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作者: 温馨如 毕建钢 鲍世韵 龚静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23,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深圳 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胸腺肿瘤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疾病,在发病之后拥有较为明显的特点。这一肿瘤容易向心脏转移,转移之后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本文针对胸腺瘤到心脏的转移进行了综述,首先概述了胸腺瘤的相关内容,其次讨论了胸腺瘤到心脏转移的手术治疗,最后提供了胸腺瘤到心脏转移的时候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希望通过本文针对相关内容的综述,可以为胸腺瘤到心脏的手术治疗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胸腺瘤 心脏转移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细胞呈立方或柱状,胞质嗜酸性至嗜两性,无黏蛋白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具有胃幽门腺分化的标志物,包括黏蛋白5Ac(MUC5Ac)和MUC6。患者于2018年1月19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病理诊断:胃PGA;肉眼分型:0~Ⅱa;病变范围:1.0 cm×0.5 cm;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PGA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也可行ESD完全切除。

  • 标签: 胃肿瘤 胃体幽门腺腺瘤 黏蛋白5Ac 黏蛋白6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直肠腺瘤患者腺瘤组织幽门螺杆菌(Hp)富集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结合医院内镜中心1 622例胃肠镜检查者的资料。比较结直肠腺瘤组(743例)和检查阴性对照组(879例)的一般资料、胃黏膜Hp感染情况、结直肠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腺瘤Hp甲基蓝特殊染色、腺瘤H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腺瘤人Toll样受体5(TLR5)蛋白免疫荧光结果。结果结直肠腺瘤组共743例,年龄(54.5±12.3)岁,男性占56.0%(416/743)。对照组共879例,年龄(55.6±12.1)岁,男性占58.4%(513/879)。结直肠腺瘤组胃Hp阳性361例(48.6%),对照组胃Hp阳性331例(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黏膜Hp感染与腺瘤组织Hp富集存在明显相关性(OR=28.590;95%CI:18.554~44.055,P<0.001)。同时发现结直肠腺瘤Hp富集与腺瘤数目、直径、腺瘤病理类型、腺瘤恶性度等存在相关性(RR=0.804、3.163、3.089、2.463,均P<0.001),且发现Hp富集的腺瘤组织TLR5蛋白表达增高。结论胃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Hp富集事件相关,而腺瘤组织Hp富集与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促瘤作用可能与Hp上调黏膜TLR5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腺瘤 幽门螺杆菌 腺瘤病理类型 Toll样受体5
  • 作者: 李凤兰 齐琳琳 李琳 王建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9例B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并记录病灶的类型、部位、与邻近胸膜关系、大小、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其CT随访资料。结果69例BA中,25例术前胸部CT可检出病灶,44例胸部CT未能检出病灶。25例中,病灶为实性型8例、磨玻璃型8例、囊腔型6例、囊肿型3例;位于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5例;10例病灶贴邻胸膜,15例病灶与邻近胸膜距离(10±7)mm。1例囊肿型BA病灶内见钙化。25例BA病灶直径4.4~30.3 mm,中位数9.6 mm;有分叶征20例、毛刺征11例、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6例。11例BA患者接受术前随访,4例直径增长,其中实性型2例、磨玻璃型1例、囊腔型1例,生长速率0.43~2.14 mm/年,中位数1.67 mm/年;术前随访中新发毛刺征、空泡征和分叶征各1例。13例BA患者手术后复查胸部CT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BA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常为肺内单发的实性结节或磨玻璃密度结节,少数可呈囊腔型或囊肿型;病变可有分叶、空泡及毛刺,钙化罕见;少部分在随访过程中增大。

