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骨科患者DVT发生风险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患者中确诊为DVT的52例患者作为DVT组,按1∶2配比将同期骨科104例非DVT患者作为非DVT组。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DVT风险评分及危险度分级,探讨不同危险度分级与患者DVT发生风险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骨科患者DVT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DVT组Caprini评分为(12.25±4.26)分,高于非DVT组的(7.18±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7,P<0.01)。DVT组与非DVT组Caprini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8,P<0.05);Caprini危险度分级中,极高危患者发生DVT的风险为非极高危患者的7.099倍(95%CI:1.604~31.4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卧床≥72 h、下肢肿胀、石膏/肢具固定及选择性下肢关节置换术5个因素是患者发生DVT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骨科患者的DVT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护理人员可根据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该模型的分层管理也可使DVT风险人群得到有效分层预防,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诊断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这段时期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脑卒中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24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危险度分级和Caprini风险评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和脑卒中类型无明显差距,数据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长期卧床及瘫痪情况具有显著差距,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2例低危患者,3例中危患者,5例高危患者,14例极高危患者,对照组中,7例低危患者,5例中危患者,7例高危患者,5例极高危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可对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有效性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诊断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我院将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这段时期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脑卒中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 24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危险度分级和 Caprini风险评分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和脑卒中类型无明显差距,数据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长期卧床及瘫痪情况具有显著差距,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中, 2例低危患者, 3例中危患者, 5例高危患者, 14例极高危患者,对照组中, 7例低危患者, 5例中危患者, 7例高危患者, 5例极高危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可对脑卒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指导,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的护理模式对结果进行调研。方法:针对600例神经科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对照组为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下的护理指导,对比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在血液高凝状态发生率上,也以观察组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上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效果较好,可及早发现问题,阻滞血液的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护理模式;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预防颅脑手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4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40例,对照组行颅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股总静脉血液流速、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D-D)、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BVL)、高切率全血黏度(BVH)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干预后观察组胫前动脉、足底动脉、腓动脉下肢动脉血流最大流速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能准确筛选出颅脑手术术后DVT高风险人群,有助于临床对该类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DVT发生。

  • 标签: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颅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并获得随访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组和分级预防组。物理预防组共71例,术后常规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分级预防组共86例,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等级给予分级预防,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VTE的发生率。结果物理预防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176.25±80.21)mL,分级预防组为(209.15±101.70)m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预防组术后VTE的发生率为8.5%(6/71),分级预防组为1.2%(1/86),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引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实施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来实施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两组护理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个评分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低危风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防控护理引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脑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合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实施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纳入本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 80例盆骨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n=40)与干预组( n=40)。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干预组行结合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表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 DVT形成率、出血发生率及卧床时间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出血率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 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卧床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更短( P<0.05);两组患者 DVT形成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针对盆骨骨折患者结合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分级进行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率,且该护理方法不增加患者下肢 DVT形成率,该护理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预见性护理 盆骨骨折 护理疗效
  • 作者: 余丽娟 袁丽 刘春花 安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门诊,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乌鲁木齐 83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4例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于入院当日、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测量患者D-二聚体值和患肢周径;出院时向患者发放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VTE发生率为1.6%(1/62),对照组为6.5%(4/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876,P=0.171)。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试验组D-二聚体值为(1.26 ± 0.65)、(1.27 ± 0.35)、(0.96 ± 0.27)mg/L,术后5 d、出院当日试验组患肢周径为(29.81 ± 4.15)、(28.86 ± 3.40)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 ± 0.58)mg/L、(1.51 ± 0.55)mg/L、(1.25 ± 0.44)mg/L、(31.84 ± 5.22)cm、(30.83 ± 3.9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05~4.485,P<0.05)。试验组健康教育及指导、个人特质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等维度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26.31 ± 3.06)、(35.73 ± 3.64)、(27.89 ± 3.11)、(8.47 ± 1.18)分和(111.08 ± 6.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5 ± 2.31)、(33.92 ± 2.66)、(26.27 ± 3.41)、(7.42 ± 1.82)分和(106.52 ± 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0~4.433,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骨科大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患肢肿胀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 作者: 余丽娟 袁丽 刘春花 安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门诊,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二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乌鲁木齐 83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4例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于入院当日、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测量患者D-二聚体值和患肢周径;出院时向患者发放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VTE发生率为1.6%(1/62),对照组为6.5%(4/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876,P=0.171)。