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CD8+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26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及27例对照组患者采集鼻黏膜组织及外周血,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18~72岁。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鼻黏膜组织中Eos计数,将CRS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性CRS(eosinophilic CRS,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性CRS(non-eosinophilic CRS,Non-ECRS)两组类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鼻黏膜组织及外周血中CD4+及CD8+T细胞的比例、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Tc)1、Tc2及Tc17细胞的比例、CD8+Foxp3+和CD8+Foxp3-IL-10+两种CD8+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细胞介素(IL)-10的CD8+Foxp3+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Graphpad 7.0进行作图,所有数据采用M(IQR)表示,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8+T细胞在所有患者鼻黏膜组织淋巴细胞中的比例高于CD4+T细胞[37.75%(17.35%)比4.72%(4.29%),Z=-5.70,P<0.001],而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低于CD4+T细胞[23.60%(9.33%)比44.05%(10.93%),t=9.72,P<0.001]。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Tc2细胞和Tc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RSsNP患者及对照组[1.82%(1.22%)比0.84%(0.79%)比1.09%(0.92%),1.93%(2.32%)比0.54%(1.04%)比0.47%(0.51%),P值均<0.05]。与CRSsNP[0.43%(1.45%)]和对照组[0.48%(0.83%)]相比,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CD8+Foxp3+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最低[0.10%(0.32%),Z值分别为-2.24、-2.22,P值分别为0.025、0.027];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产TGF-β和IL-10的CD8+Foxp3+Treg细胞占总CD8+ 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1.46、0.49,P值均为0.001)。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CD8+Foxp3-IL-10+Treg细胞占总CD8+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CRSsNP患者[0.14%(0.28%)比0.89%(0.81%),Z=0.61,P=0.030]。CD8+Foxp3+Treg细胞CD8+Foxp3-IL-10+Treg细胞在ECRS患者鼻黏膜淋巴细胞中的占比显著低于Non-ECRS患者[0.07%(0.44%)比0.53%(0.75%),0.13%(0.21%)比0.29%(0.76%),t值分别为2.14、2.78,P值均<0.05],并与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Eos百分比呈负相关(R2值分别为0.56、0.78,P值均<0.001)。外周血中CD8+Fxop3+TregCD8+Fxop3-IL-10+Treg细胞在各组之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CD8+Treg细胞在CRSwNP患者尤其是E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所占比例降低,与Tc2、Tc17趋势相反,与Eos计数呈负相关。提示CD8+Treg比例降低可能与CRS患者鼻黏膜免疫失衡及Eos浸润有关。

  • 标签: 鼻窦炎 CD8+Treg细胞 嗜酸粒细胞
  • 简介:尽管有CD4+CD25+规章的T房间(Tregs)在过去的十年期间,在他们的临床的翻译以后的进步仍然保持停滞。增长证据建议那自然地发生的CD8+CD122+T房间也是有能力的Tregs禁止T房间回答并且象alloimmunity一样压制autoimmunity。事实上,他们是像记忆的Tregs类似于一个中央记忆T房间(T厘米)显型。位于他们的抑制下面的机制仍然不好被理解,尽管他们可以包括IL-10生产。我们最近证明了那个规划death-1(PD-1)表达式区分在之间规章并且存储器CD8+CD122+T房间和那CD8+CD122+Tregs经历更快的homeostatic增长并且比常规CD4+CD25+Tregs。这些调查结果可以为在诊所加速有效Treg治疗打开调查的一根新线。在这评论,我们在CD8+CD122+Treg在诊所研究并且讨论他们的显型,在autoimmunity和alloimmunity的镇压角色,功能的要求,行动的机制和潜在的应用。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CD8 记忆性 T细胞亚群 天然 家庭
  • 简介:摘要CD4+CD25+调节T细胞(CD4+CD25+Treg)是调节性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类,Treg可以通过IL-2、TGF-β1等促炎症细胞因子调节Th17/Treg平衡,调控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本文将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茵陈对急性肝衰竭大鼠120h存活率、肝功能(AST、ALT、TBiL)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单味茵陈拮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90%肝切除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每组6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腹腔注射给药:茵陈提取液组予茵陈提取液10ml/kg,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0ml/kg,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0.9%生理盐水10ml/kg,分别在造模成功后3个不同时间点(0h、24h、48h),每组取6只大鼠观察肝功能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剩余大鼠用于观察120h存活率。[结果]茵陈提取液组大鼠120h存活率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提取液组大鼠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通过降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含量,改善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耐受,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 标签: 茵陈 急性肝衰竭 CD4^+CD25^+TREG细胞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1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方法: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8.55±5.2%,28.35±4.18%,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伽玛刀术后7~10天,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节性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伽玛刀对肿瘤治疗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肿瘤免疫 伽玛刀
  • 简介:目的:观察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PBMC中CD3+、CD4+、CD8+、CDl6+56广卜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肝病患者除重型肝炎CD3+下降外,其他急慢性肝病组CD3+稍有上升。重型肝炎、慢乙肝活动期和急性肝炎CD4+下降而慢乙肝静止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CD4+下降不明显,而代偿期肝硬化CD4+反而上升。除肝硬化CD8+下降外,其他肝病组则上升。肝病CD4+/CD8+变化与CD4+相类似。除重型肝炎和慢乙肝CDl6+56+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恶性肿瘤CDl6广卜56+下降。相关分析发现,肝病患者CDl6+56+与CD3+和CD4+/CD8+负相关,仅CD8+与急、慢性肝损伤指标有关。结论:PBMC中CD3+、CD4+、CD8+、CDl6+56+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不宜仅单凭CD4+、CDl6+56+和CD4+/CD8+上升与否和CD8+下降与否来评判疾病和治疗效果,进一步结合其他亚群标志物可能更有利于疾病机制研制了解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

