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99mTc-MDP全身骨扫描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纳入58例99mTc-MDP全身骨扫描患者,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扫描图像质量、检查后不良情绪、检查满意度相应改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前不良情绪,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对99mTc-MDP全身骨扫描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99mTc-MDP全身骨扫描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MDP骨骼显像诊断早期骨量减少的价值。方法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X)6周制作兔骨量改变模型。其中骨质疏松对照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2mg/kg;骨量减少组每周注射1次,剂量同前。第7周进行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骨组织病理切片、骨密度检测、骨形态计量分析、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血清骨钙素(BGP)检测。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结果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99mTc-MDP骨骼显像半定量检测均见椎体、股骨头、膝关节等放射性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血清BALP、BGP等其他各项检测指标也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但骨量减少组股骨中段摄取99mTc-MDP未见显著增高(P>0.05),骨组织病理切片与股骨头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99mTc-MDP骨骼显像所示股骨中段(长骨)摄取骨骼显像剂99mTc-MDP的比值差异小,结合骨密度降低不明显,可提示为早期骨量减少阶段,为临床提供在早期骨量减少时进行干预防治的参考依据。

  • 标签: 99MTC-MDP 骨骼显像 骨代谢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99mTc-MDP全身骨扫描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于我院99mTc-MDP全身骨扫描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分为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指导)和观察组(37例,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像合格率(100.00%)较对照组(86.49%)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SAS(43.85±4.45)分,SDS(40.76±5.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S(58.90±6.36)分,SDS(50.47±4.84)分](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1.08%)(P<0.05)。结论:对99mTc-MDP全身骨扫描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有利于全面提高扫描成像质量,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能够全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99mTc-MDP全身骨扫描 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断层融合骨显像较全身骨显像对颈椎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且临床最终诊断明确的颈椎退行性变患者19例、转移瘤患者97例,并对其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颈椎骨断层融合显像进行分析。结果颈部断层融合显像对于颈椎转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5.6%(75/97)和83.6%%(97/116),全身骨显像在对颈椎转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明显低于颈部断层融合显像,分别为77.3%(75/97)和78.4%(91/116),P<0.01。结论对临床怀疑颈椎病变的患者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及颈椎断层显像,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病变的检出率,亦有助于对颈椎良恶性病变的定性。

  • 标签: 颈椎 单光子 断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半定量分析在乳腺骨转移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接收乳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50例进行研究,进行全身骨显像以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诊断价值。结果: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的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优于平面ROI半定量法(P<0.05)。结论: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是临床上进行乳癌骨转移诊断较为准确的指标,有着较为可观的诊断价值。

  • 标签: SPECT/CT融合显像 半定量分析 乳癌骨转移
  • 简介: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骨显像有优势。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癌患者在本科同时行18F-FDGPET/CT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时间间隔<15天,并比较分析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42例患者,经过病理、X线或CT/MRI、随访超过半年证实骨转移18例,18F-FDGPET/CT和99mTc-MDP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4.4%,88.9%;特异度分别为100%,75%;准确度分别为97.6%,80.9%;P均>0.05。结论两种显像方法对肺癌骨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无显著差异,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方法。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99mTc-MDP全身骨显像 肺癌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评价18F-FDG(18氟-脱氧葡萄糖)肿瘤代谢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31例恶性肿瘤有骨转移的病人在1周内同期行18F-FDG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两种显像在判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的效果基本相同,都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但18F-FDG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要高于骨显像。

