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继《作家许地山》后一年,忽又收到厚厚的上下两大册《作家巴金》,真使我惊讶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我为作者余思牧先生的毅力、才华和过人的拼搏精神所惊服。在这样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竟写出120万字的两部学术巨著;人们不会想到这是出自一位80岁高龄、动过三次大手术的病弱的老人之手。

  • 标签: 作家 巴金 拼搏精神 许地山
  • 简介:我们景仰的文学巨匠、人民作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先生。走完了他一百零一年的人生历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心爱的读者。巴金先生逝世后.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这位人民作家的怀念和敬仰。充分体现了巴金先生卓越的创作成就和文学地位,体现了巴金先生的人格魅力。巴金先生是一位把身心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文学大师,一位给读者带来温暖的人民作家,他的创作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巴金的一生,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巴金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感召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人生历程。抗日战争期间,巴金辗转于香港、广州、汉口、桂林和上海之间,以高昂的热情,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采访。写下大量小说和文艺通

  • 标签: 人民作家 景仰人民
  • 简介:1985年春夏之交,沿黄河故道采风,到达山东菏泽地区。这一趟途经苏皖豫鲁四省十三县。行程两千多里。其间,或住荒村农家,或小店。或露宿。这一趟收获极大,之后产生了《涸辙》《走出蓝水河》一系列作品。后来的《地母》三部曲(《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也是在这趟艰苦的行程中获得灵感。

  • 标签: 当代作家 老照片 《走出蓝水河》 黄河故道 菏泽地区 《地母》
  • 简介:<正>丁临一在《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12期上撰文指出,我们有必要注意到我国军事文学创作队伍中存在的"断层现象"。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们曾有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接替了老一代部队作家而历史地成为军事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主力阵容;现在,到了将近

  • 标签: 军事文学创作 断层现象 作家 部队 八十年代中期 主力阵容
  • 简介:有一本写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的书,两年前此书刚一问世,旋即洛阳纸贵,好评如潮。一时那情形大有古人"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盛。该书能有这样的魅力,固然与其真实

  • 标签: 知识分子 作家 政治家 建国后 方英文 红楼梦
  • 简介:“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这是一位文艺理论家引录已故名家聂绀弩赠给他作为座右铭的诗句,是我近读《生命的开花——巴金研究集刊卷一》一书中(文汇出版社新近印行)见到的。全书共分文选、论坛、史料、咨询四大栏目。论坛栏中不限一家言,相互切磋,大出新意。史料栏内刊出了新的发现,更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藉以对作家和作品作深层次的了解,真让人受益非浅,大感思路。

  • 标签: 作家 文本 文艺理论家 文汇出版社 巴金研究 聂绀弩
  • 简介:2010年7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小作家分会(中国小作家协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会员大会。一百四十余位小作家和他们的写作中心主任,欢聚一堂,共同讨论小作家们自己的大事。大会由中心主任和小作家自己主持。

  • 标签: 作家协会 中国 周庄 2010年 报刊工作者 会员大会
  • 简介:少功是我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一个偶像。我跟少功平时交往比较多。应方方之邀,我们曾经在华中科技大学有过两周的“秋讲”经历。我们两个人早饭、中饭、午饭都在一块,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交谈。我们也一起去演讲,参加学生的座谈。

  • 标签: 先锋作家 华中科技大学 文学创作
  • 简介:邻国日本,有一本创刊于1995年、以介绍中国儿童文学为主的杂志《虹的图书室》(虹の图书室),按期赠寄给我。我收到后都略略翻阅,其译介作品多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大家大作,有任大霖、曹文轩、金波、樊发稼、秦文君、张之路、常新港等等,也有我们辽宁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还为东北辽

  • 标签: 作家 三十年代 祖国 文学作品 东北 满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0月24日下午,上海龙华殡仪馆最大的一问灵堂里,回荡着低沉而哀伤的乐声——不是通常的哀乐,而是巴金生前喜欢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第四乐章。迎面展开的大幅挽幛上,简单地写着几个大字:“为巴金先生送行”。

  • 标签: 作家 人民 送别 百姓 柴可夫斯基 《悲怆》
  • 简介:1974年,我从重庆市第一中学毕业,我兄弟姐妹都入伍当了兵,我没走那条路,瞒着家里下了户口,到四川省开县插队落户,当了农民。落户的地方是山区,条件艰苦,我蛮干了一年,工分从五分半做到十分,当上知青标兵。1975年底,大队派我回重庆买化肥,那会儿化肥稀罕,凭指标分配,队里有人见过,没使用过,我猜,他们觉得让队里用上化肥属于知青标兵的工作。

  • 标签: 当代作家 老照片 1975年 第一中学 兄弟姐妹 四川省
  • 简介:照片拍摄于1984年夏天。右一,是著名作家邓刚,那一年,他的中篇小说《迷人的海》轰动文坛。左一,是著名作家陈玛,那一年,他的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热播。中间,是我和周明,那一年。我们被当地文联送到辽宁文学院首届作家班学习。照片上。足见小作者见到大作家的兴奋和欢喜,可每一次翻开它,我读出的都是另一种情绪。它们是从无序乡村来到有序城市的惶恐不安,是初入文学门槛的焦虑、自卑、浮躁,以及携带自卑、浮躁去仰望名家名编辑的心思缭乱……因为除此,对那个年代,我找不到别的记忆……

  • 标签: 当代作家 老照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著名作家 照片拍摄 中篇小说
  • 简介: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九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获得第一、二、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韩、荷兰文等海外译本。

  • 标签: 当代作家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老照片 《越过云层的晴朗》 《踏着月光的行板》 茅盾文学奖
  • 简介:这张照片拍于1980年福州于山(下为林那北)。整个童年至青年时代,她是与我合影最多的人,没有之一。最初都在宣传队跳舞,因父母是同事,两家相邻而居,每天抬头低头都粘一起,各自上学工作粘不了就密集写信。

  • 标签: 老照片 当代作家 青年时代 林那北
  • 简介:女性文学升温变热,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在文坛内外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作品,多数为女性创作。1950年代生的、60年代生的、70年代的女性作家群体,构成着一个完整的女性创作梯队,并成为市场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方面是文学整体局面的困窘,一方面是女性成为“注意力”文化的新宠,这种鲜明对比自然构成有意味的话题。

  • 标签: 女性文学 女作家 文学事业 写作特色 文学写作
  • 简介:<正>由"当代作家文丛"编辑部与国家级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作品版权在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发布,作品出版信息在《文学报》、《文化报》等知名媒体刊载,作品择优推荐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一、征稿内容: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书画等均可,编辑部可以代请名家作序。二、印制:采用时下流行轻质纸张印刷。三、书稿可用方格纸工整抄写或者打印、复印,电子邮件更佳,附200字内简介一

  • 标签: 文丛 当代作家 《文学报》 作品版权 纸张印刷 出版信息
  • 简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与他的海员们发现了新大陆之后,于1493年第一次归航时,既带回鹦鹉、南美貘等奇禽怪兽和日轮花椰子、玉米等异草珍果,甚至闪闪发光的黄金,同时也把一种可怕的疾病——梅毒带到了欧洲。医学研究证明,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染途径是混乱的性交。后来还发现,此病还会遗传,使下一代患上先天性梅毒。从那时起,梅毒传遍全世界,中国也难逃深受其害。有人引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中的描述:

  • 标签: 中国作家 梅毒 传染性疾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