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动植物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生物入侵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越来越多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门生态学领域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成功入侵关系"、"入侵种种群扩张扩散"、"入侵生态适应性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入侵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控制技术体系(风险评估早期预警、检测监测、狙击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干扰调控),并进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研究外来物种入侵性生态系统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控制科学,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些问题。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学科构建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科学问题
  • 简介:【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椰子织蛾蛹期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椰子织蛾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晚)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定程度后,其增长随寄主密度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椰子织蛾初、、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椰子织蛾初、、晚期蛹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寄生力。

  • 标签: 椰子织蛾 功能反应 周氏啮小蜂 海南种群
  • 简介:【背景】转Bt基因抗虫棉已经我国进行了近20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产生了显著经济和环境效益。但是,靶标害虫棉铃虫抗性转Bt基因抗虫棉产业健康发展所面临最大问题,而抗性监测解决这问题必要管理措施。盐城市江苏省转基因抗虫棉主产区,但有关该地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基因频率未见报道。【方法】于2012年盐城三龙镇和东台镇棉区采集田间棉铃虫种群,检测了初孵幼虫花铃期转Bt基因抗虫棉30幼嫩叶片敏感性,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2龄幼虫Bt蛋白抗性基因频率。【结果】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后,棉铃虫初孵幼虫9d全部死亡;三龙镇和东台镇棉铃虫2龄幼虫Bt蛋白抗性基因频率分别为7.6×10-3和6.9×10-3。【结论意义】目前,盐城棉区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仍保持很高敏感性,棉铃虫种群Bt蛋白抗性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仍需持续监测

  • 标签: 棉铃虫 盐城 BT蛋白 抗性
  • 简介:【背景】我国,由于Bt棉种植,棉铃虫和红铃虫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危害仍较严重。美国商业化种植双价棉BollgardⅡ所表达Cry2Ab蛋白不仅对棉铃虫有较好控制效果,而且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有较好控制作用。因此,该双价棉我国被环境释放前,有必要研究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影响。【方法】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1.25、2.5、5.0、10.0和20.0μg·g^-1Cry2Ab蛋白,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在室内研究了其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存活和体质量抑制影响。【结果】随着Cry2Ab蛋白浓度增大,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和1龄幼虫存活逐渐降低,2龄幼虫和3龄幼虫以及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存活不同浓度处理下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对照相比,高浓度处理这2害虫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意义】高浓度Cry2Ab蛋白(10.0和20.0μg·g^-1)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较好控制作用,但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控制效果不太理想。这该双价基因棉花在我国推广提供了依据。

  • 标签: Cry2Ab蛋白 鳞翅目害虫 抗虫性 生物测定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我国重要入侵性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西花蓟马成虫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供试球孢白僵菌各菌株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西花蓟马校正死亡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球孢白僵菌西花蓟马成虫致死剂量时间函数,各菌株西花蓟马成虫致死时随孢子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意义】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潜力菌株。

  • 标签: 西花蓟马 球孢白僵菌 生物测定 时间—剂量—死亡率
  • 简介:[背景]红脉穗螟棕榈科植物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进行防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研究了4植物源杀虫剂槟榔红脉穗螟幼虫室内毒力.[结果]印楝素、烟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杀虫活性.其中,采用药膜法处理后,除虫菊素和烟碱槟榔红脉穗螟各龄幼虫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3.83~17.01mg·L-1和3.75~24.78mg·L-1,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增大而减弱.浸叶饲喂法结果表明,烟碱和鱼藤酮表现出较强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7.72~20.69mg·L-1和11.41~25.25mg·L-1.[结论意义]植物源杀虫剂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脉穗螟毒力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药剂作用方式合理选择.

  • 标签: 植物源杀虫剂 红脉穗螟 生物活性
  • 简介:分别在19℃,22℃,25℃,28't2,31℃下饲养橘小实蝇蛹色伴性遗传品系,统计各温度下卵到蛹获得、蛹重、羽化、存活及飞出。结果表明卵到蛹获得28℃最大,62.12%,19℃最小,43.12%;蛹重25℃最重为1.3854g/100粒,19℃最轻,1.2610g/100粒;羽化25℃最高,93%,31℃最低,仅82.67%;存活31℃最高,66%,19℃最低,仅为4.67%;飞出25℃最高,65%,31℃最低,16%。综合不同温度下卵到蛹获得、蛹重、羽化、存活及飞出得出25℃-28℃大量饲养橘小实蝇蛹色伴性遗传品系最佳温度。

