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1型膜表面蛋白分子,其在免疫系统稳态调节中对于体内异己成分(病原体、肿瘤)和自身成分的应答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天然型配体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9(Galectin-9)反应为适应性负性免疫调节方式中的重要通路之一,本文就TIM3/Gal-9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T细胞免疫球蛋白3 &beta -半乳糖苷结合蛋白-3 肿瘤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激活对肾小管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细胞融合度达80%时分为两组,分别加入1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对照组)和终浓度为5 μmol/L的TLR9激活剂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pG-ODN,CpG-ODN处理组)。提取细胞RNA后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使用差异基因分析软件DEGseq分析两组细胞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Goatools和KOBAS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应用Homer软件预测转录因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CpG-ODN处理后有584个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2个基因表达上调,482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显著的基因本体(GO)为β-干扰素响应、病毒响应或防御等炎症反应相关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富集系数最显著的信号通路包括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调节、病毒生命周期的负调控、β-干扰素响应和对原生动物的防御反应等。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是差异基因启动子序列上富集最显著的转录因子;IRF3是TLR9下游表达差异最显著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21(TCF21)、锌指蛋白135(ZNF135)和阳性调节域4(PRDM4)等转录因子可能是TLR9信号通路的新候选靶标。结论CpG-ODN激活TLR9信号通路,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能直接响应CpG-ODN的刺激并发生转录组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TLR9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 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Toll样受体9通路
  • 简介:Galα(1,3)Gal(galepitope)isacarbohydrateepitopeandsynthesizedinlargeamountbyα(1,3)galactosyltransferase[α(1,3)GT]enzymeonthecellsoflowermammaliananimalssuchaspigsandmice.Humanhasnogalepitopeduetotheinactivationofα(1,3)GTgenebutproducesalargeamountofantibodies(anti-Gal)whichrecognizeGalα(1,3)Galstructuresspecifically.Inthisstudy,areplicationdeficientrecombinantadenoviralvectorAd5sGTcontainingpigα(1,3)GTcDNAwasconstructedandcharacterized.Adenoviralvector-mediatedtransferofpigα(1,3)GTgeneintohumantumorcellssuchasmalignantmelanomaA375,stomachcancerSGC-7901,andlungcancerSPC-A-1wasreportedforthefirsttime.ResultsshowedthatGalepitopedidnotincreasethesensitivityofhumantumorcellstohumancomplement-mediatedlysis,althoughhumancomplementactivationandthebindingofhumanIgGandIgMnaturalantibodiestohumantumorcellswereenhancedsignificantlyafterAd5sGTtransduction.AppearanceofgalepitopeonthehumantumorcellschangedtheexpressionofcellsurfacecarbohydratesreactingwithUlexeuropaeusI(UEAI)lectins,Viciavillosaagglutinin(VVA),Arachishypogaeaagglutinin(PNA),andGlycinemaxagglutinin(SBA)todifferentdegrees.Inaddition,noeffectofgalepitopeonthegrowthinvitroofhumantumorcellswasobservedinMTTassay.

  • 标签: 腺病毒载体 半乳糖转移酶 GAL α(1 3) Gao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 Gal-9)是凝集素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多种细胞均有表达。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3, Tim-3)与配体Gal-9相互作用,在不同免疫细胞介导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且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病毒感染及妊娠相关疾病等。本文综述了Tim-3-Gal-9通过调节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以维持妊娠免疫耐受的机制及作用,并展望将其作为妊娠相关疾病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前景。

  • 标签: Tim-3-Gal-9通路 妊娠免疫耐受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作者: 李国贤 韩根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 475000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神经免疫及抗体工程研究室,北京 100850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可诱导一些免疫检查点分子的高表达,以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目前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 CTLA-4)以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 Tim-3)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的靶向抗体药物研发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其中多种靶向PD-1和CTLA-4的抗体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上市,虽然有部分患者经以上药物治疗后出现完全缓解或生存期延长,但尚存在较多患者出现耐药或没有缓解病情的状况。最新的研究发现,靶向PD-1治疗的耐药患者Tim-3表达上调,Tim-3也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肿瘤治疗靶点,Tim-3与PD-1的靶向联合治疗有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国内外靶向Tim-3药物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 Tim-3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辛伐他汀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辛伐他汀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辛伐他汀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EMSA法检测辛伐他汀对STAT3/DNA结合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STAT3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辛伐他汀处理组的A549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P<0.05),并且随着药物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采用IC50浓度(40 μg/ml)辛伐他汀处理A549细胞48 h,可引起A549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结果显示辛伐他汀能引起A549细胞的凋亡;辛伐他汀处理组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升高,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5);辛伐他汀可使STAT3/DNA结合活性降低,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JAK2 /STAT3信号通路诱导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

