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蝇蛹俑小蜂是很多双翅目害虫蛹寄生蜂.了解温度对寄生蜂寄生效能影响是利用寄生蜂控制害虫重要前提.【方法】实验室条件下设置温度为21、24、27、30、33尤,测定温度对蝇蛹俑小蜂雌蜂寄生瓜实蝇蛹功能反应影响.蝇蛹俑小蜂对瓜实蝇蛹功能反应用Mkhaelis-Menten-n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f+W)进行拟合.【结果】不同温度蝇蛹俑小蜂寄生潜能(4)和寄主半饱和密度(F)不同.当温度27尤时,其寄生潜能最大;而寄主半饱和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结论】瓜实蝇瓜地盛发期栖境温度适宜蝇蛹俑小蜂寄生.

  • 标签: 蝇蛹俑小蜂 瓜实蝇 温度 寄生潜能
  • 简介:【背景】莲草直胸跳甲是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专一天敌,其田间种群密度直接影响对空心莲子草控制效果。研究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动态和扩散速度对于适时和适量投放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8年5月底,湿地环境空心莲子草上释放不同密度莲草直胸跳甲后,对其进行了持续至12月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莲草直胸跳甲种群6~7月和10~11月分别出现2个明显高峰期。湿地、旱地和水田3种生境空心莲子草上释放莲草直胸跳甲后扩散动态调查表明,莲草直胸跳甲旱地扩散能力强于湿地和水田,放虫后18d,距释放中心点6m处,旱地生境种群数目大于湿地生境和水田生境。【结论与意义】应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释放适期为早春5~6月,不同生境进行释放时,需根据其扩散能力确定适宜释放点密度和释放量。

  • 标签: 莲草直胸跳甲 密度 种群动态 扩散
  • 简介:【背景】三裂叶豚草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其传播速度快,已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发现三裂叶豚草锈菌是一种对其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病原菌。【方法】本文利用显微技术研究了三裂叶豚草锈菌侵染过程及其对寄主结构影响。【结果】三裂叶豚草锈菌菌丝可从多处侵入同一个叶肉细胞,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相接触可使部分细胞壁增厚。锈菌侵染使三裂叶豚草叶脉末梢导管分枝增多,造成三裂叶豚草水分代谢失调;叶片细胞内膜系统破碎化,细胞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导致细胞内膜系统紊乱,细胞器结构稳定性降低。【结论与意义】豚草锈菌侵染破坏了三裂叶豚草叶片细胞结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豚草锈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三裂叶豚草 锈菌 侵染过程 显微观察
  • 简介:【目的】随着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简称FocTR4))云南入侵、传播和蔓延,对云南香蕉产业产生严重威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蕉园定植香蕉后7个月内土壤枯萎病病原菌TR4含量动态变化,明确不同香蕉品种大田抗性表现以及不同肥料防控效果,为枯萎病防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巴西蕉、桂蕉1号、南天黄和自主选育云蕉1号为供试品种开展田间试验,设置虾肽有机肥+虾肽特护+虾肽果叶康(简称:虾肽有机肥处理)、常规有机肥+微生物制剂(简称:微生物处理)和常规有机肥(简称:对照)3个处理,调查4个品种4个时间段枯萎病发病率和3种肥料防治效果。【结果】月平均枯萎病病原菌TR4含量超过2000拷贝土壤条件,4个品种发病率3个施肥处理表现出差异性,南天黄、云蕉1号发病率与其他2个主栽感病品种发病率差异达显著水平;3种施肥处理间发病率达显著差异,发病率从高低表现为对照>虾肽有机肥处理>微生物处理。【结论】施用微生物制剂对降低枯萎病发病率起一定作用。南天黄抗病较强,云蕉1号也表现出较强抗性,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良和提高抗性。

