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学干预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30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30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实施积极的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不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率等。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不合理使用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长、费率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现行的药学干预措施行之有效,值得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和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不合理使用 药物使用频度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济宁第一人民医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4年上半年及2015年上半年I类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术后给药疗程方面合理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我院对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药物应用更为规范化。

  • 标签: 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9月、2013年7月至9月和2014年7月至9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组60.44%下降至干预前期组43.36%、干预后期组46.17%,合理使用率明显升高。结论采取药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药师干预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干预
  • 简介:为研究涡流产生的水力空化效应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探讨水力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涡流出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涡流出口压力0.3MPa,空化时间15min,壳聚糖浓度3.0g/L,MIT浓度0.6mmol/L,TPP浓度2.5g/L,载抗菌剂的壳聚糖微球包封率达(50.17±1.95)%,说明水力空化适合用于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的制备工艺。

  • 标签: 水力空化 壳聚糖 抗菌微球 包封率 优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对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就诊的500例患者中,有450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90.0%;各类炎症患者使用率96.5%、终止妊娠患者使用率95.8、其他患者使用率61.1;奥硝挫和帕珠沙星使用率最为频繁,占到24.4%和20.0%,阿奇霉素的使用率最低,仅占4.5%。结论妇科门诊患者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提高抗菌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妇科门诊 患者 抗菌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和住院患者情况进行汇总,项目包括住院人数、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按照卫生部规定的相关计算公式对抗菌药使用率、I类切口预防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进行计算。结果2014年度与2013年年度比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2013年第一季度抗菌药使用率为88.3%,2014年第四季度抗菌药使用率为41.7%,共下降了46.4%。2013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173377.7,2014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104151.6。2013年第一季度住院患者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69.7%,2014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9.06%,共下降50.4%。结论抗菌药的临床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可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抗菌药物专项活动有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的相关数据,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含量分析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专属性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分析方法的含量分析应用成本以及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范围较广以及灵敏度较高,而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较小,但是灵敏度较高,专属性较强。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类 抗生素含量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机制和相关抗菌药物给予分析探讨,以提高警惕。方法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症状和抢救方法。结果与结论临床医生接诊类似患者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有否服用含乙醇类药物、食物等。并且积极对症抢救。近年来,服用抗菌药物(头孢类)与乙醇相互作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明显增加,应引起临床医生与患者的重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双硫仑 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 抢救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有效管理策略。方法择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的具体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分析。结果从用药种类上进行分析,76例患者主要使用头孢曲松(46.05%)、头孢噻肟(10.53%)、头孢拉啶(19.74%)、头孢哌酮舒巴坦(23.68%)四种药物。76例患者中,44.74%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30.26%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反应,11.84%的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反应,10.53%的患者出现泌尿系统反应,2.63%的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尽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更强的抗菌活性以及更广的抗菌谱,但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对于此临床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计划用药,并做好有效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患者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处方治疗,研究组,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处方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比对照组的80%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良反应,研究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妇产科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应急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观察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要多于使用第二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临床中应严格遵守禁忌证合理用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可及时抢救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制霉菌素联合咪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临床效果。方法选择VVC患者100例,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片阴道阴道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制霉菌素联合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阴道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结果(1)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及阴道烧灼感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菌素联合咪康唑治疗VVC可提高治疗效果,早期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制霉菌素 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 真菌性阴道炎
  • 简介: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separate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50=21.80)、毒死蜱(RR50=17.68)和灭多威(RR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粘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交互抗性 生化抗性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实施综合措施干预前后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变化情况,探讨干预效果,促进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干预前)、2015年2月—2016年7月(干预后)各科室门诊处方12558、13165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为1896、1788张,参照各类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及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与用量、用药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5.1%(1896/12558)降至13.6%(1788/13165);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有所降低,由干预前的17.4%(330/1896)降至11.5%(206/1788),特别是第1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明显降低,分别由干预前的21.5%(67/311)和28.8%(47/163)降至12.9%(34/264)和16.1%(20/124);遴选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0%(132/1896)降至4.5%(80/1788)。结论:采取处方点评及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相关知识的普及等综合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 标签: 门诊 抗菌药物 经验性抗菌治疗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期间未实施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改进措施之前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实施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改进措施之后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间依赖性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进一步加强时间依赖性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十分重要。

  • 标签: 时间依赖性 &beta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