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5 个结果
  • 简介:朱彝尊在明末清初,新旧鼎革之际,积极参加了抗清运动,他和顺治十八年的“通海案”中所涉及的反清复明人物交往密切,文章旨在细致描述朱彝尊和他们的交往情况,以揭示朱彝尊早期深刻的抗清意识,和由此对他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朱彝尊 朱士稚 祁班孙 魏耕 抗清
  • 简介:在清朝初期的中国历史上,曾演绎过一次统一台湾的曲折经历.这是祖国统一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在全国人民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引发了人们广泛、深邃的思考.

  • 标签: 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 中国 台湾省 人民 根本问题
  • 简介:清朝统一新疆后,为了解决驻疆部队和军政官员的生活及经费问题,按照准噶尔汗国的传统,规定向维吾尔人聚居的南疆和伊犁地区征收一系列杂税。本文根据有关的研究信息,重点探讨了当时清朝向南疆地区征收的粮食税。

  • 标签: 清朝初期 南疆 粮食税
  • 简介: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城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观既有趋同亦有分歧,尤其体现在对宋元诗的认识上.而趋同与歧异并存正是虞山诗派兼容乃大的条件,它也使虞山后代诗人继承、发展、超越成为可能.

  • 标签: 虞山诗派 钱谦益 冯舒 冯班 诗学观 明末清初
  • 简介:陈维崧发起,陈维嵋、陈维岳等人参与的陈氏昆仲唱和,顺治末年就已开始,早于康熙初年的江村唱和、红桥唱和、秋水轩唱和,是清顺康之际江南词坛具有独特意义的家族式唱和活动。陈氏昆仲的唱和词,运用豪放悲慨的长调,抒写家族情感,具有纪实性而非游戏文字,赋笔言志而非竞技逞才,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变革性。陈维崧及其诸弟还积极参与清初其他唱和活动,所作和韵词表现出鲜明的现实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陈维崧昆仲唱和的新取向及其唱和词的新格调,与陈氏家族文化背景和清初词坛审美思潮紧密相关。

  • 标签: 陈维崧昆仲 清初 唱和词
  • 简介: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并没有带来诗歌的繁荣,而公安、竟陵的'性灵'之说,也没能纠七子之谬.清人要建立自己的诗歌格局,就不得不汲取明人的教训而另辟蹊径.虽然他们也有扬唐抑宋和扬宋抑唐之争,但是门户之见不深,而且与明人有本质的不同.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唐宋兼宗,不必自狭道路.主张宗唐宗宋,应该师其心,师其意,而不应该专事词句外貌的模仿乃至剽窃.清代三百年之诗,远胜明人,清初诗人荜路褴缕之功不可没.

  • 标签: 清初诗坛 宗唐之风 宗宋之风 唐宋兼宗 钱谦益 门户之见
  • 简介:中、日、韩三国关系历来是东亚关系史上的敏感话题,时至今日,中、日、韩关系仍然是左右着东亚地区甚至世界局势的敏感神经.而今天日本企图想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一事更加发人深省.现实需要告诉中国人研究历史上的中日关系尤其是明清时代的清日关系尤为重要,它是揭开现当代中日关系的钥匙.本文重点研究清初时期的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对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的建立、变化和后滞影响进行研究,以求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 标签: 清、日、朝鲜关系 清国 日本 朝鲜
  • 简介:明末,北方女真人逐步强大。公元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号天命。建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又迁辽阳、沈阳。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清世祖福临率兵入关,定都北京,入主中原,以武力逐步统一全国。部分明朝遗老和文人,在编史修志和诗歌创作中,流露出某些反清复明的情绪。康熙年间,清王朝为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制造文字狱。其中主要的有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间又制造了吕留良、曾静案。

  • 标签: 清初 文字狱 对方志 编纂工作 参照系统 中国
  • 简介:姜宸英是清初著名文人,雅好古文、诗歌、书法和学术,成就斐然,现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学术观照.文章对学界关于姜宸英各个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行路径,以期推进、深化有关姜宸英的各个方面的研究.

