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一、西太平洋海域的共同调查(WESTPAC)每年冬季,日本水路部都组织测量船“拓洋”号实施WESTPAC(IOCSub—CommissionfortheWesternPacificRegion)观测,这项观测以监测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循环的长期变化为主要目的,使用的观测仪器有超声波流速仪、波浪计、盐度测定仪、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窄带多波束测深仪、连续水温、盐度、水深仪(CTD)、垂直水温连续测定装置(XBT)等,特别是人造卫星跟踪的浮标的使用,更有助于了解辽阔的调查海域鲜为人知的海流。图1为这项观测中获得的浮标轨迹。

  • 标签: 西太平洋海域 人造卫星跟踪 超声波流速仪 盐度测定仪 热含量 年变化
  • 简介:算例一:设某一船只位于我国罗兰C系统东海台组的左侧基线延长线附近,其地理坐标为P(φ:10°00′N,λ:113°30′E),该点至三岸台的大地距离分别为S1=1560054.877m,S2=2398108.765m,S3=3126522.685m,化算到地心球面上得到球面距离差α1=-7°.528238688,α2=6°.543342783,试将该点的大地距离差采用地心球面迭代法反解该点的船位大地坐标,并比较其计算船位的精度。

  • 标签: 高斯等角球面 奇异现象 罗兰C 导航定位 大地距离 距离差
  • 简介:关于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测速精度一直没有明确认识,基于差分ADCP底跟踪船速与差分GPS测量船速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ADCP测速精度,并利用直线拟合的方法,给出了种型号RDIADCP的测速误差。结果表明,不同航速下38kHzADCP测速精度较高,且不受船速影响;300kHzADCP底跟踪船速始终大于GPS船速,误差随船速呈线性增加。

  • 标签: 海洋测绘 海流 ADCP 精度分析
  • 简介:本文在分析卫星测高应用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尺度海底地形的新思路,研究了匹配滤波法、垂线偏差剖面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了带约束的线性回归法和带约束的曲面拟合法,并且,根据我们在反演中的体会,指出了几点提高反演精度的途径。

  • 标签: 卫星测高 反演 海底地形 匹配滤波 海山海沟
  • 简介:本文根据1970~1996年某验潮站(1)和1964~1995年某验潮站(2)水位自记曲线资料,分析了这个港湾假潮(振幅大于20cm)的基本特征,给出了假潮出现的频数、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还讨论了假潮的类型及成因。

  • 标签: 大振幅假潮 基本特征 类型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SIS海冰模式中引进种盐度参数化方案即等盐度方案和盐度廓线方案对海冰模拟所存在的差异。利用盐度廓线方案导出的表征盐度与海冰温度间关系的方程比等盐度方案多出一项,将定义为盐度差异项。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厚度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在海冰厚度增长季节(11月到次年5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抑制海冰增长;在消融的第一阶段(6.8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加快海冰消融;在消融的第二阶段(9.10月),盐度差异项通过降低海冰内部的温度抑制海冰消融。但尺度分析表明,盐度差异项要比方程中队海冰温度作用最大项小1.2个量级,如果采用一级近似,可以略去盐度差异项,因此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增长和消融影响很小。同时利用冰洋耦合模式(ModularOceanModel,MOM4),分别采用种盐度参数化方案模拟北极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模拟结果也表明种方案模拟得到的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差甚小。

  • 标签: 北极 海冰模式 盐度参数化方案
  • 简介:3种鞘脂类代谢产物N-2′-羟基十六碳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十八碳二烯-1-醇(A)、N-2′-羟基-3′E-十八碳烯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十八碳二烯-1-醇(B)和N-十六碳酰基二氢鞘氨醇(C)分别产生于来源于中国南海的2株海洋真菌(菌株编号为1924和3893),通过2DNMR、MS等方法测定了它们的结构。这是首次从南海红树内生真菌分离得到的3种鞘脂类代谢产物。

  • 标签: 海洋真菌 代谢产物 鞘脂类化合物
  • 简介: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人民在实践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其中凸显的"最美浙江人现象"就是在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对"最美浙江人现象"实践内涵和经验启示的解读,为进一步弘扬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提供浙江样本。

  • 标签: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 “最美浙江人现象” 实践研究
  • 简介:测定了相手蟹属(Sesarma)红螯相手蟹(S.haematocheir)和褶痕相手蟹(S.plicata)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二者的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33bp,且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198bp(37.1%),206bp(38.6%),84bp(15.8%),45bp(8.4%)和200bp(37.5%),205bp(38.5%),81bp(15.2%),47bp(8.8%);二者的序列有49处差异,其中21个位点为转换、22个位点为颠换和6个缺失/插入位点。进一步对20种相手蟹属蟹类的长度为361bp的16SrRNA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AT的含量为78.6%~82.9%,明显高于GC的含量,且存有91个变异位点。从NJ树和遗传距离来看,在分布于中国的3种相手蟹中,无齿相手型(S.dehaani)和红螯相手蟹的亲缘关系最近(d=0.0151),而它们与褶痕相手蟹的亲缘关系则较远(d=0.0924/0.09231。分布于中国的相手蟹和分布于北美的相手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距离(差异),表明它们之间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互为单系起源。

  • 标签: 红螯相手蟹 褶痕相手蟹 16S RRNA 系统发生
  • 简介:三疣梭子蟹作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其常见体色为茶绿色。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海域海捕三疣梭子蟹中开始出现体色为紫色的一类梭子蟹,除体色不同外,二者表型特征并无显著差异。为确定种体色三疣梭子蟹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种体色三疣梭子蟹不同个体的线粒体COl和16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判定体色的差异是否由于种属的差异引起的。通过对以上个基因部分序列的SSCP和相关序列测定分析,发现在紫色和茶绿色群体中这个线粒体保守序列基因的SSCP电泳条带图谱相似,序列分析表明COl和16srRNA基因在种体色三疣梭子蟹群体中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81%和99.91%。以上结果表明,紫色三疣梭子蟹并未发生亚种的分化,即紫色和茶绿色群体属于同一个种。此外,紫色梭子蟹群体的线粒体DNA序列在进化关系上较茶绿色群体更为保守。

  • 标签: 16srRNA 体色 COI PCR 三疣梭子蟹 SSCP
  • 简介:氨氮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差异性,以七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氨氮毒性的影响,借鉴US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氨氮水生生物基准值.结果显示:a)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氨氮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氨氮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b)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氨氮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氨氮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mg/L。c)氨氮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氨氮基准值及氨氮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 标签: 七大流域 氨氮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风险商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