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同步运用Qualisys三维运动采集与分析系统、表面肌电测试系统、Kistler测力台对11名优秀男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中远台拉冲技术动作进行测试,对比分析所测相应指标后发现:挥拍击球时肩部的转动是先快速向上后快速向前,在触球时肩部的转动主要是向前为主,向上的转动速度已较低;球拍顶点向前的最大速度几乎出现在击球瞬间,而向上的最大速度则出现在触球稍后;腰部以下的髋、腿等部位主要起到调整击球空间位置、辅助起动、为腰部及以上部位的转动提供支撑反作用力等作用,转腰、挥大臂、收前臂才是有效提升挥拍速度的核心环节;挥拍至还原时身体随势成"抱团"趋势,以减小转动惯量使身体能快速还原;持拍手侧主要发力肌肉出现最大放电时刻的时序有一定规律性;大腿部肌肉出现最大放电最早,紧随其后腰腹部肌肉出现最大放电;胸大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前束的最大放电时刻几乎相当,都在即将向前挥拍时刻附近;持拍手侧地面支反力向上最大值的出现时刻明显早于向前最大值的出现时刻。

  • 标签: 乒乓球 正手中远台拉球 生物力学特征
  • 简介: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64式、92式、转轮式三种手枪弹丸小角度撞击硬质后反弹的角度偏转与侵彻力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得出:164式手枪弹在小于30°角入射三种硬质后的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转轮式手枪弹在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无致命性杀伤;92式手枪弹在15°以内角度入射时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超过15°弹丸破裂。2弹丸撞击硬质反弹后的角度,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反射角度也增加,约为入射角度的一半左右,最大角度不超过25°。3在与反弹点距离1m时,三种弹丸反弹的最大高度为45cm,为安全距离为远离硬质45cm。

  • 标签: 手枪弹丸 反弹 角度偏转 侵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