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日趋严重,防雷科技服务已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雷科技服务领域潜在风险加以防范,全面提升防雷科技服务质量品质应成为当前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 标签: 科技服务 风险防范 防雷 质量监控 电子信息技术 气象服务
  • 简介: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溱湖
  • 简介:近年来,气象部门通过改革发展创新,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预报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气象服务需求在增加,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气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决策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气象服务的首位,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做好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谋,是每个基层气象台站领导所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决策气象服务 基层台站 社会需要 基层气象台站 气象现代化 气象部门
  • 简介:在大气化学实验室以及大气本底、酸雨和沙尘暴等观测站网长期工作基础上,作为“大气成分轨道”的主要牵头实施单位,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积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立足现有、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建设”基本思路,设计建设大气成分研究型业务体系,保证了各项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初步形成了12个研究和业务团队: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与大气光化学、臭氧与辐射、酸雨、边界层、数值同化、大气成分数值模拟、化学输送数值模拟、大气成分气候效应、大气成分反转数值模拟、常规预报要素分析。2005年在研和新获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达30多项。对原有的观测站网和大气化学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增容及整合,重新布设了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规划,牵头实施“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正式进入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台站行列;完成了2个拟新建本底站(云南香格里拉、新疆阿克达拉)论证试验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了湖北金沙预选本底站站址,即将启动科学论证工作;开展“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人员培训,大力推进酸雨工作业务化。

  • 标签: 大气成分 服务中心 观测站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大气本底 化学实验室
  • 简介:气象为农业服务,建设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主要借助于气象警报系统的建设.通过气象警报系统可以向社会、农村辐射气象预报、天气警报、农业科学技术及社会广泛需要的各种信息.目前气象警报网在吉安地区各县市普遍建成,并取得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增加气象科技投入开辟了一条可靠的渠

  • 标签: 警报系统 农业服务 天气警报 农业科学 春播期 网主
  • 简介: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江苏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五个主要方面。规划布5个农业生态监测站、4个林业生态监测站、5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3个城市生态监测站、5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对土壤状态、城市生态环境等七大类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土壤水分及城市生态气候监测和遥感监测信息等8大类几十种生态气象服务产品。

  • 标签: 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监测 气象服务产品 江苏省 资源现状 城市生态系统
  • 简介:利用GAP信息交换、自动快速推送、记忆用户定位信息、微网页融入微信服务等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漳州气象”微信,该微信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用户自动快速推送相应的预警信息。

  • 标签: 互联网+气象 用户定位 自动推送
  • 简介:大家都知道,天气、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大到国家建设、工程决策,小到个人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与天气、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今天,依靠现代化通信科技的进步和高能计算机的发展,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和预报产品准确性、分发速度都得到空前提高。气象部门开发并对外提供的气象信息产品不断增加,气象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越来越先进,气象信息服务对象越来越细化和广泛。因而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据调查,目前我省气象信息服务缺乏客观、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市县气象部门,因此有必要进行气象信息服务理念与创新方法的探讨。

  • 标签: 气象信息服务 创新方法 服务理念 气候变化 气象部门 工程决策
  • 简介:为了使许多不同的、分散的情报服务经验得到集中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以利于服务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完善以及服务资料管理的科学化,我们在IBM-PC微机上使用中文高级BASIC语言,研制了“农业气象情报服务材料编写模拟系统”(简称AMIES)。通过运行AMIES,系统将利用所具备的情报服务知识,迅速输出一份根据当前因子信息“编写”的相应服务项目的服务材料。

  • 标签: 农业气象情报 情报服务 子目标 模拟系统 资料管理 规则库
  • 简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为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保证。气象科技服务要依托气象业务、科技、信息资源等优势来发展,其本质是一个科技问题。在新的发展时期,气象科技服务作为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三气象”理念,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发展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科技服务与基本业务、深化与发展、部门内与部门外的关系。

  • 标签: 科技服务工作 气象事业 气象科技服务 信息资源 发展战略 发展理念
  • 简介:陕西省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作为数据源,采用B/S模式开发,实现了气象要素检索下载、温度、降水量曲线绘制、气温色斑图显示等功能。应用实践表明,以CIMISS作为数据源,解决了气象信息数据源不统一的问题,且可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基础气象数据服务产品。

  • 标签: CIMISS B/S 陕西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气象部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气象服务为宗旨,积极进行了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专业气象服务、气象声讯和网络服务、气象影视广告服务、气球广告服务、防雷技术服务等为支柱的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弥补了气象事业经费的不足,促进了气象事业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原有政策优势正逐渐消失。

  • 标签: 气象科技服务 经营管理 产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业气象服务 气象事业发展
  • 简介:在气象历史资料记录中与天气状况相关的记录有云量、云高、能见度、日照时数和天气现象等,没有直接的天气状况记录。特别是在记录异常情况下,判定历史天气状况要根据相关记录综合判断,以防误判。在向用户提供资料服务时,应根据用户需求区别对待。

  • 标签: 天气状况 历史资料 服务 气象 利用 用户需求
  • 简介: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气象培训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笔者通过对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构建气象培训服务保障体系实践的回顾与分析,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气象培训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思考。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干部培训 服务保障 保障工作
  • 简介:MICAPS2.0是在MICAPS1.0的基础上开发和完善的,在MICAPS2.0中增加了一个动态连接库和4个ACTIVEX控件,包括参数检索控件、辅助图表控件、数据分析控件和地理信息控件,增加了气象资料的文本和表格显示功能,增加了单窗口多屏显示功能,提供了新的图形图像操作功能和气象数据分析工具。MICAPS2.0数据接收处理部分和图形显示部分完全分开。

  • 标签: MICAPS ACTIVEX控件 服务器 数据分析工具 安装 维护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西兰依赖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对欧洲大量的畜牧产品出口,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成立后,新西兰畜牧产品对欧洲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当时新西

  • 标签: 气象服务 商业化 新西兰 气象科技
  • 简介:概括了1998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和特点,初步归纳分析了影响1998年气候异常的主要因子和直接导致1998年持续性特大暴雨的天气系统,回顾了1998年气象预测预报服务的情况,并从社会防灾减灾和气象防灾减灾的角度,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和特大暴雨的预报能力以及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思路和对策

  • 标签: 洪涝灾害 气象预报 防灾减灾
  • 简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气象法》和2004年国务院412号令赋予气象主管机构防雷减灾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防雷减灾、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2004年11月24日至12月8日,以中国气象局刘英金副局长为团长,山西、江苏、河南、湖北、天津、陕西、厦门等省(市)气象局和办公室、计财司、人事司、法规司、外事司、老干办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中国气象局防雷考察团一行15人赴澳大利亚、

  • 标签: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雷电防御技术 气象服务 ERICO公司 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