术后3、5 d和出院当日试验组D-二聚体值为(1.26 ± 0.65)、(1.27 ± 0.35)、(0.96 ± 0.27)mg/L,术后5 d、出院当日试验组患肢周径为(29.81 ± 4.15)、(28.86 ± 3.40)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 ± 0.58)mg/L、(1.51 ± 0.55)mg/L、(1.25 ± 0.44)mg/L、(31.84 ± 5.22)cm、(30.83 ± 3.9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05~4.485,P<0.05)。试验组健康教育及指导、个人特质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出院指导等维度得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为(26.31 ± 3.06)、(35.73 ± 3.64)、(27.89 ± 3.11)、(8.47 ± 1.18)分和(111.08 ± 6.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5 ± 2.31)、(33.92 ± 2.66)、(26.27 ± 3.41)、(7.42 ± 1.82)分和(106.52 ± 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0~4.433,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骨科大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患肢肿胀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RCOG risk assessment model,RCOG RAM)对产妇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21年3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分娩的有VTE的产妇为研究对象(n=38),按照1∶4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当天分娩的无VTE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15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RCOG RAM的鉴别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妇发生产后VTE的相关因素。结果RCOG RAM预测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762~0.894),其最佳临界值为2。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OG评分中风险、高风险,既往使用宫内节育器,孕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VT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RCOG RAM可有效预测产后VTE,对产后血栓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产妇 产后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静脉血栓栓塞(VTE)个体化防护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24 h内进行Caprini风险评估并进行VTE危险分级,接受常规的防护措施;选取2018年1~6月就诊的患者60例作为干预组,入院8 h内进行Caprini风险评估并进行VTE危险分级,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防护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第14天后PTE/DVT发生率为3.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凝血指标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凝血指标PT、aP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为(16.2±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4±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6±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基于Caprini评估模型的VTE个体化防护措施,能明显降低COPD患者VTE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收益。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 Caprini评估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结合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下的医护合作对脑出血患者的VTE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医院内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50例,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采用气压治疗仪预防VET作为对照组,选取本医院内2022年1月2022年5月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结合TEG结果指导下的医护合作,TEG高凝状态患者的患者气压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使用,对比2组的VET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VET发生了9例,实验组VET发生了0例。结论: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结合TEG结果指导下的医护合作对脑出血患者的VTE干预效果较好,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 TEG结果指导 脑出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在妇科围术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妇科围术期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对比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分级护理 妇科围术期 静脉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聚体对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廉江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16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发生VTE 80例(VTE组),未发生VTE 8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D-二聚体和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聚体诊断VT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约登指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VTE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和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70/80)比17.50%(14/80)和90.00%(72/80)比41.25%(3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敏感度为87.50%(70/80),特异度为82.50%(66/80),阴性预测值为86.84%(66/76),阳性预测值为83.33%(70/84),阴性似然比为0.15,阳性似然比为0.50,约登指数为0.70;D-二聚体评估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敏感度为90.00%(72/80),特异度为58.75%(47/80),阴性预测值为85.45%(47/55),阳性预测值为68.57%(72/105),阴性似然比为0.17,阳性似然比为2.18,约登指数为0.49;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聚体评估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敏感度为97.50%(78/80),特异度为52.50%(42/80),阴性预测值为95.45%(42/44),阳性预测值为67.24%(78/116),阴性似然比为0.05,阳性似然比为2.05,约登指数为0.50。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D-二聚体和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聚体诊断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0.877和0.945(95% CI 0.833 ~ 0.943、0.820 ~ 0.933和0.908 ~ 0.983,P<0.01)。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和D-二聚体在诊断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VTE均有良好的效果,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聚体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子宫切除术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验证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VTE的432例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出院诊断非VTE的86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比较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情况。结果VTE组患者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2.92±0.18)分比(1.25±0.10)分,t=16.241,P<0.05]。VTE组患者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3.27±0.19)分比(1.64±0.11)分,t=14.245,P<0.05]。2组患者随着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的升高,发生VTE的风险也相应增高,经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评分≥4分)发生VTE的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12.72倍(95% CI:9.00~17.98,P<0.05)与8.17倍(95% CI:6.00~11.12,P<0.05)。VTE组患者经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占比高于Padua风险评估模型(48.61%比39.12%,P<0.05)。结论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个体危险因素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量化更加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 标签: 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 内科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模型评价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并分析V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进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42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在同家医院行手术且术后并发VTE的28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Caprini风险评估得分,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术前纤维蛋白原、术前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恶性肿瘤史、BMI≥25 kg/m2、高血压、高血糖、方式为叶切、有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prini风险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VTE的危险因素为血浆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有吸烟史、BMI≥25 kg/m2(P<0.05)。结论Caprini风险模型能有效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VTE,可分类量化DVT发病风险。术前血浆D-二聚体升高、体重超重、重度吸烟史可能是胸腔镜肺叶术后患者发生VTE的高危因素。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胸腔镜 手术后并发症 肺叶切除术 Caprini模型 风险评估 危险因素
  • 简介:作为信息安全模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安全风险评估对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整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周详型的风险评估方法,讨论了风险评估模型及信息资产价值确定、安全漏洞赋值及安全威胁赋值方法.最后,在评估获得的安全风险值的基础上,介绍了风险处置方法、安全需求分析及安全策略建议的设计思路.

  • 标签: 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 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