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疫情分析并监测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探索综合医院传染病有效的防控管理措施,为传染病病例早发现、早诊治、早报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医院2006年~2012年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并对其分析统计。结果该院共报告法定12142例传染病;0例甲类传染病报告、6226例乙类传染病、4243例丙类传染病、1670例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的发病数和病种均是逐年上升后,再逐年下降;乙类传染病占网络直报总数的70.68%,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主要有乙肝、梅毒、肺结核、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淋病等,这6种传染病一直排在报告的前6位。结论在医院预防传染病的工作中,不仅要做好传染病疫情的分析,还要适时对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 标签: 基层医院 传染病疫情分析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2009年—2011年平顶山市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疾病的变换趋势,进而为临床的防治做好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9-2011年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确诊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通过CDC疫情年报表来做出整理和分析1。结果在2009年—2011年期间,总计有50000例患者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而且年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此外在所有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要数乙肝的发病率最高,人数为40000,所占比例为80%。结论在危害平顶山市群众的所有疾病中,最为严重的要数病毒性肝炎,因此必须加强对平顶山市的疫情监测以及监督该地区的食品和饮水问题,此外还必须对该地方市民进行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几率。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病学特征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常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三项PT、APTT、FIB测定结果影响的合理统计学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及检验结果允许总误差四种统计学方法对凝血三项PT、APTT、FIB采血后2小时与采血后4小时、6小时及8小时的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合理的符合临床实际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两种统计学方法时,采血后4h、6h及8h与采血后2h凝血三项测定结果比较,FIB及APTT在6h、8h和PT及APTT在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成组t检验时以上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与临床实际不符;而采用检验结果允许总误差的统计方法能比较全面的综合统计学方法和临床实际,所得的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符。结论对凝血三项检测结果所用的统计学方法中,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三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均不适用,应采用检验结果允许总误差的统计方法才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检测时间 凝血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