  • 标签: 肝脏疾病 外周血 CD4+ CD8+ CD16+56+ 细胞亚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细胞中数目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细胞。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提高CD4^+/CD8^+比值,增强机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大强度、力竭运动则降低CD4^+/CD8^+比值,减弱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 标签: 运动 T淋巴细胞 CO4^+ CD8^+亚群 免疫 免疫调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D5+CD19+B细胞在体外是否具有分泌IL-10的功能,并探讨其在HBV感染过程中对CD8+细胞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组)23例、肝硬化(肝硬化组)18例患者,以及同期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19名。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CD5+CD19+B细胞分离等操作,比较3组CD5+CD19+B细胞含量较多(占淋巴细胞百分比>6%)的患者比例、CD5+CD19+B细胞分泌IL-10的情况和IL-10+细胞含量较多(占淋巴细胞百分比>4%)的患者比例,分析CD5+CD19+B细胞CD8+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影响和可能机制。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13例和肝硬化5例患者行肝活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析CD5+CD19+B细胞在人体肝组织中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肝硬化组中CD5+CD19+B细胞含量较多的患者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8/18比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9)。健康对照组(10名)、乙肝组(23例)、肝硬化组(18例)的CD5+CD19+B细胞分别占IL-10+细胞的81.6%、82.3%、70.1%,IL-10+细胞含量较多的患者分别为2、7和2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脂多糖刺激培养48 h后,健康对照组(10名)CD8+γ干扰素+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与乙肝组(10例)、肝硬化组(10例)比较(10.73%比7.05%和9.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剔除CD5+CD19+B细胞后,健康对照组(10名)、乙肝组(10例)和肝硬化组(10例)中分别有5、4、4例患者CD8+γ干扰素+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添加IL-10受体阻滞剂后,PBMC中CD8+γ干扰素+占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添加IL-10受体阻滞剂前升高(7.23%比6.87%)。肝活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CD4+和CD8+细胞在患者肝小叶汇管区强表达,CD5+和CD19+细胞较少表达。结论CD5+CD19+B细胞在HBV慢性感染的进展过程中并未体现出明显数量和功能上的差异,但对CD8+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可能是通过分泌IL-10而不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0 CD5+CD19+B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e syndrome,MDS)-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及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ple dysplasia,RCMD)患者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表达水平,评估环孢素对MDS患者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5例MDS-RA及RCMD患者(MDS组)和13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标本CD4+CD25+FOXP3+Treg与IL-10表达水平,检测MDS-RA及RCMD患者在应用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及MDS组治疗有效及无效的CD4+CD25+FOXP3+Treg与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全部25例患者中,13例(52%)有效,12例(48%)无效。MDS组CD4+CD25+FOXP3+ Treg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37±0.10)%与(0.12±0.06)%,t=2.02,P<0.001]。MDS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16±1.27) μg/L与(2.75±1.06 ) μg/L ,t=2.03,P<0.001]。MDS治疗有效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低于无效组[(0.15±0.06)%与(0.26±0.08)%,t=1.71,P<0.001],有效组IL-10水平低于无效组[(3.22±1.01) μg/L与(4.25±1.22) μg/L ,t=2.06,P= 0.030]。25例M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比例与IL-1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P= 0.02)。结论MDS患者存在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IL-10的表达升高,环孢素治疗后降低。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D4+CD25+FOXP3+Treg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回输治疗对膀胱癌术后患者CD4、CD8细胞水平的影响,探讨CIK预防膀胱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行CIK回输治疗,监测膀胱肿瘤复发情况、治疗前、治疗1月及治疗1年后的CD4、CD8CD4/CD8水平、血白细胞、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结果随访24~36个月,仅1例PT1G3患者肿瘤复发(2.94%),时间为术后第24个月。治疗前CD4、CD8CD4/CD8分别为25.3±4.1、27.5±3.9、0.92±0.17,治疗1月后和1年后cD4、CD8CD4/CD8分别为36.3±5.1、22.8±2.6、1.59±0.28和35.6±3.8、21.9±3.1、1.62±0.34,治疗前后CD4、CD8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免疫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局部复发安全有效。

