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庄说楚襄王》是《战国策·楚策》中的名篇,为多家古汉语和古文学教材所收录。然而,仔细研读,笔者发现对于文中“不知弋者选其弓弩……引纤缴,扬微波,折清风而耘”一句,各家教材的处理不一,但却都难以差强人意。其中,对于“折”字,多数教材都释为“断”,如王力《古代汉语》、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有释为“负伤而死”者,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文学教材 《古代汉语》 战国策 古汉语
  • 简介:当今中国,欧阳修的《醉翁记》,得有好几亿人读过。毫无疑问,它是一篇妇孺皆知的名文。而欧阳修的弟子,文名比欧阳修更大的苏轼,他的写法跟《醉翁记》十分相似的一篇文章《东坡酒经》(以下简称《酒经》),除了文学史专家,恐怕没几个人读过。两篇文章的不同遭遇,早在宋代就成定局了。

  • 标签: 《醉翁亭记》 文章 遗忘 欧阳修 文学史
  • 简介:毫无疑问,约翰·古纳·特生(JohanGunnarAndersson1874~1960)可以被看成本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之一。他从1914年到1925年在中国工作期间,以其独到的努力,在地质勘探和考古学领域中做出了重大发现。他对仰韶文化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为奠定现代中国考古学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安特生 考古工作 华北地区 中国 考古学家 出土文物
  • 简介:<正>1961年版《辞海·地理分册》(试行本)“西四镇”条云:初唐为防御西突厥,保持两汉以来通往西域的道路,在西域地方设置龟兹、疏勒、于阗和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后改以焉耆镇代碎叶镇。1980年版(1983年第三次印刷)《辞海·历

  • 标签: 安西都护府 安西四镇 西突厥 武则天 碎叶 西域
  • 简介:我对汉字缺乏研究,但对这个题目是很有兴趣的。汉字是记录传统文化、记录民族智慧的一个工具、一个载体。如果汉字有变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文化传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只是从这个意义上对这个题目有兴趣。另外,这时期我看到一个杰出的刊物《汉字文化》,上面发表了好多文章,有些是我的老朋友写的,尤其是袁大姐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很好的思想,也可以说是杰出的思想。它对于保卫、维系(起码是维系)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会发生很重要的影响。既然看了文章,又有这么个会议,叫我来我就来了。让我先说我不敢,排到我说我也要说几句。对这个问题人人都会有看法,因为这问题太具体了,是个切身的问题。通知上说主要是繁体字,我要把意思稍微扩大一点,就汉字来说一点。如果不符合大会宗旨,请提出来,我随时可以打住。

  • 标签: 民族智慧 民族文化传统 尽信书 我自己 事要 少数服从多数
  • 简介:德清俞氏是一历经百余年的文化世家,自俞鸿渐、俞樾、俞陛云至俞平伯,书香一脉,绵延不断。俞樾、俞平伯的诗作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自传性质或纪事功能,有以诗存史之意,俞氏家史於此历历可见,而俞家隐曲的心史也可凭借二人诗作呈现。诗作中屡屡有“述祖德”之句.其意在激励後人;而对後人而言,此举的反复有时亦构成沉重的心理负荷。对科名的关注和对嗣续的担心,亦是诗作中时常牵涉的问题,其中可见晚清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文化变迁对世家的冲击。俞平伯留意的问题多是从曾祖父俞樾诗中承接而来,曾祖父的慈爱和诗作是启迪俞平伯诗思的源泉。正是他们通过诗作建立的密切关系,家史与心史的呈现才成为可能。俞家所思所想,其实不单是一家之事,而是近世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秋荔亭 家族史 俞樾 俞平伯 诗歌 文学评论
  • 简介:娣"(Aunty)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华语中特有的社会称谓语,用以指称女性长辈。本文分析了其来源及其语义范围,并通过对中学生和成年人两组问卷调查的分析,来探讨调查对象对"娣"一词的态度及其使用情况。此外,"娣"一词近年来开始有语义范围扩大的趋势,可以受"很"的修饰,并且带上贬义的色彩,而与之相应的"哥"(Uncle)一词也有类似的发展趋势。反观较书面化的"阿姨"、"叔叔"等社会称谓语,却没有类似的语义发展。本文探讨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分析了"娣"与"阿姨"在马来西亚的分布情况。

  • 标签: 安娣 社会称谓语 语言变异与变化 马来西亚华语
  • 简介:本文通过《告别薇》分析了网络小说的都市民间景象和民间现实中蕴含的民间意识,研究认为该作品对网络文学创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展示了一种文学情感表达模式,为网络文学创作深度地发展提供一种佐证,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

  • 标签: 网络小说 民间性 民间意识 《告别薇安》 安妮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