  • 标签: 肺肿瘤 细支气管腺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EPA)是位于蝶鞍外且与鞍内正常垂体不连续的垂体腺瘤,其发病罕见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PA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分泌激素的类型和水平,以及肿瘤对邻近结构的压迫。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绝大多数EPA是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辅助药物治疗可延迟甚至避免手术的需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司匹林在大肠腺瘤治疗中对复发率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到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大肠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对比两组大肠腺瘤复发率,分析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大肠腺瘤复发率更低,息肉直径越短,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肠腺瘤治疗后,为患者提供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降低大肠腺瘤复发率,抑制息肉的增长,缩小息肉体积,阿司匹林在大肠腺瘤复发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 大肠腺瘤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ANPCE)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ANPCE患者31例31只眼(ANPCE组)以及同期检查确诊的睫状体黑色素瘤患者17例17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患者年龄(t=-0.564 )、性别构成比(χ2 =0.1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76、0.670)。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肿瘤高度、最大基底径、最大径、最大径与基底径比值及最大径与高度比值。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内回声强度、回声均匀性、声衰减程度、是否侵犯虹膜、继发虹膜膨隆、晶状体不全脱位等。两组患眼测量参数及观察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ROC曲线下面积(AUC),筛选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参数指标。结果ANPCE组、对照组患眼肿瘤最大径、高度、最大基底径、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最大径与高度比值分别为(5.64±0.98) mm、(4.24±0.59)mm、(3.66± 0.71)mm、1.58±0.34、1.34±0.19和(7.82±2.03)mm、(4.47±2.44)mm、(7.02±1.96)mm、1.13±0.16、2.09±1.06. ANPCE组肿瘤最大径、最大基底径、最大径与高度比值均小于对照组,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9、-6.808、-2.924、6.257,P<0.05 )。ANPCE组肿瘤主要表现为球形(87.1%,27/31)、声衰减不显著(77.4%,24/31 )、较少侵犯根部虹膜(77.4%,24/31)、瘤体多位于睫状体冠部(74.2%,23/31);对照组肿瘤主要表现为半球形(47.1%,8/17)或球形(47.1%,8/17)、声衰减显著(76.5%,13/17)、多侵犯虹膜(70.6%,12/17)、瘤体多位于睫状体平坦部至冠部(76.5%,13/17)。两组患眼间肿瘤基底部位置、形态、声衰减程度、是否侵犯虹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2、19.767、13.118、10.58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声衰减程度和是否侵犯虹膜的AUC较高,分别为0.881、0.769、0.740。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对ANPCE和睫状体黑色素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肿瘤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声衰减程度、是否侵犯根部虹膜是鉴别两种肿瘤的重要参数指标。

  • 标签: 腺瘤 睫状体 眼色素上皮 黑色素瘤 超声生物显微镜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且具有内分泌症状,部分呈侵袭性生长,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分类系统对垂体腺瘤临床行为预测能力有限,肿瘤亚类有待发现。表观遗传学是对不改变DNA序列的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为垂体腺瘤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信息,并可能对预测和治疗产生影响。本文就垂体腺瘤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表观遗传学 垂体腺瘤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2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左肝外叶切除8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囊切除3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左半肝切除5例,肿瘤局部剜除8例。术后随访时间5~8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笔者认为肝内胆管囊腺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靠病理检查,完整切除术后预后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T1WI及T2WI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PA)和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BCA)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来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唾液腺129例PA和48例BCA患者的MR图像,并将其以8∶2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41)与测试集(n=36)。在横断位ADC、T1WI及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的三维容积感兴趣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法、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及基于5折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筛选最有价值的特征,将筛选出的特征结合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两种分类器后进行模型训练,并在测试集中验证。绘制ROC曲线来评估LR模型与SVM模型鉴别PA和BCA的效能。此外,使用Delong Test对模型进行比较,使用决策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从ADC、T1WI、T2WI及联合序列(ADC+T1WI+T2WI)图像中得到15、3、15及23个最优特征。在训练集中,基于ADC图、T1WI图、T2WI图、联合模型构建的LR与SVM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955、0.961、0.812、0.813、0.939、0.949、0.994、0.995;基于ADC、T1WI、T2WI及联合序列图像构建的LR模型鉴别诊断PA和BCA的AUC值分别为0.906、0.780、0.868及0.972,SV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24、0.783、0.847及0.959;在训练集中,基于联合序列模型优于基于T1WI或T2WI影像组学模型(P<0.05),与基于ADC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序列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6%~98.7%、96.4%~98.4%、98.8%~99.4%,ADC影像组学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4%~91.8%、75.0%~79.7%、95.7%~98.1%;在测试集中,各模型间的AU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序列联合模型及ADC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优于T1WI及T2WI序列,且与ADC影像组学模型比较,联合序列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

