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9年6月24日到7月1日浙江省嘉兴市出现连续暴雨过程.500hPa环流特征与以往梅汛期不同,中低层华北高压少动,西南急流明显,稳定中低层切变和江淮气旋发生发展,水汽通量散度及θse为这次降水提供了重要和必要条件。

  • 标签: 暴雨过程 500hPa环流 江淮气旋 ΘSE 梅汛期 水汽通量散度
  • 简介:采用VIP(VegetationInterfaceProcesses)模型和HIMS(Hydro-InformaticModelingSystem)模型,模拟分析了1957—2012年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简称两江流域)水资源量演变。根据CMIP5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测,模拟了2030年代和2050年代流域水资源变化。研究发现,过去50年间,两江流域气温都呈升高趋势,但海拔较高上游地区升幅大于下游。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春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两江流域年总水资源量为650亿~850亿m~3,水资源总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澜沧江波动性(1.884,最大与最小之比)大于怒江。空间上水资源量呈现北低-南高格局。在未来,两江流域气温仍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径流呈增加趋势,空间变异性趋小,但较强季节性变化对水资源安全仍具有较大挑战性。

  • 标签: 径流 气温 降水 VIP模型 HIMS模型
  • 简介: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东北低涡结构、涡度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度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度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相互作用,在低涡南部形成了深厚近乎垂直低层略前倾“弓形”锋区。2)对涡度收支计算表明,水平涡度平流项和水平辐散项对低涡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作用和大小各不相同。3)对流层高层位涡大值区在低涡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涡发展加强,与低涡暴雨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分析,发现低涡暴雨典型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地区与局地暴雨位置对应。4)低涡暴雨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辐合为主。5)将2005年和1998年夏季6~8月东北低涡暴雨个例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较大范围低涡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阻塞形势、低涡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水汽输送有密切关系。

  • 标签: 东北低涡 暴雨 位涡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
  • 简介:通过应用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针对碳排放交易机制所涉及重要要素,包括覆盖行业和分配方式等设计不同情景,模拟了在不同就业条件下碳排放交易机制对经济影响和对传统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如果碳交易纳管行业释放出来劳动力能及时被其他行业吸纳和消化,则碳交易对GDP整体影响为正,碳交易实施产生了双重红利。若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则碳交易对GDP整体影响为负,2020年不同情景下GDP损失为1.5%~2.4%;相比覆盖部分行业,在覆盖全部行业情景下,碳价格最低,从2013年30元/t增加到2020年202元/t,对高耗能行业竞争力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所有行业都纳入到纳管范围,使得对GDP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实施碳交易能明显改善环境效益,有助于推动SO2和NOX减排目标的实现。

  • 标签: 上海 碳排放交易 CGE模型 经济影响 协同减排效应
  • 简介:根据1958—2008年华南48站降水资料、NOAA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解、相关、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华南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热带太平洋海温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夏季降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以全区一致型为主,其次是南北反相对称型和东西反相对称型,且这3种分布模态都表现出显著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全区一致型降水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显著相关,二者相关性也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对应热带太平洋海温具有沿赤道太平洋呈“负-正-负”纬向分布型,类似于中部型ElNino。全区降水偏多时期,西南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点位置偏西,南亚高压偏强、脊点位置偏东,总体环流形势有利干华南地区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降水偏少时期,情况相反。

  • 标签: 华南 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 海温异常
  • 简介:选取夏季发生在新疆石河子沙漠边缘地区7次冰雹天气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次降雹过程分别发生在高空槽型和西西伯利亚低涡型两种典型冰雹环流背景形势下,其中高空槽型影响范围更大,破坏更强;较好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和较强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中尺度天气系统发展演变过程,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度变化、速度对和逆风区出现、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和1h降水累积值急剧增加、风暴跟踪信息(STI)预警等对冰雹天气出现具有很好预警意义,对今后防雹减灾工作有较好应用价值。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对流参数 多普勒雷达 回波
  • 简介:1前言2005年12月14日,我省专业气象台两名气象科技工作者首次以“专家身份”被厦门海事法院邀请出庭,对一起海事保险纠纷案件进行气象方面的辩证。可以预见,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专业分工细致明确,在司法活动中,借助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获取证据已经成为司法活动发展趋势。“气象专家”经常有可能被法院邀请参加相关诉讼活动。笔者根据所学法律知识结合该案对“专家辅助人”做出初步探讨。