  • 标签: 橘小实蝇 伴性遗传品系 蛹色
  • 简介:【背景】空心莲子草源于南美洲且正在我国不断传播外来入侵植物。莲子草假隔链格孢空心莲子草强致病菌,能引起空心莲子草茎叶发病,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方法】选择以麦麸、大米、玉米芯粉、玉米粉、稻秸秆粉基料,棉籽壳、稻秕壳和大豆粉为辅料,按照定质量比配制固体培养基,筛选适合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大量生产有效组分;同时研究培养基含水量和6金属离子SF-193菌落生长影响。【结果】以大米和大豆粉质量比为3:1和5:1培养基上SF-193菌落面积最大,其次大米和棉籽壳质量比为5:1培养基。含水量20%和30%培养基上SF-193菌落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Mg2+和Mn2+SF-193菌落生长影响较小,Zn2+SF-193菌落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SF-193菌落在含Cu2+和Fe3+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田间控草试验表明,固体发酵生产菌粉对空心莲子草致病性显著高于液体菌,用量50g.m-2时,10d后空心莲子草病情指数达86.1。【结论意义】利用固体培养基发酵生产莲子草假隔链格孢对空心莲子草防除效果显著优于液体发酵。因此,莲子草假隔链格孢SF-193固体发酵菌粉可能在生物防治空心莲子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空心莲子草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 固体发酵 控制效果
  • 简介:实蝇体内微生物共生关系目前较受关注研究课题.其中,肠杆菌科细菌这些内共生微生物重要类,广泛存在于实蝇肠道和生殖系统.研究证明,共生肠杆菌科细菌参与实蝇碳氮循环、营养代谢、生殖免疫及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出部分实蝇内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类群,发现许多优势益生肠杆菌种和代谢产物,它们能增强实蝇健康,提高昆虫不育技术应用高效性.本文实蝇共生肠杆菌科细菌种类、分布和作用,以及它们不育昆虫技术应用进展作综述,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宿主与共生菌群落间互作关系,而且人类开发新型实蝇防治饵剂以及将此类共生益生菌应用于实蝇不育技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实蝇 共生系统 功能 不育昆虫技术
  • 简介:【背景】寄生蜂寄主之间关系研究寄生蜂有效利用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蝇蛹俑小蜂产卵和生长发育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小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正相关;橘小实蝇蛹个体大小蝇蛹俑小蜂后代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意义】蝇蛹俑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 标签: 橘小实蝇 蝇蛹俑小蜂 体型大小 适合度
  • 简介:[背景]红火蚁棉花粉蚧入侵到同地区,因侵入生境重叠而相遇,进而产生互惠关系。这种互惠关系对红火蚁、棉花粉蚧生存、扩散传播、入侵意义和作用规律、机制等需要解释生态学问题。[方法]采用田问试验生态学方法,通过迁移红火蚁蚁巢、向扶桑上接粉蚧等观察研究了红火蚁入侵棉花粉蚧近距离扩散影响。[结果]随着离蚁巢距离增大,扶桑上工蚁数量逐渐减少,距离1.0、2.0m时数量较多;发生该蚁区域距蚁巢2.0、3.0m扶桑感染粉蚧比率(75%、45%)显著高于无红火蚁区(25%、10%),其感染比率工蚁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符合方程Y=0.0042X+0.1992。[结论意义]红火蚁入侵促进了棉花粉蚧近距离扩散,扩散范围在2—3m。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红火蚁棉花粉蚧协同入侵规律等提供支持。

  • 标签: 红火蚁 入侵生物 棉花粉蚧 扩散 近距离
  • 简介:【背景】柳厚壁叶蜂严重为害柳树害虫,会造成叶片提早枯黄、脱落,虫瘿成串,叶片扭曲变形,严重影响柳树生长发育和园林景观效果。【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柳厚壁叶蜂雌雄成虫、卵、幼虫、蛹及虫瘿形态特征,并调查了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各种柳树上柳厚壁叶蜂危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垂柳和龙爪柳受害最严重,受害株达到100%;其次旱柳,受害株52.63%;该蜂对白柳及馒头柳没有危害。柳树冠不同方向和上、、下不同部位受害无显著性差异。每片叶通常有1-3个虫瘿,串珠状分布,每个虫瘿中有1头幼虫,幼虫枝条上分布格局聚集分布。不同区域垂柳受害调查表明,新疆农业大学柳树枝条受害最高,达8.65%;其次新疆大学洪湖,枝条受害5.19%;然后依次儿童公园、西公园、植物园、水上乐园、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结论意义】本研究柳厚壁叶蜂预防控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柳厚壁叶蜂 柳树 危害 空间分布 乌鲁木齐市
  • 简介:【背景】取食经历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影响天敌昆虫寄主专性测定设计和结果解释。【方法】采用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入侵豚草重要天敌——广聚萤叶甲成虫羽化后取食不同植物其后续产卵寄主选择影响。【结果】取食豚草试虫相比,有取食三裂叶豚草、苍耳或菊芋经历成虫选择苍耳产卵频次增加,不再豚草表现出明显选择偏好性。产卵识别期Cox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成虫早期取食不同植物,后续产卵选择有显著影响,成虫羽化后如果先取食豚草或三裂叶豚草,则选择苍耳产卵倾向显著低于豚草;但如果先取食苍耳、菊芋和农家向日葵,则选择苍耳产卵倾向豚草无显著差异。【结论意义】由此推测,广聚萤叶甲初羽化成虫取食植物其后续产卵选择具有较大影响,因而在寄主专性测定应关注测试前饲喂植物种类。

