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对刑法条文过度解读或是创设性解释的刑法解释泛化现象,是对刑法解释底线的一种破坏。刑法解释泛化现象是实质导向目的解释扩张适用所引发的刑法解释危机,违背了刑法谦抑性原则,不符合严格解释和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刑法解释应该自我节制,遵循形式解释优先的刑法解释理念、在文义解释所划定的解释活动最大空间内进行,这是刑法解释结论合理合法的基础所在。

  • 标签: 刑法解释 目的解释 文义解释 形式解释论
  • 简介:自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开始,“外籍法官”一直都是其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过去的一百七十多年间“外籍法官”角色之演变,具体包括对香港法治的实质贡献以及象征意义。透过对殖民地时期和回归后“外籍法官”角色的详细分析,本文指出“外籍法官”对香港的作用与重要性,已从殖民地早期的实质贡献,逐渐演变为主要具有象征意义。如今,在实质贡献方面,虽然“外籍法官”仍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并非不可被“本地法官”所取代。就其象征意义而言,文章认为,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在香港社会以至国际社会眼中,“外籍法官”的存在仍相当重要。当中国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确立之后,“外籍法官”在香港的历史使命将正式结束。

  • 标签: 外籍法官 本地法官 一国两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 法治
  • 简介:5月9日至10日,由福建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和福建警察学院联合举办的“2016年海峡岸犯罪学研讨会”在福建警察学院召开。省委政法委委务会议成员、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何晓清,福建警察学院院长、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刘瑞榕分别在开幕式致辞。来自大陆和台湾的70多名犯罪学专家学者,围绕“犯罪预防与岸共同打击犯罪”研讨会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海峡两岸 福建省 法学会 专家学者 打击犯罪
  • 简介: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我国刑法中受贿罪的主观违法要素,对于该要件的性质与认定,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素有争议。2016年4月18日高颁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为他人谋取利益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这一规定对以往司法解释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对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司法认定具有重要意义。该司法解释规定了四种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情形,对此应当进行刑法教义学的阐释,以便为受贿罪的司法认定提供法理根据。

  • 标签: 受贿罪 为他人谋取利益 主观违法要素 事后受财
  • 简介:汪海燕,男,汉族,安徽潜山人,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挂职),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

  • 标签: 十大杰出青年 个人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家 首都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为培养首都优秀青年法学人才,搭建优秀青年法学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法学会联合主办了第二届“首都十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表彰活动。经过广泛动员、民主推荐、集中评选、领导小组审核、媒体公示,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法学会批准,决定授予汪海燕等10名同志第二届“首都十杰出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授予王成等10名同志第二届“首都十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荣誉称号。

  • 标签: 十大杰出青年 评选表彰活动 法学家 首都 中共北京市委 社会保障局
  • 简介:实证调查表明,我国在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中,形成了初查阶段将被调查人作为证人询问以突破口供的模式,多数被调查人在立案前做出供述,取得了较好的侦查效果,成为侦破该类犯罪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内在成因在于法定讯问时间短,缺乏有效长期控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手段,以及实践中对立案的严格控制。然而,其面临滥用询问证人程序、控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时间过长、疲劳审讯等合法性质疑。实践中有必要完善该模式,包括严格限制询问时间,询问证人只是为讯问突破口供提供线索而不是直接为了突破口供,同时,应保障证人供述的自愿性、调整立案标准等。

  • 标签: 贿赂犯罪 供述 讯问 询问 疲劳审讯
  • 简介:法理学研究存在着“语言转向”的趋势,即系统运用语言哲学的智识框架来进行法学研究,随之带来了法律知识的“语言化”。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双重哲学观,法律场域中存在着知识的“图像论”与“反本质主义观”的对立,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转向。这种知识观的对立与转向,深刻影响了法律知识结构与属性的研究。建设法治体系,实现法治文明,需要在中国语境下,在宏观和微观个方面进行知识观的反思。

  • 标签: 图像论 语言游戏 知识观 法治文明
  • 简介:王成,男,汉族,山西定襄人,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北京大学纪委监察室副主任(挂职),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司法案件研究中心主任、大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标签: 十大杰出青年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法学院 提名奖 法学家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