  • 标签: 气象专家 风力 法庭 海事法院 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分别采用3种应用比较广泛水汽方程差分方案:多维正定平流传输方案(MPDATA)、通量修正传输方案(FCT)和两步保形平流方案(TSPAS),对大气物理所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降水模拟作敏感性试验,分析比较3种方案下模式降水气候平均场差异,从而揭示模式降水对水汽方程差分方案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水汽方程差分方案对大气环流模式降水气候模拟有较大影响,并由此从3种差分方案中为IAP9LAGCM寻找出一种较好水汽计算方案.

  • 标签: 大气环流模式 水汽方程 差分方案 降水 敏感性 气候模拟
  • 简介:采用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逐月感热通量资料,分析了亚洲中东部春季近50年地表感热通量气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亚洲中东部春季地表感热通量高值区位于华北、西北和印度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东北、江南和蒙古国北部;青藏高原、中国东部30°N附近地区和印度中部地区是感热通量年际变幅最大区域。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分析了亚洲中东部地区地表感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主要区域夏季降水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部30°N附近地区春季感热与黄淮地区夏季降水为负相关,而夏季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与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和印度中部地区春季感热异常则为较显著正相关。运用非绝热加热理论和合成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与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异常相对应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场异常,结果表明:对应于中国东部30°N附近地区春季感热通量异常,中国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环流场异常,伴随着春季江南地区西南风强度改变,进而引起东亚夏季风强度及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印度中部地区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异常则会影响到后期印度夏季风强弱,进而通过印度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环流遥相关关系,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进而影响到中国夏季降水异常。

  • 标签: 感热通量 夏季降水 陆气相互作用 REOF 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建立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了自公元前800年以来树轮所记录该地区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变化。研究发现,过去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出现存在群发性和间歇性特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4世纪)和明清时期(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极端干旱事件群发期,公元5世纪至12世纪800年内极端干旱事件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前后持续性干旱是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内最严重极端干旱事件。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树木年轮 极端干旱事件
  • 简介:从“专家系统”思路看“专家集团”决策机构必然性安岭目前广泛采用专家系统,因其集中不同时段、不同风格、不同知识结构各类知识和经验,使天气预报方法有了发展。仔细分析这种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这是由不同时代技术经验水平与社会需要来决定,但促成一级...

  • 标签: 专家系统 决策机构 软专家 知识结构 甘肃气象 分工协作
  • 简介:基于CloudSat-CALIPSO(CloudSat–CloudAerosolLidarandInfraredPathfinderSatellite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总云量和8类云云量、云底高、云顶高、云厚度水平和垂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总云量为66.7%,其中卷云(Ci)和层积云(Sc)云量之和与其他6类云量总和相当,是全球云量最多两类云。积状云云量呈现从赤道向极地递减特征,层状云则相反,反映了二者不同生成环境,同时下垫面地形和天气系统也严重影响云分布。8类云高度及厚度特征有显著差异。Ci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较高,厚度则较薄;高层云(As)和高积云(Ac)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位于大气中层,但As比Ac出现高度高且厚度大;层云(St)、层积云和积云(Cu)云底高度和云顶高度都很低,属于薄低云;雨层云(Ns)和深对流云(DC)云底较低但云顶伸展很高,归属于厚云类。总体而言,海洋上云底高度较陆地低;赤道等大气不稳定地区,云底较高,云厚度较大;高原地区则表现出"高云不高,低云不低,云厚较薄"特征。

  • 标签: CloudSat–CALIPSO 资料 云类 分布特征
  • 简介:使用维多利亚大学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气候变化导致海表面温度升高2.7K,北大西洋深水流量减少4.5Sv,海洋对人为碳年吸收减少0.8PgC;比较人为溶解无机碳在海洋中垂直累积分布,发现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大气CO2影响在北大西洋区域最明显.1800-2500年,相对于不考虑气候变化情景,模式模拟气候变化导致整个海洋对人为碳累积吸收总量减少23.1%,其中北大西洋减少32.0%.此外,比较不同气候敏感度(0~4.5K,间隔为0.5K)模拟结果发现,气候敏感度越高,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CO2能力抑制作用越明显.