  • 标签: 18F-FDG(18氟-脱氧葡萄糖)肿瘤代谢显像 99mTc-MDP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瘤 符合线路 恶性肿瘤骨转移 特异性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引导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组织清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1例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0~62岁[23(18,37)岁]。胫骨16例,股骨5例。骨感染持续时间4~480个月[120(42,228)个月]。Cierny-Mader生理及解剖标准分型:Ⅰ型4例,Ⅲ型14例,Ⅳ型3例;A型18例,B型3例。Ⅰ期术前利用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限定等高线(ISO)30%~40%为兴趣区域(ROI),指导术中感染骨组织清创;Ⅱ期采用自体骨和(或)异体骨重建骨缺损。对比Ⅰ期、Ⅱ期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Ⅰ期、Ⅱ期术中组织细菌培养及病理检验;记录Ⅰ期骨感染控制手术次数;Ⅱ期术后观察患肢有无皮肤红肿、疼痛、窦道形成,骨缺损区域植骨成骨情况;观察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冠状位下评估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与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差异性。结果患者Ⅱ期术后获随访6~36个月[11(9,29)个月]。21例患者Ⅰ期平均手术次数为1.04次。1例患者Ⅱ期术中冰冻切片提示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重复清创后,Ⅱ期完成骨缺损植骨修复。Ⅰ期、Ⅱ期术前炎性指标对比:WBC由(5.9±1.6)×109/L降至(5.4±1.5)×109/L(P>0.05),ESR由9(5,26)mm/h降至4(2,10)mm/h(P<0.05),CRP由2.8(2.3,7.7)mg/L降至2.3(1.4,3.0)mg/L(P>0.05)。Ⅰ期组织细菌培养12例呈阳性,9例阴性,病理检验提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Ⅱ期组织细菌培养均呈阴性,术中冰冻切片及病理检验提示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Ⅱ期术后患肢皮肤无红肿、疼痛、窦道形成,植骨成骨情况良好。ROI对应ISO与既定ISO范围的符合率为90.5%。冠状位下ROI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8±31.1)mm]与Ⅰ期实际骨清创范围纵向长度[(86.0±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99mTc-MDP SPECT/CT融合像可以作为感染骨组织术前清创范围界定的有效手段,不仅能避免过度清创,还可以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感染 骨髓炎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比较^99mTc(V)-DMSA与^99mTc-HYNIC-TOC在定位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术后复发和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0月24例因术后复发或转移而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期行^99mTc(V)-DMSA(以下简称DMSA)和^99mTc-HYNICTOC(以下简称TOC)显像的MTC患者。通过对比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资料,来判断两种显像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基于患者的研究中,DMSA和TOC的灵敏度分别为62.5%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基于病灶(n=44)的研究中,前者灵敏度(93.2%)高于后者(43.2%)(P〈0.0001)。以降钙素水平500pg/mL为界将病灶分成两组,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11)时,DMSA和TOC的灵敏度分别为81.8%和18.2%(P=0.016);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33)时,两者灵敏度分别为97.0%和51.5%(P〈0.0001)。对于软组织病灶(n=36),DMSA灵敏度高于TOC(P〈0.0001);对于骨病灶(n=8),两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结论:DMSA在定位M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优于TOC。

  • 标签: 降钙素 癌胚抗原 ^99MTC(V)-DMSA ^99mTc-HYNIC-TOC 甲状腺髓样癌
  • 简介:目的:探讨核医学99mTcO-4与99mTc-MIBI联合显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入选的40例甲状腺结节病例术前行甲状腺99mTcO-4显像、99mTc-MIBI显像,根据结节的99mTc-MIBI与99mTcO-4摄取值,计算99mTc-MIBI/99mTcO-4摄取比值(即M/T值)。根据术后病理,分析M/T值及血清人促甲状腺激素(hTSH)水平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40例中,5例甲状腺结节M/T比值≥2.0,病理结果为恶性结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与M/T值存在相关性(P〈0.05);其余35例为良性结节(腺瘤、囊腺瘤),M/T值均〈2.0。联合甲状腺99mTcO-4和99mTc-MIBI显像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3%,准确率为95%。良性结节与hTSH水平增高有关(P〈0.05)。结论联合甲状腺99mTcO-4和99mTc-MIBI显像可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99mTcO-4 99MTC-MIBI 显像 甲状腺结节
  • 简介:目的评价99mTc—NOET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和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对70例疑似CAD的受检者行99mTc—NOET(NOET组1)或99mTc—MIBI(MIBI组1)静息GSPECT,并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对确诊的53例CAD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行NOET(NOET组2)或MIBI(MIBI组2)静息GSPECT。结果NOET组1和MIBI组1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ET组2和MIBI组2比较:①NOET组2PTCA术后1、3、6个月心肌血流改善分别为59.29%、64.60%和66.37%,MIBI组2为20.35%、55.10%和61.22%;②PTCA术前、术后两组间心功能参数、临床事件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99mTc—MIBI比较,99mTc—NOET对CAD的诊断、PTCA术后疗效的判定及观察临床事件发生率均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Ⅴ)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简介:Objective:Tofindaneffective,sensitive,specificandnoninvasivediagnosticmethodofbreastcancer.Methods:109massesof102patientswithbreastlesionssmallerthan2cmindiameterweredividedintothreegroupstoundergo99mTc-MIBIimagingandcomparedwiththeresultsofpathologyexamination.20caseswithoutbreastlesionswereselectedascontrol.Abnormalcondensationof99mTc-MIBIinthebreastreaching10%higherthanthatinthecounterpartofthehealthybreastwasregardedaspositive.Results:Of32breastcancers,positiveimagingappearedin25.Negativeimagingwerefoundin31of38benignbreastlesions.Of39occultbreastlesions,positiveimagingappearedin6and3ofthemwerebreastcancer,2of3patientswithslightlyincreased99mTc-MIBIimagingthresholdwerebreastcanceralso.Nopositiveimagingwasfoundinthecontrolgroup.Thediagnosticaccuracy,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predictivevalue,negativepredictivevalueof99mTc-MIBIwas88.4%,89.2%,88.0%,75.0%and95.3%,respectively.Conclusion:99mTc-MIBIimaginghadhighersensitivityandaccuracyinthediagnosisofbreastcanceranddifferentiationbetweenbenignandmalignantbreastlesions.Itcouldprovideusefulinformationforthediagnosisofclinicallysuspectedbreastcancer.