  • 标签: 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 发病率 品种 微生物制剂
  • 简介:【目的】椰子织蛾是近期人侵中国棕榈植物重要害虫,研究其天敌寄生蜂,能为椰子织蛾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海南岛收集鉴定了椰子织蛾天敌寄生蜂,观察记录寄生蜂发育历期、雌雄性比、成虫寿命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及分子鉴定,收集椰子织蛾寄生蜂有幼虫期寄生蜂麦蛾柔茧蜂、蛹期寄生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温度(26±2)尤、湿度(75±10)%RH、以椰子织蛾为寄主条件,麦蛾柔茧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分别为11.8、19.6和20.6d;每头寄主出蜂量分别为10.1、1.0和81.5头;雌蜂占比分别为26.6%、40.6%和89.8%;每种寄生蜂雌蜂寿命长于雄蜂。【结论】保护和利用椰子织蛾3种本地寄生蜂,将有助于椰子织蛾防控。

  • 标签: 椰子织蛾 麦蛾柔茧蜂 金刚钻大腿小蜂 周氏啮小蜂 生物学
  • 简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无意引进入侵种对我国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大,但至今鲜有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类群组成、原产地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系统报道。因此,本文对我国234种无意引进外来入侵种进行研究,以期为口岸检疫与监测提供参考。结果发现,这些物种属于7界16门27纲65目122科。昆虫纲和木兰纲入侵种分别占总数28.2%和33.3%。原产于美洲和欧洲入侵种分别占总数51.7%和24.4%。1969~2008年,昆虫纲入侵种每10年增加数量及其每10年新增所有入侵种中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从1969~1978年2种和12.5%增加到1999~2008年17种和77.3%。1899~2008年,原产于美洲入侵种每10年新增所有入侵种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55%~65%。1959~2008年,每10年新增原产于美洲入侵种,昆虫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从1959~1969年0增加到1999~2008年81.8%。这表明昆虫已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种中最主要类群之一,美洲仍是其最主要原产地之一。

  • 标签: 生物入侵 外来种 无意引进 首次发现 原产地 变化趋势
  • 简介:[目的]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毁灭性病害。探明广东省橘园黄龙病发生与危害影响因素,可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广东省惠州、肇庆、云浮、江门、阳江、清远、韶关等柑橘产区,调查了不同柑橘品种、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管理水平果园黄龙病发病率,并以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品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不同柑橘栽培品种发病率:红江橙为78.05%,马水橘为76.04%,砂糖橘为73.20%,贡柑为69.30%,年橘为63.00%,沙田柚为58.68%,柠檬为56.96%;砧木品种发病率:酸橘为15.30%,枳壳为6.57%,柠檬为4.43%;低纬、高温、多台风地区果园黄龙病发病率较高;山地果园黄龙病发病率低于平地果园;连片种植果园黄龙病发病率高于零散种植果园;管理不善果园中黄龙病发病率高于管理较好果园。[结论]除了自然因素(低纬、高温、多台风、平原地形)外,聚集种植和管理不善等因素也有利于黄龙病发生与流行。因此,有针对性地安排果园布局和加强果园管理可以减轻黄龙病危害。

  • 标签: 黄龙病 发病率 流行规律 柑橘品种
  • 简介:【背景】随着转基因作物大量种植,其环境安全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其中转基因作物荒地生存竞争能力,是其环境安全评价重要内容之一。【方法】以2种转双价抗草甘膦抗虫基因(EPSPS+crylAc)棉为试验品种,非转基因棉棉所49为对照品种,分别于4月底和5月底荒地用地表撒播和3cm深播2种方式播种,并于4~9月份对棉花存活率、株高、真叶数、茎直径、果枝数、蕾铃数等生长参数进行比较,以检测、评价其荒地竞争能力及杂草化风险。【结果】无论是撒播还是深播,荒地中棉花长势较弱,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生育期延迟。4月底播种棉花有极个别植株能够结铃,但铃数极少且小,无成熟种子;5月底播种棉花长势更弱,至9月底未见蕾铃。【结论与意义】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荒地中无竞争优势,不能繁殖传代,无杂草化风险。本研究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转基因抗草甘膦抗虫棉 生存竞争能力 杂草化风险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效应可能是其具有极强入侵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物质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单体成分与已报道化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和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化感活性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一个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浓度条件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和泽兰二酮更为显著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浓度一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潜在大极性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综合化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作用,化合物1等潜在大极性化感活性物质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化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茎泽兰 2-香豆酸葡萄糖苷 化感 拟南芥 种子萌发 根生长
  • 简介:【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晚)期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影响。【结果】镜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无营养条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10%蜂蜜饲喂条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寄生力。

