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瘢痕疙瘩患者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对瘢痕疙瘩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瘢痕疙瘩患者84例,男39例,女45例,年龄4~75(30.42+19.46)岁;增生性瘢痕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男43例,女35例,年龄3~81(27.74+18.43)岁。选取ADAM33基因上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用Sequenom MassARRAY系统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比较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性。结果瘢痕疙瘩组与增生性瘢痕组ADAM33基因rs3918394(L1)、rs574174(ST+7)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rs597980(ST+5)位点基因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χ2=6.499,P<0.05);L1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7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6.117,均P<0.05);ST+7位点各基因型及各等位基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7与L1位点间存在着弱连锁不平衡;瘢痕疙瘩组Hap2(CA)显著低于增生性瘢痕组(χ2=6.752,P<0.05)。结论ADAM33基因L1位点可能与河南汉族瘢痕疙瘩患者易感性相关,L1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是瘢痕疙瘩发生的危险因素。ADAM33基因可能存在特异性瘢痕疙瘩易感性单体型或保护性单体型。

  • 标签: 瘢痕疙瘩 多态现象,单核苷酸 汉族 ADAM33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ADAM9、ADAM10基因沉默对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5例腺样囊性癌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组织中ADAM9、ADAM10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腺样囊性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系ACC-M、SACC-LM中ADAM9、ADAM10基因的表达,检测该基因沉默后对肿瘤细胞周期及体外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ADAM9、ADAM10蛋白在腺样囊性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比在原发灶组织中显著增高(P〈0.05);ADAM9、ADAM10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肿瘤细胞出现S期阻滞;并且ADAM9、ADAM10基因沉默后,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1)。结论:ADAM9和ADAM10基因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有关。ADAM9、ADAM10基因沉默可改变腺样囊性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细胞周期 增殖 转移 RNA干扰 ADAM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