  • 标签: 胸质量 99MTC-MIBI 胸成像 乳癌
  • 简介:目的:观察云克(99碍-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云克治疗;对照组30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组在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2例在静脉滴注云克时出现脉管炎.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99TC-MDP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99Tc-MDP"结合"骨康灵"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模型的分析。方法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进行实验分析。购置实验兔49只,分为7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骨质疏松对照组)、C组("99Tc-MDP"治疗组)、D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E组("骨康灵"治疗组)、F组("99Tc-MDP"联合"骨康灵"治疗组)、G组("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康灵"治疗组)。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制作兔骨质疏松模型,2次/每周,连续6周,以后骨质疏松模型继续维持"DX"肌肉注射,但剂量改为一次/周,直至试验结束。分别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疗程为16周。疗效评判指标:病理细胞学、骨形态计量分析、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试验、X线摄片、CT摄片、核素骨骼显像ROI的比值、血清BALP、BGP检测。各治疗组试验数据统计结果与B组相比较,依次评判疗效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统计方法: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所得数据采用x珋±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t检验。结果治疗16周后的下一周对各组受试动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骨形态计量(121.595±33.445和65.280±21.907)、骨密度(股骨头、L4分别为0.309±0.015、0.298±0.017和0.238±0.011、0.233±0.015)、骨生物力学(股骨头、L4分别为404.433±43.655、698.380±77.520和269.437±40.595、349.350±57.288)、核素骨骼显像(4.126±0.643和6.734±0.458)、BALP(9.000±2.828和42.833±12.714)、BGP(0.105±0.0147和0.176±0.0263),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值均〈0.01),病理细胞学显示B组实验兔骨小梁排列稀疏,存在较明显的骨小梁断裂现象,而A组骨小梁排列规则、正常。但X线摄片和CT摄片比较差异不显著。证明本次实验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立。各治疗组与B组比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方差分析示:形态计

