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丽经济是自然资源的产业化、资本化、金融化,是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以浙江桐庐为个案,通过深入研究美丽经济发展机制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本文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和美丽乡村建设,迫使地方政府经营生态,将拥有的美丽资源禀赋转化为美丽经济;地方政府发展美丽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美丽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抓住并充分利用美丽资源的开发主导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美丽资源的产业化、资本化、金融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经营生态”在解释具有跨域溢出效应且不可打包属性的生态资源、人文景观的商品化、资本化和金融化过程上,有较强的解释力。

  • 标签: 美丽经济 地方政府 经营生态
  • 简介:从公共伦理的角度而言,公务员作为掌持公权力的公共管理者,应将“公共利益”的维护与增进作为工作宗旨与行为依归。但现实中,并非所有公务员都会坚守职业的“公共利益”原则,即使在治吏日趋从严的当下,各类或“老虎式”,或“苍蝇式”的腐败行为仍屡禁难绝。当前,为适应以净化政治生态为主旨的政治新常态,有必要研究公务员腐败行为的深层心理逻辑,进而探寻公务员腐败现象的根本治理之策。

  • 标签: 公务员 腐败行为 心理逻辑
  • 简介:棍徒一词是明清两代对地痞流氓的俗称。作为俗称,棍徒与光棍、刁棍、痞棍、奸棍、地棍等经常被混用。然而,在清代律例中,诸概念虽然嫁接自社会俗称,却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更为明确的法律含义。已有成果并没有就上述概念的法律含义及相互关系给出答案。而且,惩治该类群体犯罪条例之间关系亦有必要厘清。本文旨在明确诸概念之含义及相互关系。进而,通过探析棍徒犯罪相关条例形成路径及相互关系,可以发现,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而言,条例形成于案例,司法判决的过程即是条例形成的过程。从立法方法论角度而言,条例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其形成并非遵循“从概念到规范”的演绎逻辑,而是体现“属辞比事”,以类索别,“例”由“比”出的归纳逻辑

  • 标签: 棍徒 X棍 凶恶棍徒例 光棍例 “例”由“比”出
  • 简介:现代国家的分殊性是确保至上性和自足性的前提,借助于机构和程序的权威才是确保现代国家逻辑建构的关键所在。现代国家的想象性建构是一些超越个体狭隘性而去追问理想的现代国家应该何为的思想家思辨的产物,应把应然状态的建构与实然状态的过程区分开来,不然,现代国家就会迷失方向。

  • 标签: 现代国家 国家建设 想象的共同体 逻辑建构
  • 简介:<正>法律思想,既是人们以法律现象为对象的认识体系,又是需要人们加以反思和说明的认识对象。法律现象早已有之,人们对于法律现象的认识也随之出现,并逐渐趋于丰富、完善。但是,把法律思想明确地作为认识对象来加以分析和研究,则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实践证明,这种分析和研究,并不是多余的。

  • 标签: 西方法律思想 认识对象 法律现象 逻辑 马克思主义 亚里士多德
  • 简介: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这并不是一个宁静愉悦、让人们沉浸于玫瑰色梦想的温馨时代,而是一个冲突迭出、风险四伏的变革时代。逆全球化的经济态势、后冷战的对峙格局、风险社会的广泛延展构成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基本挑战和宏大命题,而所有这些命题都可以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寻到其时空位置和相关关系。观察世界秩序的演变逻辑,国际社会可以被描述为长期经历着伦理与实力交互主导的波浪行进、理想与现实之间替代呈示的螺旋演化。就中国而言,要旨在于抓住中美关系这个纲举目张的枢纽,秉持谦和大度的交往心态,在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方面稳健发展,通过自身的持续向好发展来促动世界格局的再全球化。

  • 标签: 逆全球化 后冷战格局 全球风险社会 再全球化
  • 简介:人的发展一直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一个问题.马克思提出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从自由的渊源来理解.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把物自体范围内的知识归为关于自由的知识,自由成为本体的代称.而自由在经历了形而上的阶段之后,马克思在本体论范围内所提出的实践是以感性活动本体取代主体意识性本体,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自由 全面发展 逻辑起点
  • 简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与交换活动并不受数学和逻辑法则支配,而包括数学和逻辑学在内的形而上学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础是形而上学,是依据数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原理来描述现实的。它采用的范畴都极其抽象,现实中根本就找不到原型,是难以理解的"象形文字"。资本主义交换其实就是被包装成"等价交换"的不平等交换,而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从揭示这个秘密入手的。

  • 标签: 《资本论》 资本 数理逻辑 形而上学
  • 简介:当网络、传统新闻媒体与民意结合时,舆情民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司法与生俱来具有独立的属性,当司法案件被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两者的冲突便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应科学分析舆情导向与司法活动、案件质量间的辩证关系,放大舆情导向对案件质量的积极作用,对两者之间的对立性加以引导,促进以影响性诉讼为代表的舆情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从根本上保证案件质量,推动法治进步。

  • 标签: 舆情 案件质量 逻辑关系 影响性诉讼
  • 简介:习近平首次提出的'四个全面',是其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有着很强的学理支持和经验支撑。理解'四个全面',是读懂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复兴的重要窗口。形成路线图十八大之后一个月中,习近平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正对应着'四个全面'。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

  • 标签: 中国复兴 全面里 复兴逻辑
  • 简介:从死刑的必要性考问中得出"应立即进行死刑废止实践"的结论,但是每一种社会实践都离不开一定的具体条件,因此分析死刑废止的现实条件,对废止实践进行可行性研究是死刑存废逻辑辩论的最后环节.从民意、法制统一、暴力犯罪等方面着手分析这一可行性.

