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当今社会,暗藏着焦虑和危机感。传统哲学受到尖锐的挑战,时代信仰面临动摇、怀疑和焦虑。波德莱尔力求挣脱意识枷锁,提出现代性充满短暂的、飞逝的、偶然的特点。换言之,历史上稳定、安详、平和的时代,现在变成了一个焦虑的时代。而焦虑的最初来源,是社会的哲学信仰脱离了整个社会存在体系,从而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个陌生、冰冷的世界。现代的中国,个体的种种努力,无非是想摆脱过多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形成的心灵锁链,从而进入一个自由选择的时代。

  • 标签: 焦虑 哲学转向 问路 吕国 社会存在 哲学信仰
  • 简介:19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对人类的自身定位和自我认同提出有力质问。《弗兰肯斯坦》和《莫罗博士之岛》作为早期科幻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生物学维度上将肉体性作为人类的本体论存在基础,在伦理学维度上以行为和思想划分人兽界限,在人类学维度上探讨人类本质的丰富内涵,映射出了19世纪新兴的自然科学和传统的宗教神学之间的激烈博弈以及人类自我认同焦虑的宏大主题。至此,人类的自我认同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神一人”二元视域,而是在“神一人一兽”的三元结构中不断游移,在神学和自然科学的夹缝中,寻找人类定义的落脚点。

  • 标签: 弗兰肯斯坦 莫罗博士之岛 认同焦虑
  • 简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陷入了战后最为严重的危机。难民危机考验了欧洲自认为很重要的一系列价值。欧盟成员各国不但当前面临很多棘手挑战,对未来发展也很迷茫,不知方向所在。法德轴心未能提出激励大家勇于闯关的一体化深化方案。欧洲一体化下一步走向哪里,内部共识凝聚非常艰难,而分散化的挑战则越来越难以应对。欧盟与一些东欧成员国产生了价值上的根本性分歧,英国“脱欧”开启了逆欧洲一体化的模式,欧洲一体化的不确定性加剧。欧洲对外关系也面临多方考验,美国成了欧洲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来源。欧俄关系地缘竞争化,中东又成为大国竞逐的中心,欧洲在这两个地域都明显呈现战略能力不足。

  • 标签: 欧盟 欧洲一体化 价值困惑 制度危机 地缘政治危机
  • 简介:高考不仅是一项考试.而且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过去30多年间,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寒门子弟”而言,高考改变命运几乎成为一种信仰。在号称高考“状元县”的甘肃会宁.土地的贫瘠和出路的逼仄.让当地人对这一信仰愈发固执。

  • 标签: 高考改革 农村孩子 状元 焦虑 社会阶层流动 信仰
  • 简介: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能看出他的品味,一个人生产的垃圾便能了解他的生活方式。从古至今,人类对待垃圾都是随手一丢,眼不见为净,但大多数人不曾察觉的是,垃圾是人类祖先留给后世巨大的具体遗产之一,什么样的人就能产出什么样的垃圾,人们所拥有的与所丢弃的,往往比他们自身更能精确详尽而且真实地说出他们曾经过往的生活。如果人类能充分了解我们所

  • 标签: 垃圾填埋 考古学研究 从古至今 城市公园 置身其中 微生物学家
  • 简介:随着都市物质的发展和繁荣以及都市文化的创新性和多元化,都市呈现出与传统宗法制社会迥异的文化景观,这不仅开拓了新感觉派的表现视界,而且都市的发展也为新感觉派在小说的情节模式和表现手段上提供了创作灵感。新感觉派一度沉浸在与都市同构的“狂欢”中.然而,透过新感觉派对都市羡慕、赞赏甚至有些颓废的迷恋的雾障,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狂欢中的迷惘和焦虑

  • 标签: 新感觉派 都市文化 同构 超越
  • 简介: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矛盾的显性化,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失序问题也日渐显露。2011年四至五月间,《人民日报》曾连发五篇评论,提出心态培育是执政者的一道考题,而“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临的挑战”。为此,本刊就焦虑、物欲(拜金)、浮躁、暴戾与炫富等五种消极同时又十分流行的社会心态展开讨论,以期揭示在中国人心态失衡的表象背后潜藏的社会动因。我们深信,社会心态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社会转型或变迁的制约和推动力量;而我们对自身的反观自照愈深,我们的民族才愈有可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变得成熟和理性。

  • 标签: 当代中国人 社会心态 变迁 焦虑 症候 《人民日报》
  • 简介:论文对马华作家潘雨桐的个人经历和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做了分析研究。认为台湾经验之于潘雨桐的创作有其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其世界华人背景的底色,又是中国性的文化落脚点之一,同时又反衬出南洋层次的呈现。潘雨桐的南洋叙述中,身份焦虑一直如影相随,或通过与他者的遭遇加以比照,或通过归返来加以确认。而在别具一格的东马再现中,潘雨桐借助现实、自然、传说和神话的浑融呈现出一个相对震撼的雨林/大河叙事图景,对后殖民本土进行了深入反思。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文文学 马华作家 身份认同 潘雨桐
  • 简介:实行“乡村分治”之后,政府的行政权力适度回缩,造成了管理上的松动和缺位,于是村委会选举成为乡镇政府和村民都十分重视的大事。人们参选的动机各异,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积淀下来的“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派生的“群体焦虑”却是相同的。“群体焦虑”使基层的民主选举变成一场以家族为单位的“家族争斗”,从而导致了群体对基层民主的强力冲击。但是平息“群体焦虑”仍需要更高层次的民主,没有现代化民主也不可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 标签: 宗族实体 宗族制 五服 城乡二元结构 群体焦虑
  • 简介:2009年岁末在京观看了第一部真正取材于侗乡生活、用侗语录制的电影——《我们的嗓嘎》,内心喜出望外而又百感交集。影片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故乡的生活——那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偏远闭塞的通道侗乡。

  • 标签: 电影 侗语 文化 焦虑 变革 通道侗乡
  • 简介:一般来看孙中山的思想是从内往外看,我今天从外面来看孙中山的思想。体会最深的是今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KenjiYoshino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发表一篇论文,名为《新型态的平等保障》,在该文中强调:由于美国面对各种新类型的人群(指经由移民而进入美国的群体)或新浮现的人群(指经由社会运动而出现于美国的群体),

  • 标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多元主义 多样性 族群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