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繁殖并采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将阳性转基因雄鼠与野生型雌鼠一对一进行交配,利用多引物多重PCR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结果在合适的PCR条件下三引物体系可以准确有效鉴定出子代小鼠基因型。结论正确饲养繁殖及利用多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可以快速有效获得APP/PSl转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AD动物模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l双转基因小鼠 多重PCR 基因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14G-humanin(HN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只APP/PS1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HNG治疗组,每组8只;另取8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0.5 mL双蒸水,HNG治疗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0.5 mL HNG(50 μg/kg)。连续注射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小鼠海马泛素化激酶1(ULK1)、P62、兔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及组织蛋白酶D蛋白和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对照组、HNG治疗组、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依次延长,穿梭原平台所在象限次数依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显示对照组、HNG治疗组、模型组小鼠海马ULK1蛋白和mRNA的表达依次减少,P62蛋白和mRNA的表达依次增加、LC3Ⅱ蛋白/LC3Ⅰ蛋白和LC3ⅡmRNA/LC3ⅠmRNA值依次增加、组织蛋白酶D蛋白和mRNA的表达依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对照组、HNG治疗组、模型组小鼠海马神经元Aβ阳性表达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G可提高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自噬活性,减少脑内Aβ的沉积,从而改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标签: S14G-humanin APP/PSl转基因小鼠 细胞自噬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 简介:下载PDF阅读器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Micro-CT)定量研究APP/PS1转基因鼠(老年痴呆鼠模型)胫骨近端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3月龄雌性APP/PS1转基因鼠(n=6)和野生型小鼠(n=6)自由摄食和饮水,分别于12月龄时处死,取其胫骨,应用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及骨密度分析.结果APP/PS1转基因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P〈0.05);Micro-CT扫描图像显示APP/PS1转基因小鼠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皮质厚度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APP/PS1转基因小鼠更易患骨质疏松.

  • 标签: APP/PS1转基因鼠 野生型小鼠 骨质疏松 micro—CT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益智温胆颗粒对APP/PS1(B6)转基因小鼠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形态及Aβ的影响。方法选用APP/PS1(B6)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智温胆组和多奈哌齐组,将同系背景小鼠作为空白组。益智温胆组、多奈哌齐组以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90天。采用Morris迷宫测试、跳台测试评估APP/PS1(B6)小鼠行为学;HE染色观察APP/PS1(B6)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APP/PS1(B6)小鼠海马Aβ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发现平台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发现平台时间均缩短(P〈0.01),且游泳总路程均减少(P〈0.01)。跳台测试: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增加(P〈0.01),且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减少(P〈0.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海马组织形态:模型组有明显的脑神经元变性,可见到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多奈哌齐组可看到神经元数量增多且细胞结构排列较整齐;益智温胆组空泡变性和细胞核增大有所改善,神经细胞排列和细胞形态较好。海马Aβ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Aβ_(1-42)和Aβ_(1-40)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智温胆组和多奈哌齐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Aβ_(1-42)和Aβ_(1-40)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益智温胆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β_(1-42)和Aβ_(1-4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智温胆颗粒有助于提高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保护海马神经细胞,降低β样淀粉蛋白沉积实现。