  • 标签: 辛伐他汀 A549细胞 JAK2/STAT3通路 凋亡
  • 简介: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炎性肠病(IBD)患者的相关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均被异常激活,且患者的肿瘤大小、转移情况、预后及生存率均与IL-6水平有关,IBD及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IL-6/STAT3具有密切的关系。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IL-6受体能够促进肿瘤转移灶的形成,其机制是调节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因此认为,在IBD的发生发展中,IL-6/STAT3信号通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预示其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疾病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阐述了IL-6/STAT3在炎症相关结肠癌中的作用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标签: IL-6/STAT3通路 炎性肠病 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性氧/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ROS/TXNIP/NLRP3通路在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20年8月,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溶剂对照组(5只)、TCE处理组(15只)、TCE+(2-(2, 2, 6, 6-四甲基哌啶-1-氧基4-亚胺)-2-氧乙基)三苯基氯化磷(Mito TEMPO)联合处理组(15只),建立TCE致敏小鼠模型。在末次激发后24 h根据小鼠背部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将TCE处理组和TCE+Mito TEMPO联合处理组小鼠分别分为致敏阳性组和致敏阴性组。末次激发后72 h处死小鼠,取小鼠背部皮肤,观察小鼠皮肤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NLRP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背部皮肤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 1)、白介素1β(IL-1β)和TXNIP的相对表达情况,并检测背部皮肤组织细胞内ROS水平。结果TCE组和TCE+Mito TEMPO组小鼠致敏率分别为40.0%(6/15)和33.3%(5/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E致敏阳性组小鼠背部皮肤表皮明显增厚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嵴消失并出现空泡变性;TCE+Mito TEMPO组损伤较之减轻,线粒体数量较多,细胞结构相对正常。TCE致敏阳性组和TCE+Mito TEMPO致敏阳性组小鼠皮肤NLRP3、ASC、Caspase 1、IL-1β和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ROS含量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相应致敏阴性组(P<0.05);TCE+Mito TEMPO致敏阳性组NLRP3、ASC、Caspase 1、IL-1β和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ROS含量明显低于TCE致敏阳性组(P<0.05)。结论在TCE所致药疹样皮炎中,ROS/TXNIP/NLRP3激活促进IL-1β的释放,加重皮肤损伤。

  • 标签: 三氯乙烯 皮肤 活性氧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9(TLR9)/微小RNA(miR)-223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成通路正常组(NP组)、通路激活组(AP组)、通路正常中药组(NPT组)、通路激活中药组(APT组)4组,"通路激活"指在大鼠HIRI建模麻醉后采用TLR9激活剂50 μg/只腹腔注射激活mtDNA/TLR9/miR-223,"通路正常"则腹腔注射对应剂量生理盐水;"中药"指手术处理前3 d以腑泄热法中药按照5 ml/只/次剂量,每日2次给大鼠灌胃。每组20只,均建立肝脏HIRI模型,以分组要求施加不同干预后分别于再灌注后24、48 h两个时间点采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并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病理、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均是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路激活可促进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AP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高于NP组[ALT:(962.34±42.35) U/L比(747.33±40.04) U/L,F=11.446,P<0.05;AST:(1 421.58±93.25) U/L比(1 041.87±48.60) U/L,F=5.893,P<0.05;LDH:(2 312.99±95.77) U/L比(1 974.23±75.80) U/L,F=5.019,P<0.05];而中药干预可抑制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N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561.31±40.49) U/L比(747.33±40.04) U/L,F=688.807,P<0.05;AST:(792.38±44.03) U/L比(1 041.87±48.60) U/L,F=838.255,P<0.05;LDH:(1 702.75±62.32) U/L比(1 974.23±75.80) U/L,F=514.608,P<0.05];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的交互作用呈现出抑制作用,A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437.88±47.88) U/L比(747.33±40.04) U/L,F=156.296,P<0.05;AST:(510.02±55.54) U/L比(1 041.87±48.60) U/L,F=272.576,P<0.05;LDH:(1 473.69±71.94) U/L比(1 974.23±75.80) U/L,F=134.480,P<0.05];且术后48 h,NP组、AP组、NPT组、APT组4组大鼠血清ALT、AST、LDH均较术后24 h降低。术后24 h 4组大鼠肝细胞病理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坏死,以AP组坏死最严重,且术后48 h各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术后24 h轻。术后24 h,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及ICAM1的表达以NP组表达最高,APT组最低,而术后48 h各组NF-κB及ICAM1表达趋势同术后24 h,且各自较术后24 h表达有所下降。术后24 h,相对于NP组,AP组及APT组中miR-223、TLR9的表达明显升高,NPT组的表达明显降低;而NPT组、AP组及APT组中mtD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以APT组降低最显著,术后48 h各组三者表达量均较术后24 h降低,以APT组降低最显著。结论腑泻热法中药可以通过mtDNA/TLR9/miR-223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通腑泄热法
  • 简介:摘要IL-6是炎症反应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参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监测IL-6水平可在临床早期判断疾病类型,对了解疾病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IL-6是机体平衡维持和失调所致疾病过程中的关键途径,靶向IL-6的抗体药物已成为多种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并有可能应用于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的其他疾病。此文针对国内外已上市及在研靶向IL-6/IL-6受体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受体,白细胞介素6 抗体,单克隆 治疗,临床研究性 炎症风暴
  • 简介:题小亮看到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模糊不清,于是想测量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x.他找来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并利用电压未知的电源、量程合适的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很快测出了Rx的大小.