  • 标签: 气候变化 海洋碳循环 碳循环模拟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河南省均匀分布110个地面气象站霜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单相关分析法,对近40a河南省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响应进行研究,并利用M-K法分析霜期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平均无霜期为221.3d,纬度与初霜期(R=-0.806)和无霜期(R=-0.707)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终霜期(R=0.557)呈显著正相关;初霜期以2.6d/10a速率呈明显推迟(P〈0.01),而终霜期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无霜期以4.7d/10a速率呈明显延长(P〈0.01);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突变点均在1998年。从各地区看,初霜期在各地区呈明显推迟,豫西地区推迟趋势最大(3.5d/10a,P〈0.01);终霜期仅在豫西和豫南地区呈显著提前;除豫东地区外,无霜期在其余5个地区均呈明显延长,豫西地区延长趋势最大(7.7d/10a,P〈0.01)。从各观测站霜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期显著推后、终霜期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明显延长站点分布在豫西和豫南地区。河南省初霜期与10月、终霜期与3月气温因子相关性较大;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主要由气温升高引起,其中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影响因素。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导致无霜期延长。

  • 标签: 初霜期 终霜期 无霜期 突变 气候响应
  • 简介:介绍了氢气易燃易爆特性,并针对氩气球充灌放气时静电现象,提出了相应防范措施.

  • 标签: 氢气 特性 静电 措施
  • 简介:利用小波变换法反演边界层高度时,不同小波母函数选取可能得到不同边界层高度。因此,对构造白天及夜间激光雷达后向散射信号理想廓线进行Haar小波协方差变换,并对后向散射信号梯度廓线进行Morlet与MexicanHat小波变换反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宜采用Haar函数与MexicanHat函数作为小波母函数,其中Haar函数准确性优于MexicanHat函数,而MexicanHat函数更易稳定。同时为了进一步检验3种小波变换法反演结果对小波振幅敏感性,通过改变小波母函数小波振幅,发现无论是理想廓线还是叠加扰动廓线,较大小波振幅易得到比较稳定准确白天边界层高度与夜间混合层高度。

  • 标签: 激光雷达 边界层高度 小波变换法 Haar函数 Morlet函数 MEXICAN
  • 简介:在现有的区域气候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用于研究地气耦合模拟区域柱状模式,其中包括了详细物理过程,可以作为研究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工具。通过区域柱状模式与不同陆面模式耦合,检验了不同陆面模式在非耦合和耦合两种情况下对半干旱区模拟性能。结果表明,陆面模式在耦合后对感热模拟偏差放大,而潜热模拟效果得到了改进,不同陆面模式对区域柱状模式模拟性能影响较大,耦合了CoLM后区域柱状模式对地表气象要素模拟得到了较大改进。

  • 标签: 区域柱状模式 陆面过程 半干旱
  • 简介:私人日记中天气记录是重建历史时期高分辨率降水量序列重要资料。通过摘录、整理《翁同龢日记》中晴、雨(雪)记录,统计了逐月降水日数,并利用降水量与降水日数之间转换方程,重建了北京1860~1897年夏季和年降水量。将重建降水量与当时器测降水量和依据"晴雨录"重建降水量进行对比,综合这3种资料重新估算了北京1860~1897年年降水量,并且将估算降水量与旱涝等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依据《翁同龢日记》记录降水日数重建降水量是基本可靠,20年资料完整年份年降水量平均为611.5mm,不过由于重建方法对偏涝年降水量估算普遍偏低,致使此重建结果低于重新估算平均年降水量(662.6mm);(2)重新估算1860~1897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01.3mm,均方差为202mm,与20世纪后半期相比,历史时期降水量略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古、今降水量年际变率大致相当;(3)1891年器测降水量较实际偏高,1895年则较实际偏低;并且有些年份(如1869、1863、1885、1889和1887年)旱涝等级尚需进一步验证。另外,验证了《翁同龢日记》中晴雨(雪)记录在定量重建降水量方面的价值,并指出了其不足,为今后利用私人日记定量重建降水量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翁同龢日记》 北京 降水日数 降水量
  • 简介:根据在北京、重庆、上海等城市大气气溶胶观测结果和气溶胶中有机化学成分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尺度谱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其化学成分谱分布特征,并与干净地区结果作比较,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影响。

  • 标签: 城市 大气气溶胶 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