  • 标签: 益智温胆颗粒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行为学 病理形态 β样淀粉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槲皮苷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AchE,Aβ,MAP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00只,雄性,同时选择相同月龄转基因阴性小鼠20只(雄性),购自实验动物科学中心。将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模型组、槲皮苷低剂量组、槲皮苷中剂量组、槲皮苷高剂量组、阳性药(多奈哌齐)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槲皮苷组(低、中、高)入水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分别优于模型组(P均<0.05),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均>0.05);(2)槲皮苷组(低、中、高)Aβ, AchE, MAP-2, BDNF均分别优于模型组(P均<0.05),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均>0.05)。结论:槲皮苷能够有效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AchE, BDNF及MAP,降低Aβ相关,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 标签: 槲皮苷 APP/PS1转基因小鼠 学习记忆能力 AchE MAP BDN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酚酸C联合艾灸疗法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AchE, Aβ, MAP和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00只,将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丹酚酸C组、艾灸组、丹酚酸C联合艾灸组、阳性药(多奈哌齐)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丹酚酸C联合艾灸组入水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分别优于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丹酚酸C组及艾灸组(P均<0.05);(2)丹酚酸C联合艾灸组Aβ、AchE、MAP-2、BDNF均分别优于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丹酚酸C组及艾灸组(P均<0.05)。结论:丹酚酸C联合艾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AchE、BDNF及MAP,降低Aβ相关,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 标签: 丹酚酸C 艾灸疗法 APP/PS1转基因小鼠 学习记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纳米粒海马移植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突触素(SYP)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胎脑来源NSCs,24只12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入NSCs联合NGF纳米粒移植组(NSCs+NGF-NP组)、NSCs移植组(NSCs组)和AD对照组(AD组),每组8只,另选8只同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WT组)。NSCs+NGF-NP组和NSCs组分别行NSCs联合NGF纳米粒移植和NSCs移植,其余两组均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移植部位为侧海马区。移植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4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移植细胞的迁移与分化,Western blot检测SYP蛋白水平。结果体外悬浮培养的神经球表达EGFP阳性,免疫荧光显示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阳性。移植4周后,可见EGFP示踪的NSCs在海马注射移植部位存活并向胼胝体,海马深部和齿状回迁移,可分化为皮质素(DCX)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胶质细胞,并可见NSCs+NGF-NP组存活细胞数量较多,突起较长,穿越海马颗粒层。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P检测显示,WT组、NSCs组和NSCs+NGF-NP组海马SYP蛋白水平较AD组明显增高(P<0.05),NSCs+NGF-NP组SYP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SCs组(P<0.05),且与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检测显示,与AD组比较,WT组、NSCs组和NSCs+NGF-NP组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0.05),NSCs+NGF-NP组穿越平台的次数大于NSCs组(P<0.05),且与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联合NGF纳米粒海马移植治疗可能促进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及成熟,增加海马突触,从而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干细胞 移植 突触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五味子水提取液(SWE)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APP/PS1转基因小鼠,Tg)和给药组(Tg+10、30、50mg/kg的SWE,灌胃40d);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Nissl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形态;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硫代巴比妥酸检测丙二醛(DM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灌胃SWE明显提高Tg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形态;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显著降低MDA的含量以及增强SOD的活性。结论:SWE对Tg小鼠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来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SWE 阿尔茨海默病 Nissl染色 细胞凋亡 MDA SO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会隔离对老年APP/PS1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5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社会隔离组(SI)和群养对照组(GR),分别予以单笼饲养和群养,3个月后,通过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行为学表现。行为学检测结束24h后灌注取脑,恒冷箱冰冻切片,挑选含中缝核的脑片进行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GR组相比,SI组小鼠旷场实验中中央区时间比减少,穿越中央区的次数减少,总休息时间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中累计不动时间延长。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社会隔离使老年APP/PS1小鼠产生抑郁样行为,降低了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的数量。

  • 标签: 社会隔离 APP/PS1小鼠 旷场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5-HT神经元 中缝背核
  • 简介:目的探讨柚皮苷及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用药对APPswe/PSΔE9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使用是否具有协同或叠加作用。方法APPswe/PSΔE9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选择在3月龄和5月龄两个时间段开始进行治疗,各给药组按设定剂量分别单独或联合加入鼠粮中。3月龄给药16周、5月龄给药4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以安理申作为阳性药对照,并与安慰剂组小鼠进行比较。Thioflavin-S荧光染色检测单独使用柚皮苷治疗转基因小鼠脑组织老年斑的形成。结果单独使用柚皮苷4周和16周,缩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分别为22%、32%;单独使用吴茱萸碱4周和16周,缩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分别为33%、10%。柚皮苷治疗16周减少海马老年斑26%。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应用能够显著缩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47%。结论单独使用柚皮苷或吴茱萸碱均能改善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柚皮苷长期的使用优于短期的治疗效果,但是吴茱萸碱短期有效,长期作用反而下降;柚皮苷与吴茱萸碱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APPswe/PSΔE9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联合用药组并未表现出强于单独给药组的协同保护效应。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单体 柚皮苷 吴茱萸碱 水迷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苷肌肽对APP/PS1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5月龄APP/PS1转基因模型小鼠36只,数字抽签随机分为模型组(氯化钠6.6 ml·kg-1·d-1腹腔注射)、脑苷肌肽组(脑腺苷肌肽6.6 ml·kg-1·d-1腹腔注射)、多奈哌齐组(多奈呱齐2 mg·kg-1·d-1灌胃),每组12只,同月龄C57BL/6J小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6周,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GFAP及NeuN的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Aβ、GFAP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47±0.068)%比0%、(61.750±22.020)个比(26.000±4.598)个(均P<0.05),NeuN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021±0.002比0.032±0.003(P<0.05);脑苷肌肽组及多奈哌齐组的Aβ(0.058±0.055)%和(0.057±0.045)%、GFAP表达(38.250±5.418)个和(36.130±5.963)个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NeuN的表达0.029±0.004和0.027±0.003均高于模型组(P<0.05),脑苷肌肽组Aβ、GFAP、NeuN的表达水平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苷肌肽具有多靶点的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AD小鼠的Aβ、GFAP表达水平并上调NeuN的表达实现。

