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中较常见的疾病,也是腰痛最常见的原因。其原因是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破裂,导致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无法承受来自自身或外界的压力。一般情况下,过度劳累,体位突然变化,运动过度或剧烈撞击时,都会引起纤维环外凸起,使髓核通过破碎纤维环的裂缝向外突出。目前,该病的治疗大致可分为两种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中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保守治疗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我科采用中药口服,中药热敷、中药塌渍、针灸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和对症护理,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良好。

  • 标签: 疼痛 凸出 破裂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的97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对照组46例使用常规治疗,中医组51例使用中医治疗,对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3.9%,中医组患者的FPG、2h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症状能够获得改善,血糖生化指标有所降低,因此临床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多器官衰竭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0例ICU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中医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中医组则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病死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中医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并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加强护理病 多器官衰竭 中医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EF心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冠心病 心律不齐 临床效果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EF心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冠心病 心律不齐 临床效果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共收治的6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在经过干预后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更低,而日均降低值更高,同时也缩短了降至170μmol/L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提高家属满意度。

  • 标签: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中医治疗组与对照组。用普通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医序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为中医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实验发现,中医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同时中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选择中医序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可以控制相应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中医序贯疗法 支气管哮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及QO-LI-74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脑梗死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效果及优越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的7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比较,观察者治疗前、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35例(94.59%),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例(75.68%),观察组总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比较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应用价值显著,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医针灸 周围性面瘫 治疗效果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体检中心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接受体检的亚健康人群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人员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护理后亚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恢复率70%,对照组患者恢复率16%;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X2=16.611,P=0.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综合护理中,能有效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提升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ldquo 治末病&rdquo 理念 综合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有效率。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10日-2017年4月11日期间本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将64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2组,32例/组。红球--对照组(康复治疗),蓝球--观察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将两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中风偏瘫 中医针灸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I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体质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门诊治疗的哮喘稳定期患者中随机抽取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类中医体质患者各40例,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加穴位贴敷,对9类体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急性发作次数进行观察。结果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患者,阴虚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低;进行治疗后,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出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显著,P<0.01;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阴虚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体质能够对门诊治疗的哮喘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其中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更适宜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 标签: 中医体质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对压疮病患展开护理时,采用中医进行护理的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压疮重症病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组以往的护理方案,而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方案的前提中加入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认可度展。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2%,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认可度为97.06%,常规组护理认可度为85.29%,研究组护理认可度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压疮病患展开护理时,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能够使护理效果和认可度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效果极佳,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压疮 中医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在喘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喘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中医辨证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50例喘证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患者呼吸困难得到缓解,逐渐趋于平稳,护理满意度达92%(46/50)。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喘证辨证施治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喘证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外用中药薰洗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0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评分,并总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关节稳定性评分为12.21±2.17分,治疗前为7.46±1.98分,P<0.05;治疗后患者的行走评分为11.96±2.10分,治疗前为6.03±0.87分,P<0.05;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3.44±1.59分,治疗前为8.27±1.23分,P<0.05。本组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治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外用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行走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医手法复位 外用中药熏洗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并分析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对眩晕(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与未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者相比较,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医特色技术开展和患者的依从性及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其效果有显著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48例已实施了中医护理方案的眩晕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未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眩晕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天数、住院费用、中医特色技能的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对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中医知识和中医特色技能的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比较有效的中医疗法。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2016年3月3日至2017年8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骨折迟缓愈合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前组实施西医治疗,后组采取中医治疗。将两组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的骨痂平均光密度值(0.15±0.08、0.36±0.12、0.40±0.11)以及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药材制成丸粒状或粉末状的形式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效果可靠。

  • 标签: 中医 骨折迟缓愈合 有效性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慢病高危人群的防治逐渐深入人心。“治未病”强调人们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预防疾病发生。慢性病大都有一段较长的疾病前期,此期可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适当的干预,可阻断或延缓慢病高危人群转变为慢性病的进程,从而减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本文汇总了糖尿病前期、中风、高血压、肿瘤、高血脂等慢病发生病因、高危人群的防治现状。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慢性高危人群,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压力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气血调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 标签: 治未病 慢病高危人群 防治 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