和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但了解13-19中西服装的差异性及其原因,从中有所借鉴,对今后中国服装的发展是有裨益的。

  • 标签: 服装 中西方 差异 原因
  • 简介:公元3,萨珊波斯摧毁了安息帝国,他们试图恢复上古西亚和古波斯传统,但其文化却必然受到了希腊化和安息(帕提亚)文化的影响,这在建筑上得到了体现,萨珊建筑艺术统合了两河流域文明、小亚细亚、希腊化、安息和中亚等多方面的文化影响,从其基本样式、平面布局、穹隆处理和装饰细节来看,它们集中了上古西亚建筑的精华,并略有发展。由此看来,在古代艺术史上,并不只有希腊罗马具有伟大的古典建筑,萨珊波斯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标签: 萨珊波斯 建筑艺术 穹隆
  • 简介:13—18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和发展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和文化,伊斯兰教要适应东南亚本土文化,表现在王权观念的移人、苏菲派传教方式与本土信仰的融合、伊斯兰教法与本地习惯法的适应,以及性别关系的变化,形成早期东南亚伊斯兰教“不正统”的特点。

  • 标签: 伊斯兰教 王权 苏菲派 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