  • 标签: 脑苷肌酶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神经元
  •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CD40-CD40L共刺激信号通路对移植皮肤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呈可溶性表达的CD40L分子胞外区(sCD40L),利用K14启动子构建了sCD40L皮肤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利用该载体制备了转基因小鼠。结果所克隆的CD40L胞外区片段其大小及序列符合预期;以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I为骨架,通过DNA重组,获得了含K14启动子和sCD40L编码区的皮肤特异性表达载体K14-sCD40L;通过显微注射和胚胎移植,PCR筛选检测:49只G0代小鼠1小鼠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阴性对照无条带。结论成功建立sCD40L转基因阳性小鼠

  • 标签: 转基因小鼠 SCD40L 共刺激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建立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为活体荧光影像系统建立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把DsRed-Express和EGFP基因插入chickenβ-actin强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载体,建立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转基因C57BL/6J小鼠.PCR鉴定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基因表型,活体荧光影像系统分析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荧光显微镜检测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全身组织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果分别建立了3个系的红色荧光和3个系的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活体荧光影像系统分析转基因小鼠分别呈现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经荧光显微镜观察,DsRed-Express转基因小鼠的红色荧光蛋白在多个组织器官中表达,尤其在胰腺、肝脏、肾脏和脾脏等器官表达量较高.EGFP转基因小鼠绿色荧光蛋白在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表达,尤其在胰腺、心脏、小肠、外周血细胞和脑组织等器官组织中表达量较高.结论DsRed-Express和EGFP基因转基因小鼠中系统性高表达,成功建立了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DsRed-Express和EGFP转基因小鼠将成为活体荧光影像系统的重要实验动物模型.

  • 标签: 红色荧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为从整体动物水平研究碱性调宁蛋白(h1-calponin)在骨形成过程中的直接作用,我们构建了成骨细胞中特异性过表达h1—calponin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构建在成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collagenIpromoter)驱动下表达h1—calponin的载体(pColl-calponin),纯化DNA片段,再以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转基因片段导人小鼠受精卵,经移植后得到小鼠。PCR法检测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提取F1代阳性小鼠原代成骨细胞RNA,RT-PCR检测h1-calponin在小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转基因小鼠表型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1只Go代转基因鼠中检测到阳性信号,RT-PCR显示F1转基因小鼠成骨细胞中表达h1—calponin较野生对照小鼠明显增加,且转基因小鼠体重与野生小鼠相比有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在成骨细胞特异性过表达h1—calponin的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h1—calponin在骨骼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标签: 碱性调宁蛋白 成骨细胞 转基因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MMTV-Wnt-1转基因小鼠的乳腺癌发病情况及病理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MMTV-Wnt-1转基因小鼠肿瘤发生情况,并采用原位移植将瘤组织置于裸鼠皮下,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为观察MMTV-Wnt-1阳性转基因小鼠和移植鼠的病理学变化。结果MMTV-Wnt-1转基因小鼠最早从7周龄开始出现乳腺癌,发瘤鼠剖检可见脾、肝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瘤鼠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但未出现肿瘤转移。将瘤组织移植裸鼠后,肿瘤可在裸鼠皮下生长,移植肿瘤病理学形态与原发瘤一致,未出现转移。结论实验结果验证MMTV-Wnt-1转基因小鼠可稳定自发乳腺肿瘤,可作为研究乳腺癌的良好的动物模型。

  • 标签: MMTV-Wnt-1转基因小鼠 乳腺癌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探索慢性胰腺炎易感基因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者需准确地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掌握不同动物模型的优劣。本文总结几种慢性胰腺炎转基因小鼠模型及其病理表现,探讨转基因小鼠在慢性胰腺炎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转基因小鼠 基因工程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肝癌模型,观察GFP蛋白在诱癌过程中荧光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四氯化碳(CCk,乙醇/DENA诱导肝癌共20周,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均为GFP转基因小鼠。每周监测小鼠体重的变化;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病理组织学;第4、12、16周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冷冻切片观察荧光表达,并以石蜡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第20周时处死小鼠取其肝肿物进行原代培养,观察肿瘤细胞中荧光表达和分布。结果实验组GFP转基因小鼠死亡15只,死亡率30%(15/50)。对照组10只小鼠未发生死亡。GFP转基因小鼠在诱癌的第4、12、16、20周依次出现肝炎,肝硬化、癌前病变和癌变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诱癌开始前、第4周、第12周和第16周肝脏组织的冷冻切片有GFP蛋白的表达,诱癌第20周肝肿物原代培养中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GFP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GFP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可动态观察肝癌细胞中GFP蛋白的表达。

  • 标签: GFP转基因小鼠 肝癌模型 GFP蛋白表达
  • 简介: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当时有人惊叹:“人类开始有了一创造新生物的‘上帝之手’。”随后,“转基因”一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转基因植物 悬念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