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项目是我国首批国家973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集成应用。该项目研究群体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研究人员核心。各单位、各位科学家共同努力下,2004年该应用平台研制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

  • 标签: 应用平台 暴雨灾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 业务
  • 简介:乌海市PM10浓度风速关系明显。总体而言,PM10污染物浓度随风速增大增大;冬季当风速3.1~4.0m.s-1时,PM10污染物浓度低。PM10浓度地面风向关系:春季偏西风时PM10污染浓度最高,偏北风时污染浓度最低;冬季东南风时污染浓度最高,西北风时污染浓度最低。PM10浓度空气湿度关系:冬季PM10污染浓度值随湿度增加增加,正相关比较明显。春季当空气湿度越小,出现重度污染频率越高。

  • 标签: PM10污染浓度 气象条件 相关性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物理量、FY-2E及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格尔木地区巴尔喀什湖冷槽型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尺度分析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特强沙尘暴触发系统主要是冷锋过境,冷湖尺度低压系统则起到了激发和加强作用。

  • 标签: 沙尘暴 中小尺度分析
  • 简介:应用NCEP1°×1°6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RUC模式高分辨资料,对2013年2月17日甘肃河东暴雪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西北区域RUC模式输出模拟结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700hPa低涡、地面冷锋是这次暴雪主要影响系统;降雪前期,低层正涡增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暴雪发生动力机制;降雪前期,由于低涡辐合作用,700hPa高度以下,湿度猛增,降雪提供了充沛水汽条件;降雪中心和政上空有θse密集强能量锋区;西北区域RUC模式模拟24h内降水量范围、落区、量级实况一致,模拟地面风速偏大。

  • 标签: 暴雪 低涡 水汽通量散度 涡度 数值模拟
  • 简介:1引言2006年第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于5月18日02:15(北京时,下同)广东省饶平沿海登陆,台风登陆后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进入福建境内,并继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沿福建省沿海地区北上(图1)。“珍珠”强台风中心气压最低值945hPa,近中心最大风力45m/s,据1949年以后资料,它是对福建全省影响最早、并造成降水强度最强和强降水范围最广、沿海风力最强、登陆点距福建最近登陆早台风。

  • 标签: 强台风 大暴雨过程 沿海地区 福建省 台风登陆 中心气压
  • 简介: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水平分辨率1kmMODIS1B产品、云产品,对2009年6月28日至7月4日发生在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以及副高西侧不断东出短波槽是造成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大尺度环流系统;能量锋区、强辐合、较强上升运动及水汽辐合为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触发机制;MODISCH31TBB、云水路径、云粒子半径和云光学厚度大值区分布对应时强降水中心分布基本一致。通过MODIS云物理参数实况雨量定量相关分析发现,CH31TBB和云粒子半径在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系统定量监测识别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 标签: MODIS 暴雨 中尺度系统 云物理参数.
  • 简介:为了探讨绥中一暴雪伴雷电天气过程成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每6h间隔1°×1°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此过程天气形势特点、高低空急流作用、雷达回波特征及反映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相关物理量场特征.结果发现:雷电发生在对流层中层西南风急流和底层偏东风均处在最强时刻,当对流云团发展-20℃温度层时,温差起电产生雷电;雷电发生在低层850hPa附近存在逆温层消失之后,同时配合低层水汽辐合,产生了暴雪天气;雷电和强降雪发生在大气底层南风和北风转换过程,强降雪时间冷空气扩散加强时间比较一致,当冷空气扩散整个大气底层时强降雪结束;引起雷电和强降雪对流不稳定层结主要处在对流层中层,并为上升运动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促使雷电发生和强降雪维持.

  • 标签: 暴雪 风廓线 逆温层 对流
  • 简介: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场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城区暴雨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hPa以下城区上空水汽含量占整层80%以上,地面比湿呈现快速增加后减少变化,比湿峰值对应并不是强降水最强时刻。强降水发生前,城区地面周围湿度分布不均匀,水汽输送主要以南北向为主。比湿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风向和风速快速变化,其中主要是南风分量贡献。城区上空垂直方向上水汽主要是850hPa向上输送,850hPa以下输送强度逐渐减弱。伴随着强降水开始,水汽垂直输送转为高度层越低,输送强度越大。强降水发生时,地面U、V方向上水汽通量快速减小。强降水发生后,地面和高空水汽输送均发生了变化。大气可降水量降水量之间具有一定对应关系,可降水量大小主要是取决于水平水汽通量辐合大小,水汽局地变化对可降水量贡献较小。水汽通量辐合、辐散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风场引起辐合、辐散大小。

  • 标签: 强降水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 简介:利用卫星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19日和2014年5月16日龙岩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5月19日暴雨过程触发机制为地面冷锋,当地面转受冷高压控制,降水减弱;2014年5月16日强降水过程触发机制冷锋过境后,地面倒槽快速发展,逐渐增强暖湿空气和渗透南下冷空气引发强降水发生,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机制不同也使得暴雨落区有所不同,冷锋触发暴雨,其强降水落区出现在锋面附近急流左侧,而由地面倒槽触发暴雨过程其落区倒槽南侧暖区降水,暴雨落区局地性强。通过滤波法发现,强降水落区和经向垂直环流上升支相对应。