  • 标签: “路” 滑动变阻器 通路 短路 断路 定值电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44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27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样本中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指标和TIM-3水平,分析组间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IM-3与AFP和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IM-3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AFP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P=0.003),总胆红素(χ2=22.85,P<0.001)、直接胆红素(χ2=25.90,P<0.001)、间接胆红素(χ2=19.92,P<0.001)、谷丙转氨酶(χ2=36.64,P<0.001)、谷草转氨酶(χ2=26.26,P<0.001)、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χ2=34.67,P<0.001)、总胆汁酸(χ2=13.10,P<0.001)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血清TIM-3水平分别为11.1(4.2,14.4)ng/ml、12.7(4.3,23.9)ng/ml、11.4(3.4,17.0)ng/ml、15.7(10.5,2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08);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4组患者血清TIM-3与AFP均无关(r=0.05,P=0.791;r=0.18,P=0.497;r=0.03,P=0.883;r=0.24,P=0.396);健康对照组血清TIM-3与总蛋白(r=0.36,P=0.036)、乙型肝炎组血清TIM-3与球蛋白(r=0.35,P=0.034)、肝癌组血清TIM-3与总胆汁酸(r=0.46,P=0.017)均有关。ROC曲线结果显示,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48.10%,特异性为91.43%;以健康人群和肝硬化患者合并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41.77%;以健康人群、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合并作为对照,血清TIM-3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30%,特异性为40.52%。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TIM-3水平显著升高,对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癌患者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肝肿瘤 肝硬化 TIM-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脂培养肌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6 mmol/L)及二甲双胍(0.5、1、2、5、10 mmol/L)分别干预L6肌细胞24 h,CCK 8法检测肌细胞的存活率。棕榈酸和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泛素结合蛋白p6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蛋白表达及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RT-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肌细胞活力,2 mmol/L二甲双胍显示最佳的对抗作用。0.4 mmol/L棕榈酸和2 mmol/L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棕榈酸显著减少LC3Ⅱ/LC3I、Beclin 1、SIRT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6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P<0.05),棕榈酸的这些作用可被二甲双胍所对抗(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刺激AMPK的磷酸化增加SIRT3的表达而增强脂肪酸培养的肌细胞自噬。

