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上海吴淞验潮站1945至1994期间海平面月均值资料序列,通过小波变换时频分析和跳步时序模型等数据新技术分析了上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规律。对未来2010,2030和2050海平面长期上升趋势进行了预测估计。

  • 标签: 海平面变化 验潮站 小波变换 时频分析 跳步时序模型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705311451117°11′25°35′117°11′25°34′永安西南526Ⅵ前主余震型  宏观震中微观震中基本吻合,稍偏南1分。二、地震烈度分布本次地震震中位于永安市小陶镇张家山一带,震中烈度Ⅵ度强。Ⅵ度区:为极震区。Ⅵ度等震线北起永安市小陶镇大陶村,东至漳平市赤水镇,南经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安前村,西到连城县曲溪镇古白石村,呈长轴北东走向准椭圆形。长轴长38公里,短轴宽24公里,面积约700平方公里(见图23-1)。

  • 标签: 震源机制解 地震序列 震中区 地震基本参数 地震地质 中强地震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8112305492591184°239°漳浦海外41Ⅴ主震型 注:震中位于海中,表中烈度为估计值。二、烈度分布本次地震震级不高,震中又位于海中,未造成任何破坏,但有感面积大。地震后,厦门及漳州两地市区近海岸带部分县城,乡镇所在地共24个点,走访600多人进行座谈形式调查。调查均位于Ⅳ度烈度区内。地震时,室内大多数人有感觉,室外活动的人有感较少,少数人从梦中惊醒。人们普遍感到床铺等在摇摆,听到玻璃窗轻微作响。图6-1 1998

  • 标签: 漳浦 地震基本参数 地震目录 地下水异常 发震时间 主震型
  • 简介:1气候概况今年春季天气回暖早,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出现近几年少见多雨天气,春末东部局部地区出现旱情.终霜日提前,光照充足.

  • 标签: 2002年 春季 气候影响评价 内蒙古 气温 降水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9985200707119°18′24°49′惠安海外4811Ⅴ主余震型  地震发生于海域,离震中最近惠安小山乍,距离约36公里。故宏观震中无考,震中烈度亦为推测。二、地震烈度分布本次地震现场调查工作,由莆田市、泉州市、南安市及惠安县等地震局(办)分开进行,各自提交有关调查报告。经过汇总及电话核查,给出本次地震烈度分布图(图25-1)。其中Ⅳ度区是根据现场考察确定,Ⅲ度线则是采取控制点电话调查办法勾划。图25-1 19998

  • 标签: 1999年8月 震源机制解 8级地震 地震基本参数 地震地质背景 惠安
  • 简介:2015814日,在呼伦湖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呼伦湖水体化学特征,以揭示呼伦湖水化学特征、水体中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湖水pH为9.06-9.23,湖水为弱碱性水,湖东南部水体pH相对较大;湖水中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为670-843mg/L,平均值为784.17mg/L,总体上东北部和中部湖水中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较大;以CaCO3计水总硬度为141.80-250.36mg/L,平均值为210.20mg/L,湖水属于硬水;湖水中优势阳离子为Na^+,其占阳离子总数80%;优势阴离子为HCO3^-,其占阴离子总数73%;呼伦湖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NaⅠ型或HCO3^--Na^+型;湖泊水体水化学特征受蒸发岩盐和碳酸盐岩控制,水体离子来源不受大气降水控制,主要受蒸发—结晶和岩石风化共同作用,且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离子组成和来源也有影响;自20世纪60代至70代以来,呼伦湖呈现淡水湖、微咸水湖不断交替特征,区域气候特征存在良好响应关系。

  • 标签: 水化学特征 呼伦湖 人类活动
  • 简介:公元15907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城崩。在过去出版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Y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青海乐都5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根据史料考证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上述两次地震很有可能为同一次地震,其震中位于甘肃永靖东南马衔山区,震中烈度达Ⅷ一Ⅸ度,震级6V2级左右,其发震构造很可能为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中西段。

  • 标签: 1590年永靖东南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D)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203030602228118°10′24°06′118°06′24°12′漳浦海外(厦门南)48Ⅴ孤立型  表1中宏观震中是根据陆地上勾划等震线推测,微观震中北西20公里左右。二、地震烈度分布本次地震波及面很广,闽东南沿海地区均明显有感,调查在Ⅴ、Ⅳ度两个区内进行。由于地震影响场只有一小半陆地上,勾勒出是Ⅴ、Ⅳ度两条等震线半椭圆弧线(见图14-1)。图14-1 199233日漳浦海外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震中位于海上

  • 标签: 8级地震 地震基本参数 漳浦 前兆异常 北西向断裂带 地震影响场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604211341391118°40′26°22′118°41′26°22′闽清湾口417Ⅴ水库诱发地震  现场调查确定宏观震中位于闽清湾口前洋村附近(见图22-1),微观震中基本吻合,仅有2公里误差。二、地震烈度分布自19933底水口水库开始蓄水,5份起就有诱发地震发生,逐渐频繁,且震级加大。本次41级地震是震级最高一次地震。经过现场考察,绘制出地震烈度分布图(图22-1)。图22-1 水口库区41级地震烈度分布示意

