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蛔虫病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肠道蛔虫病患者行造影检查。结果2例肠道蛔虫病X线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胃肠功能不良改变,直接征象为肠道内虫影。结论X线造影检查对肠道蛔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直接发现蛔虫找出病因。

  • 标签: 肠道蛔虫病 钡造影 X线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X线胃精细造影对胃癌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时间段内所收治疑似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X线精细造影进行检查。对临床疑似患者经由X线精细造影下对胃癌病变性质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X线精细造影检查下胃癌病变病灶分布情况判定,分析发病部位的基本规律。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经X线精细造影检查显示疑胃病癌变病灶患者共49例,检出率为98.00%(49/50),另有1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2.00%(1/50)。49例经X线精细造影检查显示胃部肿瘤病灶患者中,29例为溃疡型胃癌,14例为蕈伞型胃癌,6例患者为肿块性胃癌。胃癌病灶分布位置方面,经X线精细造影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15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窦部,27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底贲门部,3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体部,3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体前部,1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大弯部。溃疡性胃炎、蕈伞性胃炎、以及肿块性胃炎发病部位均集中于胃底贲门以及胃窦部位(P>0.05),少见胃体、胃体前部、以及胃大弯分布。结论应用X线精细造影检查对胃癌病变的诊断价值确切,可准确定位病变发生部位,同时可根据X线精细造影检查显示图像对病灶病理性质进行初步判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漏诊率低,有确切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胃癌 X线 精细钡气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钡餐透视对胃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回顾了17例胃憩室的检查资料,均经证实(15例胃镜检查证实,2例手术证实)。结果9例位于小弯侧贲门下方,5例位于胃窦部,3例位于大弯侧,5例合并炎症,2例合并溃疡,均无恶变进展。误诊一例,后手术证实。结论X线双重造影仍为胃憩室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胃憩室 X线诊断 气钡双重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灌肠双重造影对诊断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疑有阑尾炎的75例病人,采用造影前2d流食,造影当日清洁肠道,用足量的剂快速注满右半结肠,辅以体位和加压促使阑尾显影.结果75例中,阑尾炎X线征象典型者41例,21例阑尾部分显影,13例未显影.41例手术病人中X线确诊病例25例,占61.1%,阑尾部分显影X线提示可疑阑尾炎10例,占24.3%,6例X线不显影,未能做出X线诊断,占14.6%.结论临床怀疑有阑尾炎的病人,可选择灌肠双重造影,其检查方法简单、安全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钡灌肠 阑尾炎 手术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气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6例食道癌,食管鳞癌265例、食管腺癌31例的X线双重造影表现,就其发生率、发病部位、X线分型与组织病理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食管癌好发部位依次为食管中段>食管下段>食管上段;病理组织学分型以鳞癌为主,X线表现以髓质型为主。上段及中段鳞癌的发生率高于腺癌,下段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段及中段。结论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食管癌的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可以根据发病部位及X线表现推断大致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 标签: 食管腺癌食管鳞癌气钡造影术
  • 简介:气腹造影是以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为造影剂注入动物腹腔,使相关腹腔器官易于在X线下进行观察的造影技术。气腹造影可以显示膈后的腹腔中各器官,如膈、肝脏、脾脏、胃、肾脏、子宫、卵巢和膀胱等脏器,对观察其外形轮廓及彼此关系,有无器质性病变都有较大作用,小动物更易实施。在生产实践中,消化道最常使用的X线造影方法是钡餐造影,可显示胃肠的内腔及其蠕动排空情况,笔者把气腹造影结果与同类动物的消化道钡餐造影做了对比,探讨气腹造影应用价值的同时,对两者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 标签: X线造影 造影剂 检查 家兔 小动物 二氧化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法整复联合气或空气灌肠造影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6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气或空气灌肠造影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整复成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整复总成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一次整复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整复联合气或空气灌肠造影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可显著优化一次性整复成功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肠套叠 手法整复 气钡 空气灌肠
  • 简介:摘要:排粪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放射学检查。通过使用特定的造影剂(如钡餐),医生可以通过X线或其他放射学方法对直肠和肛门进行成像。当患者尝试排便时,造影剂会模拟真实的粪便,从而使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排便过程中直肠和肛门的动态和静态表现。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直观地发现直肠和肛门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排粪造影除了用于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外,还可以在常规灌肠和结肠镜检查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为患者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排粪造影 钡剂X线 盆底 直肠功能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泌尿系统X线造影技术与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有临床症状并行泌尿系X射线扫描的病例。结论采用适当的造影方法和重建方法,泌尿系统成像有明显的优势能满足临床应用。

  • 标签: 泌尿系统 X线 造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在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8月诊治的46例胃溃疡患者的X线钡餐造影资料,总结胃溃疡在双对比造影X线征象。结果46例胃溃疡患者经X线钡餐检查,共发现溃疡52个,其中X线钡餐造影直接征象为龛影,包括充龛影、充气龛影、线条状龛影及环影;X线钡餐造影间接征象包括胃轮廓线局限性增厚、黏膜纠集现象等。结论运用X线钡餐检查胃溃疡,熟练掌握造影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有效减少漏诊、误诊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胃溃疡 X线钡餐造影 直接征象 间接征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整复的成功率,探讨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的影响因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采用灌肠整复方法的认识,总结其治疗体会。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进行治疗。结果50例整复成功为45例,未成功5例。则采取手术整复。结论灌肠为肠套叠的确诊及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而且透视下灌肠整复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手术的痛苦。

  • 标签: 小儿 肠套叠 钡剂灌肠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结肠气双重造影及结肠镜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数字胃肠机进行了X线肠道双重造影诊断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和结肠镜检查均为病变自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纽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结肠气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气双重造影痛苦少,检查方便,而结肠镜检查病人痛苦大,不易于患者接受。气双重造影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结肠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息肉气双重造影表现,提高诊断胃息肉的能力。材料与方法本组选择经气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胃息肉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2例,胃体10例,弥漫性8例。病变呈炎性增生型21例,腺瘤型9例。病变多发14例,单发16例。结论气双重造影检查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胃息肉 气钡双重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贲门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方法30例由取样活检证实的贲门癌患者应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分析了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贲门区软组织块影,胃底部变形和胃体上部的浸润,粘膜皱襞的改变、流分叉、转向和喷射现象。结论贲门癌患者采用气双重对比造影剂及多体位观察是诊断早期贲门ca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贲门癌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