  • 标签: 椰子织蛾 功能反应 周氏啮小蜂 海南种群
  • 简介:【背景】转Bt基因抗虫棉已经我国进行了近20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产生了显著经济和环境效益。但是,靶标害虫棉铃虫抗性是转Bt基因抗虫棉产业健康发展所面临最大问题,而抗性监测是解决这一问题必要管理措施。盐城市是江苏省转基因抗虫棉主产区,但有关该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基因频率未见报道。【方法】于2012年盐城三龙镇和东台镇棉区采集田间棉铃虫种群,检测了初孵幼虫对花铃期转Bt基因抗虫棉30幼嫩叶片敏感性,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2龄幼虫对Bt蛋白抗性基因频率。【结果】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后,棉铃虫初孵幼虫9d全部死亡;三龙镇和东台镇棉铃虫2龄幼虫对Bt蛋白抗性基因频率分别为7.6×10-3和6.9×10-3。【结论与意义】目前,盐城棉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仍保持很高敏感性,棉铃虫种群对Bt蛋白抗性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仍需持续监测。

  • 标签: 棉铃虫 盐城 BT蛋白 抗性
  • 简介:【背景】我国,由于Bt棉种植,棉铃虫和红铃虫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危害仍较严重。美国商业化种植双价棉BollgardⅡ所表达Cry2Ab蛋白不仅对棉铃虫有较好控制效果,而且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有较好控制作用。因此,该双价棉我国被环境释放前,有必要研究其对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影响。【方法】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25、2.5、5.0、10.0和20.0μg·g^-1Cry2Ab蛋白,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在室内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存活率和体质量抑制率影响。【结果】随着Cry2Ab蛋白浓度增大,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和1龄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2龄幼虫和3龄幼虫以及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存活率不同浓度处理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高浓度处理对这2种害虫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高浓度Cry2Ab蛋白(10.0和20.0μg·g^-1)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较好控制作用,但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控制效果不太理想。这为该双价基因棉花在我国推广提供了依据。

  • 标签: Cry2Ab蛋白 鳞翅目害虫 抗虫性 生物测定
  • 简介:【背景】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仅危害悬铃木外来入侵物种,而红带网纹蓟马寄主广泛,可吸食悬铃木叶片汁液,2个物种客观上发生了竞争关系。【方法】以悬铃木方翅网蝽与红带网纹蓟马共同发生悬铃木种植街区为研究地点,每10d调查15根悬铃木枝条,记录各枝条各叶片上2个物种数量,进而评价悬铃木方翅网蝽入侵对红带网纹蓟马竞争排斥能力。【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整个调查期间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红带网纹蓟马;悬铃木方翅网蝽悬铃木上时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大于红带网纹蓟马,两者时间生态位竞争系数达0.7022,明显高于对悬铃木枝条和叶片竞争强度;悬铃木方翅网蝽和红带网纹蓟马对悬铃木枝条和叶片竞争强度较低,且具有阶段,空间竞争主要发生在6月旬至7月2个种群发生高峰期;悬铃木方翅网蝽与红带网纹蓟马悬铃木上繁殖生态位出现了明显时间分化,红带网纹蓟马仅秋季世代产卵于悬铃木叶片上,而悬铃木方翅网蝽所有世代产卵于悬铃木叶上,但2个物种悬铃木上共同繁殖期间,红带网纹蓟马选择产卵枝条和叶片均有悬铃木方翅网蝽产卵,表明2个物种对产卵枝条和叶片具有相似的空间需求。【结论与意义】悬铃木方翅网蝽与红带网纹蓟马悬铃木上整体时空生态位竞争强度较弱,且2个物种营养生态位差异较大;悬铃木方翅网蝽入侵对红带网纹蓟马生存和种群发展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悬铃木方翅网蝽 红带网纹蓟马 悬铃木 生态位 竞争
  • 简介:【背景】福寿螺是危害极其严重入侵我国水生生物,目前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福寿螺形态性状变异研究较少。【方法】随机采集7个地区福寿螺(雌雄比例差别很大),测量其壳高、壳宽、口宽、层高4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福寿螺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剔除对体质量影响不显著指标,确定每个地区与体质量最相关指标。【结果】除惠州之外,其余地区福寿螺壳高和壳宽与体质量相关较高,且口宽与壳高共同作用对体质量直接影响很大。【结论与意义】此结果为研究不同生境、不同温度福寿螺形态性状变异程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福寿螺形态鉴定、分类及其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福寿螺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一种入侵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对西花蓟马成虫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球孢白僵菌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西花蓟马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致死剂量是时间函数,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致死时随孢子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与意义】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潜力菌株。

