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细胞,存在于许多组织中;肝干细胞在肝脏形成和再生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胰腺上皮细胞等.随着对其特性深入了解,它将代替肝细胞移植和肝脏移植成为治疗器官衰竭一种重要细胞来源,在体外对肝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将对肝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等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干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细胞移植
  • 简介:为改善、提高因直肠癌而行肛门切除患者和患严重肛门失禁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我们设计了一种模拟人体肛门功能机械装置——植入式人造肛门(implantedartificialanus,IAA)。该装置由人工肛垫、连接盘、微型液泵组成,能够通过手术植入盆腔肛门部位。人工肛垫由钛合金支架和医用硅胶液囊组成,微型液压泵体积适于植入体内。微型泵安装了体外无线遥控装置。经测试,IAA制作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遥控微型泵,使人工肛垫能够自如闭合、开放,从而达到控制排便,治疗失禁目的,再现自然肛门功能。

  • 标签: 植入式 人造肛门 人工肛垫 微型泵 肛门失禁
  • 简介:目的探讨3种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胶原酶注射、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等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3~12月随访,总优良率91%.结论根据各自适应症及个体化因素选择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且微创治疗安全、不破坏脊柱稳定、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 简介:高分子与药物偶联是靶向药物研究中重要方向之一.此项研究探讨了高分子偶联药物设计原则,并对近年高分子偶联药物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靶向药物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偶联 综述 方向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钼靶X射线影像学征象,探讨其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308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2-85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287例。对此病例钼靶X射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7例乳腺癌中病理浸润性导管癌213例,占74.22%;导管原位癌30例,占10.45%;黏液腺癌15例,占5.23%;髓样癌17例,占5.92%;浸润性小叶癌12例,占4.18%。钼靶X射线影像特征为肿块影243例,占84.67%(243/287),部分有毛刺样改变或呈分叶状;钙化124例,占43.21%(124/287),42例仅有细小点状钙化;结构紊乱75例,占26.13%(75/287);乳头内陷30例,占10.45%(30/287);厚皮征38例,占13.24%(38/287)。结论临床上根据病史、体检,并结合乳腺钼靶X射线摄影多种X射线征象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 X射线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气冷却天线微波消融热场特性,探索计算机模拟预测气冷却天线微波温度场方法。方法在体模实验中精确布置测温点,获取微波温度场温升规律,在Pennes生物传热方程基础上,推导建立气冷却天线微波消融热作用数学模型,对3种加热功率作用时间下热凝固范围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和预测。并在离体猪肝上进行校正检测。结果①3种功率下dT/dt分布各不相同,且后向温升大于前向;②离体猪肝实验时温升曲线及凝固范围实测值与模拟值均有较好吻合性;③气冷却式微波天线可有效降低杆温,且后向未出现冷区。结论肝脏体模、离体猪肝实验证明,气冷却微波消融在低杆温状态下可以形成较理想类球体凝固。

  • 标签: 计算机模拟 热温度场 微波消融 内冷却天线
  • 简介:目的3种斑点分布(瑞利分布、莱斯分布和K分布)混合下孤立性囊肿肾脏超声仿真研究及性能评价。方法依据肾脏组织结构,分析组织散射点三维特点、超声斑点与组织散射点分布,得到瑞利、莱斯、K分布参数模型,建立组织散点模型。用FIELDⅡ软件对其进行超声仿真。选择45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孤立性囊肿肾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抽取30例用于确定组织散射点模型参数。其余15例用于后续仿真结果定量统计比较分析。结果通过30例肾脏各参数进行超声仿真,用超声中心频率为5MHz、换能器为128阵元线性阵探头对超声射频回波信号经过包络提取、函数插值及对数压缩等处理得到仿真B超图像;同基于传统单一分布散射点模型仿真结果相比,新方法仿真的肾脏肾髓质、肾皮质、孤立性肾囊肿及囊肿结缔组织回声与实际组织切片一致,也符合临床超声图像表现。15例临床B超图像验证,仿真回声斑点分布和各参数值与临床超声各参数一致性更好(P〈0.01),最大相对误差为0.08,组织结构也更细致分明。结论混合分布构造散射点模型孤立性囊肿肾脏超声仿真方法具有优越性,仿真效果更为逼真。

  • 标签: 超声仿真 混合斑点分布 肾脏 孤立性囊肿 FIELDⅡ
  • 简介:目的针对新型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抗时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纳米氧化锆陶瓷原料中混入5wt%氧化铝(Al2O3)后经过冷等静压及高温烧结后制备出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样条,同时将单纯纳米氧化锆材料通过同样方式制备出陶瓷样条。然后将两组陶瓷样条在132℃、2bar压力煮锅中蒸煮累积30小时。然后对两组陶瓷样条进行弯曲强度测试、相结构分析(XRD)以及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进行样条表面微观结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样条抗弯强度经过时效处理后均有下降,TZ-3YS组平均下降345MPa,下降率为34.5%;TZ-3YS+5wt%Al2O3组平均下降154MPa,下降率为16.4%。两组样条晶粒中单斜相所占比例在时效处理后均增加,但TZ-3YS组增加更明显。结论经过时效处理后,混有5wt%Al2O3纳米氧化锆复合陶瓷在力学稳定性以及内部晶粒相变稳定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氧化锆陶瓷。