  • 标签: 姜宸英 研究得失 拓展路径
  • 简介:计东一生行迹遍及南北,交游广泛,创作丰富,是清初重要的古文家和诗人。他和友人吴伟业、汪琬、王时敏、宋实颖、宋德宜等是奏销案影响下个人心态、人生轨迹、文学创作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转变的江南文人代表,而其独特的游幕经历折射出了清初文人生存状态的真实面目。本文拟对有清三百余年以来关于计东的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计东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出可行的路径和策略。

  • 标签: 计东 清初文学 文坛生态
  • 简介:明清鼎革,相当部分的前明官员选择了与清廷合作,成为清初政权运作中的重要力量。这部分汉官在清初又分化为南北两大汉官群体。由于地域文化、人文传统的差异,清初南北汉官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心态,在他们诗文中具体地体现为民族感情的差异。

  • 标签: 清初 汉官 民族感情 差异
  • 简介:明末戲曲家陳情表創作成就頗高,祁彪佳譽之爲“天才豪放”,但他的作品多已散佚,近人曲録均謂其生平事迹不詳。今考陳情表本名陳禘,字聖鑒,又字自嚳,紹興會稽縣人。童生身份。負才不遇,貧病而終。卒年爲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本文又通過輯佚梳理陳情表的現存遺作,對他的戲曲、詩詞創作成就做簡單評述。

  • 标签: 陳情表 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 遠山堂劇品
  • 简介:部明着是徐光启所组建之历局中的骨干成员,对修成《崇祯历书》发挥了重要作用。领洗入教後,信仰虔诚,并将天主教传入其家乡武昌,促成湖广开教。然因相关文献甚少,致其事迹不显。本文通过现存中文及葡萄牙文文献,勾勒鄢明着修历与奉教事迹,进而凸显历局成员所构成的天主教人脉网络及其对天主教在华传播的作用。

  • 标签: 部明着 《崇祯历书》 天主教徒 武昌开教
  • 简介:李流芳是明末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生当国家颠危之际,多次应会试而不中,无奈息影林泉,以诗画自娱。他或依诗作画,将唐、宋诗家清旷萧疏的诗意化为朦胧恍惚的画境;或以诗意为画,借助缣素笔墨以泻胸中意趣和情思。他的“诗意画”多为意境清雅的山水,墨韵滋润浑厚,寄寓了哀乐无端的感慨之情。他这种以绘画消解功名无着的现实焦虑,缓释没世而名不传的生命忧伤的情怀,促使他形成了酣畅而清润的笔墨特征和简练有法的构图模式,在画面简远超逸的朦胧中,传达出明丽清绝的情调。

  • 标签: 李流芳 诗意画 依诗作画 以诗为画
  • 简介:明清易代之际,战乱频仍,各种势力进行着激烈的绞杀。做为明军主要战略方向之一的辽东战场,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其矛盾更显尖锐、复杂,而以皮岛为中心的东江军镇又恰处于各方矛盾聚焦之处,其虽处于辽东战场的侧翼,但其重要性毫不逊色,并曾引起各方的反复博弈。

  • 标签: 东江 后金 朝鲜 毛文龙
  • 简介:清初“摊丁入亩”政策对清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对环境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引发了地表植被遭严重玻坏、自然灾害频繁、珍稀野生动植物大量灭绝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剖璞见玉,对今有史鉴作用。

  • 标签: 摊丁入亩 垦荒 永不加赋 人口剧增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 简介:摘要明清交接之际,中国涌现了许多遗民画家,其中最有名望的就是八大山人、石涛、石谿、弘仁这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他们不畏强权,维护正义,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他们愤世嫉俗,脱离尘世的纷扰,在灵山秀水的陶冶下创作了许多至今为人称道的佳作,至今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增光添彩。

  • 标签: 清代&ldquo 四僧&rdquo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