  • 标签: 强降水 触发机制 暴雨落区 低通滤波 对比分析
  • 简介:PM10是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一类,医院就诊率、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乃至死亡率等关系密切。PM10污染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研究气象条件对PM10污染影响,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条件有重要意义。利用2004—2007年三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监测值及气象因子(气压、风速、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量)观测资料,以及同期08时850hPa天气图资料,定量分析了PM10突变特征以及突变气象因子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M10突变事件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冬、春季节发生突变概率较大;当地面气象要素场出现气压下降、风速减小、相对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小温度上升、蒸发量加大配置时PM10易发生正突变,当出现气压上升、风速加大、相对湿度上升、降水量增加温度下降、蒸发量减小配置时PM10易发生负突变;当受大陆高压后部、暖区辐合系统影响时,PM10发生正突变概率较高,受大陆高压前部、切变线系统影响时,PM10发生负突变概率较高。

  • 标签: PM10 浓度突变 影响因子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相似离基本使用技术。从前期(1-3月)北半球500hPa各月月平均高度场划分出福建省雨季降水关系较密切区域,使用该方法寻找若干个历史相似年份,进行迭加综合,做出雨季降水预测。通过对1998年-2007年试报,效果较好,在业务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优势相关区 相似离度 雨季降水预测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诊断物理量场,对东北低压冷锋、高低空急流及尺度辐合线形成西北雨带华北气旋、暖锋及切变线形成东南雨带双雨带暴雨影响系统、降水性质和形成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北雨带是东北低压冷锋对流发展造成强雷雨及华北气旋西北部辐合线强降水共同形成。高低空急流耦合动力作用和中空干冷空气侵入触发大气能量释放,是冷锋强对流降水形成机制;β尺度云团是强降水主体,发生在地面三角形或梯形偏南风场,由辐合切变线、辐合线和雷暴出流边界触发。东南部雨带华北气旋暖锋形成混合型强降水,气旋发展及移动路径决定雨带位置和降水强度,由气旋暖锋和气旋西北部切变β尺度云团造成强降水;湿层深厚且垂直运动强盛是东南雨带降水形成机制特点。

  • 标签: 双雨带 抽吸作用 中β尺度云团 露点锋
  • 简介:1引言2005年5月5日下午,福建自西向东时间内遭受飑线袭击,先后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局部地区瞬间最大风速达12级,农作物及果树受灾损失严重,并造成多人伤亡。其影响速度之快、风力之强、受灾损失之严重,均为近十年来所少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气象雷达探测等资料,对本次强对流天气进行诊断分析。揭示本次飑线过程产生环流形势、动力条件、及其加强阶段回波空间结构特点。总结本次飑线过程预报体会,指出飑线短时预报关健时段及提高可预报时间有效方法,飑线天气定时、定量、定点预报服务提供一些有益依据。

  • 标签: 飑线过程 短时预报 自动气象站 可预报时间 强对流天气 雷雨大风
  • 简介:根据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开始增温位置不同,可将E1Nino事件分为两类,本文运用χ^2检验分析这两类E1Nino事件杭州降水,气温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两类E1Nino事件杭州汛期降水和全年降水量以及7月平均气温关系密切。

  • 标签: 气候 相关性 厄尔尼诺事件 降水 气温 杭州
  • 简介:采用卫星监测火点燃烧排放数据,利用区域化学传输模式WRF-Chem模拟分析了2017年5月华北地区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分布,通过生物质燃烧排放源(华北区域以秸秆燃烧为主)开关敏感性试验定量计算了燃烧排放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PM2.5质量浓度影响。卫星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5月华北地区有大量秸秆焚烧现象,对该地区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燃烧天数20d,占全月总日数65%左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秸秆燃烧排放导致PM2.5浓度升高区域集中在华北平原农作物产区,其分布位置卫星监测火点分布吻合。秸秆燃烧导致这些地区PM2.5浓度月平均值上升幅度普遍超过3μg/m3,高值区超过了11μg/m3,上升比例可达10%以上;此外,来自华北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燃烧排放对北京(特别是东南部地区)污染物浓度影响是不容忽视,其中河南、山东、天津等地秸秆燃烧合适风场作用下会严重影响北京,可导致丰台及通州等地PM2.5小时浓度上升超过17μg/m3,上升幅度超过40%。

  • 标签: 秸秆燃烧 北京 细颗粒物(PM2.5)数值模拟
  • 简介:根据中朝气象科技交流协定,大连市气象局5月份以来先后接待朝方两个气象代表团。5月9至24日,以团长朴正直,团员洪淳日、金承男组成713雷达讲习团,大连市台学习气象雷达应用技术。6月17日至22日,以朝鲜中央天

  • 标签: 金承男 应用技术 科技交流 中朝 日至 李兆祥
  • 简介:文章针对大同市2006—2009年、榆社县2006—2008年PM10质量浓度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后向轨迹模拟不同高度PM10传输路径,可以看出:PM10浓度日变化特征"两高三低";PM10浓度日际变化不明显,只典型日PM10浓度值明显增大;PM10浓度月变化特征1、5、12月浓度高,春季5月份由于沙尘期浓度高。PM10浓度季节变化规律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变化相符合,即采暖期冬春季浓度高、非采暖期夏秋季浓度低;从2006—2009年间,两站PM10质量浓度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气象要素PM10浓度相关性,按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小排列依次:露点温度、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其中露点温度和PM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气温PM10浓度呈较弱负相关性。

  • 标签: PM10气溶胶 污染特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