  • 标签: 水口库区 震源机制解 水库诱发地震 地震基本参数 1996年 库区地震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相关资料,对2008229日至31我区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西部、鄂尔多斯市西部发生区域沙尘暴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本次沙尘暴过程基本属于蒙古气旋和干冷锋混合型,有利气候背景是本次沙尘暴基础。(2)影响这次沙尘暴天气高空急流主要是250hPa附近西风急流,较强西风急流通过动量下传引起地面大风,造成地面减压,促进了蒙古气旋发展,从而促进了沙尘暴发展。(3)40~45°N,95~109°E整层强烈辐合、上升造成很强抽吸作用可导致强烈辐合,近地面形成大风和沙尘扬起提供了较好条件。

  • 标签: 沙尘暴 蒙古气旋 高空急流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细网格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闽清县2014618日大暴雨过程天气系统和热力、动力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为两槽一脊形势。福建中北部处在副高北侧冷暖气流交汇区有利暴雨发生环境场下。高低空急流耦合和低层流场风向风速辐合,为大暴雨产生提供充沛水汽和辐合上升条件,特别是东路南下冷空气在闽东沿海形成偏东气流和南侧西南气流边界层辐合对闽清大暴雨发生起了重要触发作用。

  • 标签: 暴雨 边界层辐合 东路冷空气
  • 简介:1引言受高空槽和低层切变东移及地面锋区共同影响,2007613~14日龙岩市大部(漳平除外)出现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表1)。从12日20时至14日20时,全市50个自动站有37个站50mm,其中8个站≥100mm,最大雨量在上杭蓝溪126.8mm,其1小时最大雨量42.4mm。武平县受灾较为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约1.1亿元。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图对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做了分析

  • 标签: 强降水过程分析 龙岩市 降水天气过程 自动站资料 直接经济损失 常规气象资料
  • 简介:2000816-17日,环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涡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强迫抽吸作用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低层有向北京地区水汽输送,以上两个条件成熟情况下,前期对流不稳定能量聚集和适时释放,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环流形势 辐散抽吸 诊断分析
  • 简介:运用1小时间隔GMS-4数字展宽红外资料和部分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55日下午至夜间发生在甘肃、宁夏等省(区)部分地区罕见特大沙尘暴形成原因。结果指出,这场沙尘暴主要由冷锋前部一次飑线活动造成。飑线形成,是冷锋强迫出小对流单体群和冷锋云系分裂出云区合并及中纬度地区短波槽云系相互作用结果,飑线强烈发展,则是飑线云系、中纬度短波槽和孟加拉湾强热带风暴登陆后向北伸展云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局地强烈增温共同造成。飑线移动大体700—500hPa间平均气流方向一致。最后对此飑线可预报性问题作了讨论。

  • 标签: 沙尘暴 飑线 甘肃省
  • 简介:利用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和NCEP每6h1次、2.5°×2.5°再分析资料及NOAAGBL资料,对2009628—30日安徽南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水汽来源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同时存在导致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动力条件;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充足水汽来源是暴雨产生前提条件;同时低空辐合产生切变诱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了大暴雨过程产生。

  • 标签: 梅雨暴雨 后向轨迹模式 水汽来源 诊断分析
  • 简介: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配合闪电和卫星云图等监测资料对2013630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出现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高空冷涡底部西风小槽和南支系统西南气流配合地面倒槽影响造成;强对流天气发生之前,自动气象站分析要素有明显变化,温度露点差≤2℃,气压陡升,总温度下降剧烈,同时伴随偏南风。

  • 标签: 环流形势 要素 闪电定位
  • 简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天气图、全国自动加密观测资料和石家庄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发生在河北省中南部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和风向河北中南部辐合促进了水汽辐合。块状回波带状回波交接出现最大暴雨中心,逆风区和弱辐合区较强降水相吻合。邢台次云区形成发展和北部主云区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邢台北部低于-42云区范围扩大,邢台狭窄强对流回波带形成。地面加密风场变化以及中尺度辐合线形成均对短时暴雨发生有较好指示作用,带状回波地面辐合线附近快速强烈发展,而且随着河北中南部地面辐合线消失原地减弱。

  • 标签: 短时暴雨 强对流 地面辐合线 带状回波 冀中南
  • 简介: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重要途径之一。地震应急工作具有时间紧迫、事关重大特点。201788日四川九寨沟Ms7.0级地震发生,为快速、准确地提供地震引发滑坡灾害分布,本研究基于震后第一天获取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北京二号卫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初步建立了四川九寨沟地震滑坡编目。结果表明,该地震至少触发了622同震滑坡,分布沿使用影像边界框定面积为3919km2区域内。本研究还利用这个地震滑坡编目,统计了九寨沟地震滑坡数量和滑坡点密度(LND)地形(坡度、坡向)、地震(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关系。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滑坡多发生在坡度为20°-50°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增加增加。受地震波传播方向影响,E、SE向是地震滑坡较易发生坡向。滑坡易发程度和地震烈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烈度增大,滑坡易发性增大。滑坡易发性还随着震中距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地震波能量随震中距增加衰减导致

  • 标签: 四川九寨沟地震 地震应急 同震滑坡分布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 经济快速 发展,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生产安全存在各种各样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生产安全

  • 标签: 化工安全生产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