  • 标签: 二甲双胍 AMPK SIRT3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外组蛋白参与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株(MH-S)并传代,取融合生长至80%时的细胞进行实验,用1 mg/L的LPS刺激细胞3 h后以50 mg/L的外源性组蛋白分别刺激细胞3、6、12、24 h(LPS +组蛋白3、6、12、24 h组),并设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PBS组)、LPS单独刺激组(LPS组)、外源性组蛋白单独刺激组(组蛋白组)及肝素预处理组蛋白组(肝素+ LPS +组蛋白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炎性因子表达,用FluxORTMⅡ绿色钾离子通道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K+浓度,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钾离子通道蛋白(TWIK2)、炎症小体(NLRP3)及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结果与PBS组比较,单用LPS刺激可使LDH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与LPS组比较,加用外源性组蛋白处理后LDH及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当组蛋白刺激时间为3 h时达到峰值〔LDH(U/L):123.10±1.83比85.32±1.66,IL-1β(mg/L):40.75±2.60比18.78±1.37,IL-18(mg/L):49.94±2.45比30.19±1.82,TNF-α(mg/L):36.51±1.56比20.84±1.61,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NLRP3、ASC及TWIK2蛋白在LPS +组蛋白组表达均明显上调(NLRP3/GAPDH:0.80±0.02比0.57±0.02,ASC/GAPDH:0.57±0.02比0.38±0.01,TWIK2/GAPDH:0.65±0.01比0.41±0.01,均P<0.01),而肝素预处理后上述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NLRP3/GAPDH:0.28±0.02比0.80±0.02,ASC/GAPDH:0.25±0.02比0.57±0.02,TWIK2/GAPDH:0.35±0.01比0.65±0.01,均P<0.01),表明组蛋白可通过TWIK2活化NLRP3参与炎症反应。此外,LPS +组蛋白组细胞内K+浓度较LPS组明显下降(荧光强度:35.48±2.53比83.92±3.11,P<0.01);与LPS +组蛋白比较,给予肝素预处理后K+浓度明显上升(荧光强度:72.10±1.78比35.48±2.53,P<0.01),表明细胞外组蛋白可通过TWIK2致K+大量外流从而介导NLRP3活化参与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损伤。结论细胞外组蛋白可致肺泡巨噬细胞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外组蛋白激活TWIK2道促进K+外流从而活化NLRP3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细胞外组蛋白 肺损伤 炎症
  • 简介: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TP53突变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大陆地区,约有50%HCC患者携带TP53突变,最常见的是黄曲霉毒素导致的R249S突变。MDM2和p14ARF是TP53的两个重要调节因子,近来研究显示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也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有越来越多关于TP53改变在HCC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本文重点介绍了TP53分子遗传学改变(包括TP53突变、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TP53 MDM2 P14ARF
  • 简介:目的分析肾癌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探讨Tim-3甲基化在肾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20例肾癌组织和3例癌旁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肾癌组织中有11例(55%)检测到了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相应癌旁组织中没有检测到Tim-3基因甲基化表达。结论肾癌组织中Tim-3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Tim-3基因甲基化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DNA甲基化 MSP TIM-3
  • 简介:《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4年第5期刊载了张孝达老师一文《学生认为(-3)×(-4)=9该怎么办?》,对此,我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教学措施。

  • 标签: 中学 数学 解题思路 数轴 有理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对急性鼻-鼻窦炎(ARS)大鼠Galectin-9Tim-3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鼻窦炎口服液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均建立AR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第2天起开始给药,鼻窦炎口服液组以10ml/k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以5ml/kg无菌水灌胃,连续7d后处死,采样待检。HE染色观察鼻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IgE、IL-4、INF-γ含量;RT-PCR检测鼻黏膜Galectin-9Tim-3mRNA表达。结果鼻窦炎口服液组可有效改善组织病理损伤;鼻窦炎口服液组较模型组明显将低IgE、IL-4含量及Galectin-9Tim-3mRNA表达,明显升高IFN-γ含量(P<0.01)。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可调节ARSGalectin-9Tim-3表达。

  • 标签: 急性鼻-鼻窦炎 鼻窦炎口服液 半乳糖凝集素9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分子3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IH)干预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及观察组,将心梗组及观察组大鼠制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闭塞心肌梗死模型。于造模结束1周后假手术组及心梗组大鼠均给予常氧干预,观察组大鼠则给予4周(4 h/d,5 d/周)间歇性低氧干预。于造模后1周、IH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IH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纤维化指数、线粒体结构、ATP含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1)及Sirtuins蛋白家族成员3(SIR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IH干预4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LVEF、线粒体数量、ATP含量、AMPKα1及SIRT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化指数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LVEF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化指数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数量、ATP含量、AMPKα1及SIRT3蛋白表达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梗组比较,观察组LVEF、线粒体数量、ATP含量、AMPKα1及SIRT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纤维化指数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心肌AMPKα1、SIRT3蛋白表达均与LVEF、ATP含量呈正相关(P<0.05),AMPKα1与SIRT3亦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IH干预可通过调控MI大鼠AMPKα1/SIRT3促进心肌ATP合成,改善线粒体结构完整性,进而抑制心肌纤维化、增强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间歇性低氧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通路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胎盘滋养层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5例GDM孕妇(GDM组)和25例糖耐量正常孕妇(正常组)的胎盘组织,将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转染)、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TXNIP组(转染siRNA-TXNIP)、siTXNIP+pcDNA组(共转染siRNA-TXNIP和pcDNA3.1空载体质粒)和siTXNIP+NLRP3组(共转染siRNA-TXNIP和pcDNA3.1-Flag-NLRP3过表达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XNIP和NLRP3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TXNIP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结果与正常组比较,GDM组患者胎盘组织中TXNIP和NLRP3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或siNC组比较,siTXNIP组细胞中TXNIP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明显降低,而细胞活力和迁移率均明显升高,且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而siNC组和对照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TXNIP组或siTXNIP+pcDNA组比较,siTXNIP+NLRP3组细胞中NLRP3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明显升高,而细胞活力和迁移率均明显降低,且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但siTXNIP+pcDNA组和siTXNI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NIP/NLRP3与GD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XNIP可通过激活NLRP3抑制胎盘滋养层细胞迁移侵袭。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胎盘滋养层细胞 迁移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