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以致早期诊断率较低。近年来,随着镜的普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所提高,现对我院1996年~2006年底收治4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镜特点、病理类型、好发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胃镜检查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波导向射频毁损联合瘤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彩超引导下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毁损联合瘤无水酒精治疗和对103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比较观察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术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分别为96.1%和67.9%;3个月复查彩超肿瘤缩小25%以上者分别为89.2%和81.5%.结论:射频毁损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同时,彩超为实时观察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联合 彩超引导 原发性肝癌 射频毁损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射频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不典型的鞍区病变易于误诊,特别是鞍动脉瘤,误诊后的处理往往十分被动。本文结合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动脉瘤,探讨鞍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后的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们误诊的两例鞍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骨源性病变,1例误诊为垂体瘤,均存蝶手术过程中发生汹涌出血,术后脑血管造影提示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功能低下及高泌乳素血症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磁共振上的异常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的影像改变。结论:非典型的鞍动脉瘤诊断困难;当磁共振为非典型的鞍区病变表现,且有垂体功能低下和(或)视力下降时,或磁共振显示有异常的流空信号,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鞍内动脉瘤 诊断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海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鼻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的12例早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需行气管切开,出血3-8ml。术后4-7d出院。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镜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操作简便,安全、微创。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内镜 喉鳞状细胞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营养应用在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分为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组,以患者拔除胃管后能正常进食半流为治疗有效,探讨EN+PN组对胃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率为3.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否术后镇痛、造瘘及急诊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保守治疗均痊愈。两组患者胃液量均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EN+PN组与TPN组相比,可显著减少结肠癌术后胃瘫的恢复时间(P<0.05)[(12.8±3.8)dvs.(17.5±4.2)d]。结论EN+PN可以较快恢复患者自主胃排空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术后胃瘫 结肠癌 肠内营养
  • 简介: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spinalcordinjury,TSCI)多见于交通事故、砸伤、摔伤、运动性损伤等,由直接作用于脊柱或脊髓的机械性损害所致,可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长期的功能紊乱,甚至永久性的功能改变,如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致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全球呈现高发生率与高致残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过程 减压术 外科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OPRM1基因多态性对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贴剂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123例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贴剂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患者NRS≤3时使用的剂量。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OPRM1多态性位点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使用芬太尼透贴剂镇痛剂量的差异。结果OPRM1突变频率为32.9%。123例患者中有66例突变,其中野生纯合型(A/A型)患者57例(46.34%),突变杂合型(A/G型)患者51例(41.46%),突变纯合型(G/G型)患者15例(12.20%)。G/G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贴剂剂量与A/A型、A/G型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与A/G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贴剂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RM1基因有可能成为预测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贴剂疗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并为镇痛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OPRM1基因 基因多态性 芬太尼透皮贴剂 镇痛 OPRM1
  • 简介: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2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组患者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30min、术后6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围手术期(术前及术后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天按压镇痛泵次数和背景输注总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0min,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本组麻醉诱导前,且联合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本组麻醉诱导前,且联合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48h,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联合组患者的按压镇痛泵次数和背景输注总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面较全身麻醉更具优势。

  • 标签: 肺癌根治术 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评估热塑体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以期寻找最优的固定辅助装置,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方法选取60例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热塑体模组(n=30)和热塑体模+真空垫组(n=30),两组患者均在放疗第一周每天1次,此后每周进行1次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用实时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自动灰度配准,计算出当前患者在X、Y、Z轴方向的误差。结果在治疗第1、第2周,热塑体模+真空垫组患者X轴误差绝对值均明显小于热塑体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3、第4周两组X轴误差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Y轴和Z轴误差绝对值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热塑体模+真空垫组X轴上的误差不断升高,而热塑体模组X轴上误差不断降低。结论热塑体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有助于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 标签: 放疗 真空垫 热塑体模 摆位误差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评价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3D-PCPT)辅助CT引导穿刺活检术在肺原发小微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肺原发微小结节患者行经肺穿刺活检及诊断,评价3D-PCPT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穿刺成功率、恶性肿瘤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与上述指标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操作。穿刺病灶直径为0.45~2.00cm,中位直径为1.50cm。35例患者采用1~2根定位针,8例患者未应用定位针;36例患者进行了1~2次活检,7例患者因取材不满意进行了3~4次活检。病理学诊断有1例患者无阳性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7%(42/43),恶性肿瘤诊断率为69.8%。并发症:针道出血发生率为62.8%(27/43),气胸发生率为30.2%(13/43),1例(2.3%)患者需胸腔闭式引流,2例(4.7%)患者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康复。病灶直径与1次活检成功率、恶性肿瘤诊断率、针道出血发生率相关(P﹤0.05),病灶越小,1次活检成功率及恶性肿瘤诊断率越低,针道出血发生率越高。定位针与1次活检成功率相关,应用定位针者的1次活检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应用定位针者(P=0.006)。结论3D-PCPT辅助CT引导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有助于使穿刺技术流程标准化,值得进一步推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3D打印共面穿刺模板 CT引导 肺小微结节 经皮穿刺活检 并发症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是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结构,顺利暴露肿瘤是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影像资料下神经导航在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垂体瘤患者78例。其中47例患者均应用神经CT导航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31例患者均在神经MRI导航下,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78例垂体瘤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导航误差范围1.4~2.9mm。结论: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可靠、准确性高,同时可提高手术的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瘤 神经导航
  • 简介:最近,我们对海绵窦特别是内侧壁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并结合我科的经验,探讨蝶窦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技巧。解剖学研究成人尸体头部标本20个,对海绵窦内侧壁进行显微解剖和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平均厚度156.9±32.7μm,上壁和外侧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30.4±97.6μm,821.3±54.3μm。海绵窦内侧壁的胶原纤维层明显较海绵窦上壁和外侧壁为薄。其中,有3例标本中,可见海绵窦内侧壁存在缺损,垂体部分突人海绵