  • 标签: 西花蓟马 球孢白僵菌 生物测定 时间—剂量—死亡率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之前,必须评价其环境安全.其中,荒地生存竞争能力是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重要内容之一.[方法]以转基因(Bn-csRRM2)高产棉为观察品种,受体材料中棉所12及转基因(Bt+CpTI)抗虫棉棉所79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3年4月底和5月底荒地用地表撒播和3cm深播2种方式播种,并于5~9月份对棉花存活率、株高、茎直径、果枝数、蕾铃数等生长参数进行比较,检测、评价其荒地竞争能力及杂草化风险.[结果]无论是撒播还是深播,荒地中棉花长势较弱,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生育期延迟.4月底播种棉花至9月底未见棉铃;5月底播种棉花有个别植株能够结铃,但铃数少且小,无吐絮铃.[结论与意义]转基因高产棉荒地中无竞争优势,不能繁殖传代,无杂草化风险.本研究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转基因高产棉 生存竞争能力 杂草化风险
  • 简介:【目的】近年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境外珍贵多肉物种资源已成为一种重要渠道,大量濒危物种通过第三方物流方式非法流人我国.甄别濒危物种并梳理出多肉物种资源重点查验名单,能够为物种资源查验尤其是植物多肉类濒危物种查验提供参考.【方法】以跨境多肉物种资源交易热门平台“多肉之家”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爬虫技术平台,获取电商多肉植物926条种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归类分析.【结果】“多肉之家”平台上交易多肉植物共涉及23科878种,其中包含18种CITES附录I以及120种CITES附录n濒危物种,约占16%.进一步对濒危植物进行归类分析发现,濒危植物仙人掌科和大戟科多肉植物种类最多,分别为66和36种,两者占总计濒危植物种类74%.【结论】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电商类平台交易植物种类数据上具有较好实用.

  • 标签: 多肉 濒危物种 电商 网络爬虫 CITES
  • 简介:[背景]红脉穗螟是棕榈科植物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室内毒力.[结果]印楝素、烟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表现一定杀虫活性.其中,采用药膜法处理后,除虫菊素和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各龄幼虫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3.83~17.01mg·L-1和3.75~24.78mg·L-1,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增大而减弱.浸叶饲喂法结果表明,烟碱和鱼藤酮表现出较强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7.72~20.69mg·L-1和11.41~25.25mg·L-1.[结论与意义]植物源杀虫剂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脉穗螟毒力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药剂作用方式合理选择.

  • 标签: 植物源杀虫剂 红脉穗螟 生物活性
  • 简介: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主要生命物质和能量来源,其类型、组成以及物理化学等性质直接决定了土壤有机质品质。对植物凋落物类型、品质、物理性质、层效应和激发效应以及根际碳淀积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关系进行了总结,可为研究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质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指出要在全球变暖背景进一步加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研究。

  • 标签: 植物凋落物 土壤有机质分解 层效应 激发效应 根际碳淀积
  • 简介:【背景】联苯菊酯是人工合成类似天然除虫菊素一种仿生杀虫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联苯菊酯化学性质较稳定环境残留期长,是我国出口果蔬、茶叶残留较严重农药之一。微生物降解具有降解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绿色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富集驯化,从农药厂排污口污泥筛选分离能够降解联苯菊酯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1株联苯菊酯降解菌株BF-3。菌株BF-3为革兰氏阳性菌,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该菌株联苯菊酯质量浓度为100mg·L^-1无机盐液体培养基(MSM)呈现s型生长,7d后对联苯菊酯降解率达到87.9%。单因素试验表明,菌株最适降解条件为pH7.0、30oC,初始菌株D600am=1.0。【结论与意义】蜡状芽孢杆菌BF.3能够有效降解联苯菊酯,环境中联苯菊酯残留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 标签: 联苯菊酯 降解菌 鉴定 生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