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威廉·卡勒斯·威廉斯的《帕特森》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描写一座城市的诗歌.可是诗人在"作者注释"中声称:"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如果我们将"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看成是这部长诗的中心意象,那么威廉斯选择这一中心意象对美国现代长诗创作又有什么贡献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得到国内外批评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拟探讨诗中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创作手法,以窥见美国现当代抒情史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 标签: 威廉斯 抒情史诗 长诗 意象 诗歌 史诗性
  • 简介:卫方济(1651—1729)在中国礼仪之争最后数十年纷繁复杂的气候下发表了《中国六大经典》和《中国哲学》两部译作。为能使中国基督徒免于种族身份与宗教身份难以兼容的尴尬处境,他探索出了以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阐释儒家经典的一种文本研读模式。因而卫方济的译本有着相当的自由性—他尝试将儒家经典文本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或曰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相融合,而非仅从文字层面来进行翻译。这一融合得以展现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共通性与超越文化藩篱的普世真理。正是这一融合使克里斯蒂安·伍尔夫、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伏尔泰等哲学家深受启发:它是尚未被殖民与后殖民理论禁锢的纯理性理念,是那个文化交流还未被西方思考模式固化的时代话语丰林中的一枝秀株。

  • 标签: 耶稣会在中国的适应政治 经院哲学 新儒学 阐释学 美德伦理学 早期启蒙思想
  • 简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孔子语录中最具争议也是最被人诟病的一句,直到今天,在大多中国民众心中,它依然是孔子蔑视妇女的“罪证”。对于此句,历代注解《论语》的学者有不同说法,但也不排除为维护孔子的圣人地位而做的刻意回护和人为拔高。其实无论是刻意回护还是故意歪解,都远离了孔子的本意。本文意在从断句及社会背景角度,对这个句子做出全新阐释。

  • 标签: 《论语》女子与小人 社会背景 阐释
  • 简介:19世纪最初几十年,美国社会危机四伏。为了确立一种民族共识,许多文化、政治代言人将目光投向美国早期历史,尤其是殖民地清教历史。霍桑以其对清教的特殊情感,在《恩迪科与红十字》与《欢乐山的五月柱》中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于政治家与史学家的清教历史画卷。

  • 标签: 霍桑 《恩迪科与红十字》 《欢乐山的五月柱》 清教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