  • 标签: 死刑存废 可行性 中国 民意 暴力犯罪 法制建设
  • 简介:当前学界对指导性案例的研究多着眼于性质/效力,但对于司法实践而言,更重要的是其适用方式.并且,性质/效力与适用方式分置于本体论与方法论两个视阈.探析指导性案例的性质/效力为适用奠定基础,但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作为一项司法实践技术,如何适用指导性案例必须梳理清楚适用方式一“参照”的逻辑附着于演绎推理的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指法官裁判案件的基本三段论.但当面对大前提(Rn法条)的模糊、冲突等问题,通过以该法条为连接点的案例检索,获得指导性案例GC-XX,并类比待决案件C与GC-XX的要件相似性,在盖然相似性的基础上,将GC-XX的裁判要点用于补强Rn的模糊、冲突等问题,强化演绎推理的大前提,进一步增强指导性案例的实践操作性,使法官“能用”“敢用”“会用”指导性案例.

  • 标签: 适用方式 性质/效力 参照 逻辑结构
  • 简介:"技术红利"、"非法客运"的双重标签让专车治理成为了城市管理的新挑战,政府治理资源投入和专车数量、企业跨界行为、公众态度的反差凸显了专车治理困境。本研究将"专车现象"纳入多重逻辑分析框架,尝试挖掘专车治理困境形成的根源。研究表明,"国家的逻辑"决定了既"肯定"又"否定"的"两面性"政策取向,"科层制的逻辑"激励了选择性、运动式执法,两者相互叠加产生了政策"缝隙",为"效率的逻辑"提供了运作空间。"共享经济"提升了专车供给效率,破解了管制的"政府失灵",但政策"缝隙"下"效率的逻辑"却可能孕育"市场失灵"。本研究为技术介入后的城市治理困境提供了机理性的解释,也拓展了城市研究的分析路径。效率与风险的平衡、"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双边市场中公平竞争等现实问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专车现象 共享经济 多重逻辑
  • 简介:法的正当性问题是法律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经典问题,也是最备受争议的问题,而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实为其中枢神经。究其根本,在法的正当性问题的道德面向中的种种争议可被归为两个问题:一、法在道德角度上的正当性从何而来?二、人们如何把握和论证此种正当性的来源。这两个问题支撑着法正当性问题道德面向的逻辑构成。以此为线索,研究者可以构建梳理相关思想史的模型。

  • 标签: 正当性 道德 实践理性
  • 简介:在公共牧场,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负担。随着放牧的羊的数量增加,到了一个门槛之后,就可能出现草地过度放牧,从而造成草地退化,最终影响羊群的可承载总量以及全体牧民的收益。但是,单个的牧羊者往往会不顾草地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从而增加收入。看到这样做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纷纷效仿,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牧场最终被过度放牧,草地迅速退化。这样就产生了每个牧羊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导致羊只可承载总量的减少和全体牧民收益的下降。

  • 标签: 公地的悲剧 自主治理 草地退化 过度放牧 逻辑 牧羊人
  • 简介:税费改革旨在化解乡村治理性危机,以解决国家政权面临的合法性困境难题。然而,基于政治运作逻辑的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却在客观上屏蔽了市场逻辑、治理逻辑和公平逻辑的潜在影响,必将给以“政治牺牲行政”为代价的以税费改革为起点的新一轮改革浪潮带来巨大挑战,乡村社会正在或即将陷入以“治理缺位”为轴心的新一轮治理性危机当中,国家政权处于新的政治合法性困境的前夜。

  • 标签: 税费改革 乡村治理性危机 政权合法性困境 治理缺位
  • 简介:列宁对苏俄农村建设问题有着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蕴涵丰富的农村建设理论。这一理论的逻辑蕴涵可概括为"四论",即农村建设之战略价值论、农村建设之总体布局论、农村建设之基本动力论、农村建设之外在保障论。此"四论"科学阐释了"因何建设、建设什么、何以建设"等关于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列宁的农村建设理论,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予以认识和评价。

  • 标签: 列宁 农村建设 逻辑蕴涵 农民
  • 简介:北京某公司在其反病毒软件KV300L++版中安置“主动逻辑锁”,给计算机犯罪研究提出新课题.“主动逻辑锁”属于破坏性程度,应从法律上明确,制造“主动逻辑锁”和制造“逻辑炸弹”与制造计算机病毒都是犯罪行为.目前,亟需单独制定《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完整计算机犯罪概念,培养惩治计算机犯罪专业人才和加强计算机安全防范的法制教育.

  • 标签: 计算机犯罪 主动逻辑锁 反病毒软件 计算机病毒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把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事业高度统一,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总结习近平党建思想逻辑,那就是"围绕中国梦抓党建",通过"一条主线和七大建设"落实党建,以"‘三型’执政党建设破解执政的历史周期律"来检验党建思想。习近平党建思想最终凝练为"11715"逻辑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贯穿一条主线、谋划七大建设、实现一个结果、彰显五个统一。

  • 标签: 习近平 党建思想 党的建设 中国梦
  • 简介:以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是历史的呼唤,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唯物主叉精神不仅从理论上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平台,而且从实践上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是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前进的深层逻辑根源。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党组织 建设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