  • 标签: 学习 产卵选择 识别期 寄主专一性测定 杂草生物防治
  • 简介: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小蠹属非中国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小蠹属中国记录13,即针叶异胫长小蠹Crossotarsusconiferae、缺刻异胫长小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小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小蠹C.fagacearum.、黄翅长小蠹C.flavomaculotus、端刺异胫长小蠹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小蠹C.niponicus、黑异胫长小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小蠹C.sauteri、简长小蠹C.simplex、鳞异胫长小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小蠹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小蠹C.wallacei,这些种类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寄主及分布。

  • 标签: 异胫长小蠹属 中国 检索表
  • 简介:【背景】螺旋粉虱新入侵海南省严重为害经济作物及园林苗木害虫。目前,植物源杀虫剂因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方法】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了9植物性杀虫剂螺旋粉虱毒力。【结果】供试9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素和鱼藤酮螺旋粉虱成虫毒力最强,24hLC50分别为2.56和34.15mg·L-1;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毒力次之,LC50分别为158.36和311.02mg·L-1。除虫菊素螺旋粉虱若虫和卵也有触杀作用,LC50分别为61.42和77.39mg·L-1。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分别除虫菊素以1:1比例混合,螺旋粉虱成虫毒力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93.11和224.35。【结论意义】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和苦瓜叶提取物螺旋粉虱均具有较强毒性;印楝素或鱼藤酮除虫菊素(1:1)混合物不仅能增强触杀效果,而且能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 标签: 除虫菊素 印楝素 鱼藤酮 螺旋粉虱 杀虫活性
  • 简介:【背景】随着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其潜在环境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转基因作物收获后,大部分残留物会重返土壤,可能对土壤微生物造成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秸秆降解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表面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FDC)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了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性影响。【结果】平板计数表明,整个降解过程,转基因非转基因处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别,但差异不显著。FDC结果表明,转基因非转基因处理土壤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DGGE指纹图谱显示,转基因非转基因处理土壤样品之间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意义】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并未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 秸秆降解 细菌数量 细菌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简介:经室内侵染力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皆能侵染雷公藤丽长角巢蛾Xyrosarialichneuta幼虫,不同菌株侵染力存在显著差异。3株白僵菌,Bb27菌株毒力最强,菌液1×10^5~1×10^9个·mL^-1五个不同浓度梯度孢子悬浮液时,害虫15d校正死亡58.3%-100%之间;LT50分别为9.36d,6.26d,3.89d、2.54d.2.10d;LC504.87×10^4个·ML^-1。3株绿僵菌,MaZPTP01菌株毒力最强,5孢子浓度15d校正死亡分别为52.4%、69.0%、76.2、92.9%、95.2%;LT50分别为11.47d、6.89d、4.36d、2.68d、2.13d;LC507.39×10^4个·mL^-1。Bb27和MaZFIT01菌株可应用于林间作进防治试验。

  • 标签: 白僵菌 绿僵菌 丽长角巢蛾 侵染力 雷公藤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周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寄生、羽化、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周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寄生、羽化、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营养两个地理种群雌雄比、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海南地理种群寄生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羽化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交互作用周氏啮小蜂雄蜂寄生、羽化、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
  • 简介: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分为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他类等5个功能团基础上,从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经2年3点调查就2个转cry1Ab基因粳稻(Bt粳稻)品系KMD1和KMD2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情况下,Bt粳稻对照间各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J)、优势集中性指数(C)]及其时间动态无明显差异;Bt粳稻对照间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亚群落,及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也较高。综合分析认为,Bt粳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无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Bt粳稻 CRY1AB基因 节肢动物 功能团 群落结构
  • 简介:【背景】植食性昆虫产卵场所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寄主植物发育阶段和被同种其他个体利用程度影响其产卵选择重要因素之。【方法】采用野外罩笼选择性试验,观察了广聚萤叶甲成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被取食程度、不同落卵量豚草植株产卵选择行为,分析产卵选择频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识别期以估计产卵选择偏好性。【结果】开花期豚草被选择产卵风险(瞬间概率)仅为生长期16.5%,苗期豚草被选择产卵风险为生长期34.1%;成虫3被食程度豚草产卵选择频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20,P〈0.01),3级被食程度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多(12次),而在5级被食豚草上产卵次数最少(2次),表明成虫明显偏好将卵产于已被中等程度取食植株上;成虫不同落卵量植株(0、4、8个.株-1)未表现出显著产卵偏好,不同密度(高、低)斑块豚草产卵选择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意义】豚草生育期和被取食程度影响广聚萤叶甲雌虫产卵选择,而植株上落卵量和豚草密度产卵选择没有影响。

  • 标签: 产卵选择 取食为害 植物密度 落卵量 寄主专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