  • 标签: 海绵窦 侵袭性垂体腺瘤 内侧壁 解剖学研究 经蝶窦显微手术 全切除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段热凝固的效果。方法实验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对照组高热灌注时不阻断肝动脉血流。根据热灌注的温度每组再随机均等分为45℃、50℃、55℃(导管流出温度)3个亚组,每亚组各2头。热灌注14d,将实验猪全部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检。结果热灌注后2wk,12头实验猪均存活,处死实验猪,取出肝脏,实验组共取得四个热凝固灶,50℃、55℃亚组各两个。病灶局限于目标肝段,呈契形,尖端指向肝门,基底远高肝门,与邻近肝段分界清楚,由内向外见三层结构,分别为凝固坏死区、炎性反应区和纤维化区。对照组和试验组45℃亚组肝脏未见典型热凝固坏死。结论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血流,高温灌注高于50℃生理盐水,并维持10min,可使目标肝段发生彻底凝固性坏死。

  • 标签: 热灌注 肝癌 热凝固坏死 病理学 经动脉导管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n=61)和B组(n=59),两组均接受口服S-1治疗。根据体表面积(BSA)制定方案:BSA〈1.25m2,80mg/d;1.25~1.5m2,100mg/d;〉1.5m2,120mg/d;d1~d14,3周为1周期。仅A组在S-1基础上联合HIFU。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近期疗效并计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采用NCICTCAE3.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记录疼痛缓解率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全组均可评价近期疗效。A组获CR3例、PR15例、SD28例和PD15例,RR和DCR分别为29.5%和75.4%;B组获CR1例、PR5例、SD15例和PD38例,RR和DCR分别为10.2%和35.6%;A组的RR和DCR均高于B组(P〈0.05)。A组的中位生存期(OS)为11.2个月,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0.0%,均优于A组的7.9个月、70.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疼痛缓解率为57.4%(35/61),高于B组的20.3%(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3~4级毒副反应,1~2级毒副反应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腹泻、手足综合征及神经毒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S-1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且患者可耐受,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胰腺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替吉奥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及健康对照组超声定量分析与IL-1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并记录结肠癌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肠内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分析阻力指数(RI)与IL-17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9.1±2.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2±1.4)ng/ml];结肠癌组RI(0.54±0.08)低于健康对照组(0.78±0.04)(P〈0.05)。结肠癌组IL-17阳性率与RI负相关。结论:超声影像的部分声像图特征与IL-17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诊断结肠癌的预警信号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标签: 结肠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IL-1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发现的369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与病理学诊断的恶性病灶245个和良性病灶124个进行对照,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8.8%(242/245),特异度92.7%(115/124),准确度96.7%(357/369),约登指数0.92,阳性似然比13.7,阴性似然比0.013。(2)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其中肝脏恶性病灶的快进快退表现占87.2%(219/251),与良性病变的1.7%(2/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小肝癌的廓清时间分别为(102.4±2.36)s、(76.02±3.88)s和(49.40±4.95)s,分化程度高者的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及其病理分化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肝肿瘤 病理分化程度
  • 简介: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中也应用较多。超声造影提供的影像诊疗信息,为临床治疗肝占位性病变提供有意义的诊疗信息。然而不同病理类型的肝占位病变有不一样的超声造影表现。本文对几种较常见的肝占位病变及非手术治疗后肝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占位病变 超声造影检查 诊断
  • 简介:对胼胝体区、矢状窦旁及镰旁、嗅沟、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以非跨中线骨瓣行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顺利全切肿瘤,预防和有效控制矢状窦的出血、我们应用跨中线骨瓣切除上述肿瘤,回顾并总结该术式的优点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1例幕上肿瘤,均以跨中线骨瓣手术切除。对嗅沟和胼胝体区肿瘤、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取冠状切口,作跨中线骨瓣或以肿瘤主侧为主的跨中线骨瓣。对中、后矢状窦旁和镰旁肿瘤取蒂位于肿瘤、过中线的马蹄形瓣,以肿瘤为主的跨中线骨瓣结果:本组病人均有良好的术野显露,均获肿瘤全切,无术中大出血发生,止血效果良好。11例中临床治愈8例,好转3例。结论:对矢状窦旁、胼胝体区、大脑镰旁、嗅沟、向两侧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采用跨中线骨瓣,有利于术野的显露,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对术中止血、防止大出血都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跨中线骨瓣 颅内肿瘤 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镜辅助技术行腰椎减压、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43例在我门诊中心行微创镜腰椎手术并当日出院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统一问卷行电话随访,随访结果送至华盛顿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75h,出血量均〈50ml,其中34例〈5ml。29例为单节段,14例为双节段。平均疼痛评分从术前7.27降至术后4.3,6例降至2以下,3例术后6个月降至0。39例(90%)6个月内重返工作,33例(76%)减少了阿片类药物服用,30例(70%)“满意”或“非常满意”。88%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这种手术,而86%的患者愿意推荐给他人。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独立门诊中心应用微创全镜辅助技术行腰椎后路手术安全、有效。患者可以当日出院。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