  • 标签: 氧化锆 时效 陶瓷
  • 简介:医院感染广义上讲是指发生在医院中一切感染,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我院在院内环境细菌监测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浅谈一下细菌监测方法、结果及体会。1监测项目及方法1.1空气细菌学监测(平皿沉降法)包括各科室治疗窒、换药窒、各科病房及供应室、手

  • 标签: 医院工作人员 控制医院感染 环境细菌 细菌监测 急症 监测工作
  • 简介: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长期困扰人们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度改变,颈椎活动度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部疾病以及预后评估等等。目前颈椎活动度测量研究包括颈椎活动度正常值测量、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研究和验证、颈椎活动度影响因素以及颈椎活动度在临床和研究中应用等等。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耦合运动,给颈椎活动度测量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将目前检索到颈椎活动度测量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 活动度 测量 综述
  • 简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p,MCM蛋白)是真核生物DNA复制主要调控因子,不仅在DNA复制起始和延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解螺旋酶活性,保护S期基因稳定性。当细胞增殖时MCM蛋白表达升高,当细胞退出增殖周期时MCM蛋白分解,因此它是标志细胞增殖活性新指标,对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有望成为判断宫颈肿瘤患者预后标记物。

  • 标签: MCM蛋白 DNA复制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vestibularneurotomy,VNT)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中,辅助应用内镜微创技术方法及其减轻术中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价值和意义。方法临床观察乙状窦后径路常规VNT(12例)与辅助应用内镜技术VNT(9例)2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控制效果、面神经功能及其听觉和前庭生理功能变化结果。结果常规VNT组患者术后有2例发生脑水肿,需行脱水、降压等处理;平均咱阈上升>15dB者2例;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29.00±9.60)天。辅助应用内镜VNT组术后平均听阈上升>15dB者2例;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28.56±7.91)天。2组术后均未出现面瘫等并发症;术后2年内再发作眩晕,常规手术组有2例(分别发作1次和4次),内镜手术组有1例(发作2次)。结论经乙状窦后径路行VNT是目前普遍采用一种较为方便、安全控制或消除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症状手术方法,同时能保存听觉功能和面神经完整性;手术中辅助应用内镜技术,使该手术操作成为微创和安全,可有效地减轻对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脑水肿发生,未出任何由此而导致并发症。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切断术 内镜 乙状窦后径路
  • 简介:本文观察了1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应用黄芪治疗前后高频心电图(high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HFECG)中高频切迹(highfrequencynotchingHFN)数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平均HFN为10.92±4.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0±1.34(P<0.05);治疗后HFN为7.65±3.2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减少(P<0.05)。表明高频心电图可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评价治疗效果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
  • 简介:为研究急性少量饮酒对认知功能影响,对22名志愿者采集轻度饮酒前以及饮酒后两小时脑电信号,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提取P300电位,以P300峰值与潜伏期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志愿者饮酒后0.5h到1.5h内,P300峰值显著提高,其他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300潜伏期各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结合实验结果与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得出结论,急性少量饮酒在短时间会提高大脑兴奋性,增强认知能力。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潜伏期 急性少量饮酒 认知功能
  • 简介: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是细胞进行生化反应重要场所。因此,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仿细胞膜磷脂化改性成为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反应活性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用于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几种主要磷脂分子并分析其改性效果,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仿生磷脂化改性方法。同时,对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应用做了展望。

  • 标签: 生物材料 仿生 细胞膜 磷脂化改性 生物活性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研究用最小模型法估计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葡萄糖利用效能(SG)是否强烈依赖于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动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根据Bergman最小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各时间点胰岛素和葡萄糖浓度值,根据最优化方法估计ISI和SG。结果表明:在取480个时点浓度值情况下,ISI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SG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万分之0.75%;而按照Bergman最小模型法取点方法(30个时点)计算结果是ISI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8%,最小为1.4%;而SG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4%。说明:胰岛素动力学方程参数变化对SG和ISI估计值影响不是很大。

  • 标签: Bergman最小模型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葡萄糖利用效能 数值模拟 数学术模型
  • 简介:骨表观力学性能参数常被用来评定骨质量,而微观力学性能参数由于难以测得尚未被广泛应用。为从微观水平评判骨质量,本研究提出一种骨微观力学性能参数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大鼠股骨皮质骨为研究对象,预测其在微观水平失效应变。首先依据扫描影像建立大鼠股骨皮质骨有限元模型,然后以表观压缩实验为研究依据,模仿实验条件,模拟皮质骨有限元模型在压缩载荷作用下断裂过程,并通过与实验所测表观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反演,预测出大鼠股骨皮质骨在微观水平失效应变。分析结果显示四只7月龄大鼠股骨皮质骨微观失效应变数值处于4.53%-4.75%之间。经验证,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出骨结构在微观水平力学性能参数。

  • 标签: 表观力学性能 微观力学性能 压缩实验 有限元分析 反演 皮质骨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快速检查方法,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价值。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
  • 简介:巨大型食管裂孔疝通常定义为食管裂孔超过6cm或30%以上胃腔疝入胸腔内。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在临床逐渐被接受。对于术中同时实施胃底折叠术、正确处理短食管可减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已获得临床共识。文章就巨大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治疗临床特点、术中补片应用原则、胃底折叠术式选择及如何处理短食管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巨大型食管裂孔疝 腹腔镜 外科治疗
  • 简介:顾名思义,"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天然或人造材料"谓之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生物材料,如结构蛋白(胶原纤维、蚕丝等)和生物矿物(骨、牙、贝壳等);另一种是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又可分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

  • 标签: 生物衍生材料 修复体 天然生物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用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