  • 标签: 膀胱肿瘤 复发 CIK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慢性荨麻疹(CU)病例83例,同时设立对照组64例进行比较。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抗IgE抗体、抗FcεRⅠ抗体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8^+CD28^-、CD4^+CD25^+T细胞比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3名CU中,23例抗IgE抗体为阳性,占27.7%(27/83);31例抗FcεRⅠ抗体为阳性,占37.3%(31/83)。CU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CD8^+CD28^-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CD4^+CD25^+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U患者机体外周血CD8^+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也可能是CU致病机制之一。

  • 标签: CD8^+CD28^-T细胞 CD4^+CD25^+T细胞 抗IGE抗体 抗FcεRⅠ抗体 慢性荨麻疹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晕厥急救患者外周血调节性CD4-+与CD8-+细胞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10-2015-02在我院神经内科急诊的晕厥患者130例作为晕厥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3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外周血调节性CD4-+与CD8-+细胞检测,同时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测、血清一氧化氮与5-羟色胺检测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晕厥组的深呼吸心率差和站立位心率差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立卧位血压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晕厥组的血清一氧化氮与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晕厥组的CD4-+与CD8-+细胞含量应为(58.66±9.82)%和(47.39±11.45)%,而对照组分别为(61.34±7.83)%和(34.89±7.5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晕厥患者的CD4-+细胞含量与血清一氧化氮和5-羟色胺含量、立卧位血压差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深呼吸心率差和站立位心率差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CD8-+细胞含量恰恰相反。结论:急诊晕厥急救患者外周血调节性CD4-+与CD8-+细胞都呈现表达异常情况,与自主神经功能检测指标和血清一氧化氮、5-羟色胺含量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诊断晕厥的一种手段。

  • 标签: 晕厥 T淋巴细胞 CD4+ CD8+ 自主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分子水平及免疫研究是近年来肿瘤相关机制研究的热门,其中多数研究都与Runx3基因及Treg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有关。Runx3基因表达产物是TGF-β下游转录因子,Runx3表达缺乏能够直接影响TGF-β对肿瘤抑制作用。Runx3及其表达产物在多种不同类型肿瘤中均表现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CD4+CD25+Treg细胞(Treg细胞)具有抑制免疫抗肿瘤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喉癌也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应用Treg细胞与Runx3基因表达相关检测,对于喉癌的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切缘的选择具有更佳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肿瘤的发展及预后有更灵敏的观察及评价指标。

  • 标签: Runx3 CD4+CD25+Treg细胞 肿瘤 喉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及其变化规律预测生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2017年完成外周血CD8+T细胞检测的Ⅲ-Ⅳ期NSCLC共795例(其中249例疗后6个月内完成1~3次检测),分析治疗前后CD8+T细胞不同水平的生存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对生存的预测作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795例患者不同临床因素的疗前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相近,Ⅲ期NSCLC中<26.44%生存期显著延长(P=0.043)。疗后CD8+T细胞水平较疗前显著升高且1~3个月内水平相似,4~6个月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疗前。249例疗后CD8+T细胞<43.90%水平的中位生存期高于≥43.90%的(22个月∶16个月,P=0.032),但分层分析疗后1、2~3个月的生存期相近(P>0.05),而4~6个月显示生存期不同(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后CD8+T细胞<43.90%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714,P=0.031)。结论Ⅲ-Ⅳ期NSCLC外周血疗前CD8+T细胞预测预后作用有限,疗后CD8+T细胞显著升高;一定水平的升高可延长生存期,过度升高对生存不利;CD8+T细胞亚型检测更重要。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放化疗法 CD8+T淋巴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作为预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后生存指标的可能性,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7年间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682例NSCLC患者外周血疗前CD4+T细胞CD4+/CD8+比值水平对临床因素、生存的影响,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合110例疗后免疫细胞水平变化验证预测预后的价值。计数结果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治疗前CD4+>43.15%显著延长生存,多因素分析治疗前CD4+>43.15%是延长生存的因素,并可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与总生存有良好的相关性;CD4+T细胞水平43.15%作为临界值均显示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高水平、联合CD4+/CD8+>1.65的生存延长。结论外周血治疗前CD4+T细胞的基线水平是Ⅳ期NSCLC生存的预后因子,而外周血治疗前CD4+/CD8+比值预测预后的作用有限。

  • 标签: CD4+T细胞水平 CD4+/CD8+比值 肺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变化意义。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4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其相关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出现变化,对其恢复的评估可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水平变化
  • 简介:自然感染的流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减轻或与针对特定流感病毒、并在感染发生前便存在的CD8+T免疫细胞有关。在10月《自然-医学》上报告的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以增强T细胞反应为目标而研发流感疫苗的思路。

  • 标签: 流感病毒 自然感染 免疫细胞 医学 治疗 T细胞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