  • 标签: 唾液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基底细胞腺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需要进行切除术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指标各时间段较好,P<0.05,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腺瘤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时,疗效与胸骨正中劈开手术相当,但具有切口小、创伤性小,失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势,安全性较高,恢复快,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胸腺瘤扩大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BC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86例B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71例,年龄(48.4±13.1)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44例和开腹组42例。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结果86例BCA患者的肿瘤中,病灶为单囊性19例(22.1%),多囊性67例(77.9%);囊内伴有分隔64例(74.4%),囊内壁伴有附壁结节12例(14.0%)。回顾患者病史,86例BCA患者根治手术前误诊为肝囊肿9例(10.4%),肝包虫病2例(2.3%),肝内胆管错构瘤1例(1.2%),肝血管瘤1例(1.2%)。与开腹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肿瘤长径[(6.5±3.2)比(9.0±4.0)cm]、手术时间[115(88,185)比195(160,254)min]、术中出血量[50(20,162)比300(200,600)ml]、术后住院时间[4(3,6)比8(7,10)d]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3.5个月,4例出现BCA复发。结论BCA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误诊和误治率较高。治疗原则应以根治性肝切除手术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优先考虑微创手术。

  • 标签: 诊断,鉴别 预后 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囊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病灶侵犯严重的Masaoka-Koga Ⅲ期胸腺瘤的不同治疗模式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Ⅲ期)胸腺瘤病例,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可分析者1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log-rank法行组间生存对比,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0(3~221)个月。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为51(3~221)个月,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45(2~22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比姑息性手术组生存率更优,前者5、10年OS率分别为88.2%、74.4%,后者分别为51.8%、32.4%(P<0.001),前者5、10年DFS率分别为72.2%、45.5%,后者分别为32.3%、16.1%(P=0.001)。手术联合放疗组相比单纯手术OS更优,前者5、10年OS率分别为82.8%、64.2%,后者分别为55.8%、50.2%(P=0.033),两组的DFS未见统计学差异(P=0.17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HR=0.264,P=0.001)、手术根治性切除(HR=0.134,P<0.001)、手术联合放疗(HR=2.778,P=0.009)与较好的OS独立相关,年龄<50岁(HR=0.550,P=0.046)、手术根治性切除(HR=0.555,P=0.042)、单个器官组织受侵(HR=0.111,P=0.003)与较好的DFS独立相关。结论局部晚期胸腺瘤根治性切除者OS和DFS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手术联合放疗有着更好的OS,但仍需设计严谨合理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估各种治疗模式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胸腺肿瘤 手术疗法 放射疗法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将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临床的治疗中,并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的对象来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临床门诊收治,符合本次研究要求患者共50名,将50名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本研究中的改良小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人数更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手术治疗 甲状腺瘤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8月-2022年10月接收92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评价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VAS评分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分析透明细胞汗腺瘤的来源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宿州市立医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行手术切除的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20(CK20)、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4(CK14)、癌胚抗原(CEA)、特异性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PF-15)等表达情况;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显示糖原。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14~94岁,中位年龄55岁。18例以表皮隆起型肿块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超声显示皮下囊实性回声团块,实性部分内血流丰富。组织学肿瘤由两型细胞组成:分泌上皮或腺上皮和透明细胞。其中20例为良性透明细胞汗腺瘤特征;2例表现为非典型透明细胞汗腺瘤:细胞异型、可见核分裂象;1例为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免疫表型显示肿瘤细胞:EMA、CK7、CK14、CEA、GCDPF-15阳性、PAS阳性。23例随访2~36个月,4例失访,其余未见复发。结论透明细胞汗腺瘤比较少见,预后好,恶性罕见,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据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综合分析,诊断时需与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螺旋腺瘤、皮质腺瘤、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鉴别。

  • 标签: 腺瘤,汗腺 皮肤 腺癌,透明细胞 黏蛋白-1 角蛋白细胞 病理学,临床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