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发生的38例产科急性DIC进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产科急性DIC的发病诱因是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等;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祛除诱因、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DIC的病因、预防及救治方法,从而降低DI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对31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C主要发病原因依次为死胎、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肝病、妊娠合并血液病。其中成功抢救26例,死亡5例,19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死胎、胎盘早剥等为产科DIC常见发病原因。通过本研究发现加强孕期宣传教育,做好系统孕检及早发现可能导致产科DIC的原发病并及时转运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是预防产科DIC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DIC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输血、补充凝血因子,小剂量肝素的应用,适时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的关键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产科DIC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对9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均给予抗凝治疗,8例应用肝素治疗。子宫切除6例,剖宫产3例,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时除去病因,早期大胆合理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DIC的关键。

  • 标签: 产科DIC 早期诊断 肝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性早期诊断及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抢救DIC的方法。方法对4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产科DIC均治愈;熟知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原发疾病,去除病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在此基础上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对无法控制的阴道出血,以手术切除子宫。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产科急性DIC,阴道大流血,补充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中肝素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妇产科急性DIC治疗的8例病患。结果对妇产科急性DIC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用肝素、祛病因,还有做到精心护理,这样才有助于病患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妇产科急性DIC的发病急,病情发展快,高死亡率,需要尽快发现、诊断治疗,还需进行精心护理才能有效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 标签: 妇产科 DIC 肝素
  • 简介: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对26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均给予抗凝治疗,其中24例应用肝素治疗。子宫切除17例、剖宫产术6例、软产道损伤修补1例、清宫术2例。治愈23例,死亡3例。结论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时除去病因,早期大胆合理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DIC的关键。

  • 标签: 急性DIC 产科 抢救治疗 肝素 早期诊断 软产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护理措施,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产科DIC患者均有明确的发病诱因,经过我院血液科、透析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医生综合救治,产科DIC抢救的成功率为82.14%。结论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发病先兆,早期诊断,明确诱因,准确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多学科联合诊治是DIC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能有效的降低产科DIC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DIC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降低DIC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1年间因产后出血并发DIC的20例患者的抢救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确诊DIC后及早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治疗,19例均抢救成功,1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时已发展为DIC晚期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数分钟死亡。结论及时去除病因,尽早足量输血并补充凝血因子是预防DIC的关键。早期诊断DIC、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尽早选择性小剂量使用肝素适时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的最有效方法。ClinicalStudyonRescuing20CasesofDICResultedfromPostpartumHemorrhag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对产科DIC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产科DIC患者采用成分输血治疗,对比输血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27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96.4%,输血后各项观察指标较输血前均有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成分输血可针对患者所缺乏的血液成分进行针对性补充,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减少输全血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结论成分输血抢救产科DIC患者能迅速止血,并减轻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成分输血 DIC 产科大出血
  • 简介:摘要DIC是产科极为危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并发DIC也较为常见。我科收治1例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通过给予细致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产后出血 DIC 急救与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报道1例恶性疟疾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成功体会,并文献复习。方法:赴非洲施工的男性中国公民,回国3d后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并进展为淤斑、牙龈出血,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红黑色大便。体检:T40.5℃,P11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晰,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淤斑,牙龈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穆善耄拊右簟8谷恚?压痛,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2d后出现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少尿。血常规提示贫血和渐进性血小板下降。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发现肝、脾稍增大。粪常规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血片发现红细胞内恶性疟环状体,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入院诊断:脑型恶性疟疾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亚临床DIC。结果:入院后给予磷酸氯喹片首剂1.0g,第2、3天0.5g,分别口服,体温不能控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常规止血剂控制消化道出血的同时,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60mg,6h后160mg,以后每日80mg,连续口服7d。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止血治疗后,血小板上升,控制DIC。但消化道出血仍不能完全控制,作电子肠镜提示肠黏膜息肉出血,给予息肉高频电凝切除。行保护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后出院。随诊体温持续正常。结论:早期确立诊断、早期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和强化支持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疟疾 恶性 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DIC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2例DIC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程度不同的并发症症状,导致产妇发生DIC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产次、分娩方式和其他因素等,所有12例新生儿中2例死亡。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产科DIC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孕妇和新生儿的存活率,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DIC 子宫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结果在产科弥散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于本院产科接受治疗的DIC患者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本院产科接受体检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各组产妇34例,两组均进行凝血及血常规项目检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指标检验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结果对产科DIC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发展、转归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产科DIC 凝血检验结果 临床分析
  • 简介:产后大出血是产妇临床死因的首位因素,其中产科急性DIC引起的大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直倍受重视.但也有非DIC的大出血因为误诊误治使出血加重,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回顾4例由于非DIC,在外院被误诊并不恰当使用肝素的患者,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误诊 非DIC大出血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