  • 标签: “99Tc-MDP” “骨康灵”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治疗
  • 简介:摘要骨上皮样血管肉瘤(EA)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高度恶性骨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发生于股骨的EA病例,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及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全身骨显像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EA的影像学特征。99Tcm-MDP SPECT/CT显像能发现转移灶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显像剂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在骨损伤修复不同阶段的分布状况。方法用电钻股骨凿孔的方法,制作兔股骨损伤模型共30只,根据骨损伤修复的不同阶段(第1、2和3周)分成A、B和C组,每组10只。在骨损伤修复不同阶段的最后1 d行股骨SPECT/CT显像,得到实验侧和对照侧感兴趣区(ROI)放射性计数,计算靶/本底比值(T/B)。应用磷屏成像分析3组模型标本光强度,放射自显影观察99Tcm-MDP在骨细胞的具体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SPECT/CT显像示A、B和C组的放射性计数T/B分别为1.16±0.14、1.39±0.23和1.1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P<0.01)。A、B和C组实验侧(50.00±12.45、59.50±12.83和55.10±9.26)的最大放射性计数均高于对照侧(43.20±9.57、50.00±12.30和44.30±6.50;t值:3.24,2.28和5.77,均P<0.05)。磷屏成像示A、B和C组股骨标本的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 324.67±6 481.50、60 950.33±9 781.72和43 905.00±4 957.92;F=8.25,P=0.02)。放射自显影观察到在骨修复的不同阶段,99Tcm-MDP在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均有分布。结论在骨损伤修复的不同阶段,99Tcm-MDP均有显著的分布浓聚,提示其在骨组织中浓聚机制除与羟基磷灰石的化学吸附作用外,还存在其他途径。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股骨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 简介:摘要对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作者所在医疗组经治的55例怀疑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中99mTc-MIB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99mTc-MIBI假阳性及假阴性共计11例,定性诊断为非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假阳性4例,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腺瘤1例,颈部异位胸腺瘤1例;定性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假阴性5例,分别为甲状旁腺癌1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直径较小的甲状旁腺腺瘤1例,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1例,甲状旁腺非典型腺瘤1例;定性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99mTc-MIBI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其中1例12个月后由阴性转为阳性,PTH由310.5 pg/ml升高至887.4 pg/ml,最终于前上纵隔发现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并切除。另一例42个月后由阴性转为阳性,PTH由161 pg/ml升高至350 pg/ml,最终于右侧胸锁关节后方(Ⅶ区)发现异位甲状旁腺并手术切除。我们认为甲状腺背侧肿物往往需要与甲状旁腺肿物鉴别。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定性诊断为阴性,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阳性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为其他疾病导致的假阳性。若定性诊断阳性,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阴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辅助定位。部分定性诊断为阳性的、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阴性患者随着时间迁移,99mTc-MIBI可由阴性转为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胸部肿瘤放疗后全身骨显像所示椎体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的摄取变化及其与临床放疗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胸部肿瘤放疗前后行全身骨显像的110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58.2±11.9)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肿瘤因素及放疗计划等,通过半定量分析将骨扫描所示结果分为椎体摄取正常组和椎体摄取异常组。按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进行分组:60~120 d组(23例)、121~180 d组(30例)、181~240 d组(27例)、241~365 d组(30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对99Tcm-MDP摄取的改变及其与临床放疗因素的相关性;计算(T/N前)-(T/N后)/(T/N前)(T为靶区受照中心3个完整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N为靶区外3个正常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椎体对99Tcm-MDP摄取变化率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110例患者中,48例(43.6%)出现椎体局部对99Tcm-MDP摄取减低,出现摄取异常的椎体受照剂量为1039.5~ 4488.7(2139.5±839.8)cGy,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最短为61 d,最长为326 d,中位时间为160 d;余62例(56.4%)患者椎体对99Tcm-MDP摄取未见异常。椎体99Tcm-MDP摄取减低程度与总放疗剂量(χ2=4.401,P =0.036)、放疗次数(χ2=2.241,P =0.027)、椎体受照剂量(χ2=5.913 ,P=0.015)及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χ2=12.542 ,P=0.013 )有统计学相关性,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单次放疗剂量、计划靶体积、计划靶体积剂量、椎体受照体积及放疗靶区中心至椎体中心的距离无统计学相关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的组间比较发现,60~120 d、120~ 180 d组分别与181~240 d、241~365 d组相比,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15.429,均P<0.05 ),时间间隔<180 d出现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患者较多,占总摄取异常组的66.7%(32/48)。半定量分析评估椎体对99Tcm-MDP摄取异常的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161。结论放疗后行骨显像的时间越早,椎体损伤的检出率越高;椎体摄取99Tcm-MDP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椎体放射性损伤的程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 99m锝美罗酸盐 全身骨显像 椎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