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曲律知》是晚清民国问著名曲学家、戏曲史家及戏曲文献收藏家许之衡(1877-1935)的曲学论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并被当时北京大学用作曲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曲律知》的理论观念和治学方法体现了民初曲学对传统曲学和治曲的转型,它是民初特有的曲学生态环境的产物,为现代学人如何对待传统曲学理论提供了思路。

  • 标签: 曲学理论 民国初年 曲律 转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戏曲文献
  • 简介:沈心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投身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乐歌作品,并结集出版,是学堂乐歌运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唱歌集在诸多的地方反映了沈心对当时日本的学校音乐教育的经验、理念的借鉴和摄取。本文从乐歌的旋律、歌词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唱歌集的整体构成的特点等方面,考察了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教育对沈心的乐歌创作产生了何种影响。

  • 标签: 沈心工 唱歌 明治时期
  • 简介:目前文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标志的早期作品是胡适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和鲁迅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本文提出,在音乐领域,沈心1902年就开始了白话体歌曲的创作,早于胡适和鲁迅十五六年以上,在整个文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文章兼及对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进行简要梳理。

  • 标签: 白话文 白话文运动 白话体歌曲
  • 简介: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象征着学校建校传统及办学理念,更代表了学校的育人精神与教学追求。一代音乐巨匠沈心在交通大学工作的30余年岁月里,先后参与了六首校歌的创作。自1897年第一首校歌问世以来,这些校歌一直激励交大人要“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通过对六首交大校歌由来始末、创作背景的详实考证,向人们展示沈心先生在校歌创作上体现出来的崇高民族责任感和深厚音乐文化功底。高唱这些校歌,能够激励中华儿女永葆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积极意识,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贡献。

  • 标签: 沈心工 交通大学校歌 思想研究
  • 简介:中央音乐学院音团是学院初建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面向工农兵及广大群众进行音乐创作、表演和音乐辅导,并通过艺术实践和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出一批青年音乐干部人才。音团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文艺工作团的优良传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演出、慰问、培训等文艺宣传和音乐普及活动,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团员后大都成为我国几大文艺团体的业务骨干。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音工团 人员建制 演出实践 历史意义
  • 简介: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的《御制律吕正义后编》标志着乾隆鼎盛时期宫廷礼乐的最终形成,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代宫廷礼乐的经典。全编计一百二十卷。主要记载清代的宫廷典礼音乐。编内分祭祀乐、朝会乐、宴飨乐、导迎乐、行幸乐、乐器考、乐制考、乐章考、度量权衡考、乐问等10类。其“乐问”章,以问答形式穷研乐之奥意,言简而义赅。中国古代乐律之于,自来相互发明浑然一体,然言其理者众而推其数者鲜。是篇所论于理于数均属稀有,如律数推演中的“三天两地”之法,律数与“先天数”及“生成数”、律数与“三统术”之关系等,其道深矣。今拙笔不避浅薄之陋,试整理并以注,以期同志者共勉。

  • 标签: 律吕 周易 黄钟 三分损益 隔八相生
  • 简介:2018年12月29日,我们专访了四川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川音”)管弦系教授刘盾。针对我们提出的议题,谦和而热忱的刘盾教授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授教经验,就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大师级作品、教学理念的实践、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抽象而具象、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解困消惑,令我们乐智清朗,茅塞顿开。本文即是“专访”的综合性实录,以飨读者.

  • 标签: 教学理念 实录 经师 心得 人师 四川音乐学院
  • 简介:2010年5月15日星期日,芝加哥的美国波兰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伟大的波兰钢琴家伊格纳齐·简·帕德雷夫斯基(IgnaceJanPaderewski)琴声再现,他弹奏的优美音乐又在响彻大厅。

  • 标签: 独奏音乐会 琴声 留人 2010年 博物馆 芝加哥
  • 简介:本文研究在传统的手风琴伴奏形式因其较为单调而逐步被边缘化的现实形势下,著名手风琴演奏家龚男老师创新并推广了手风琴伴奏。他坚持以作品为中心,形成了契合歌曲的神韵、升华歌曲的情感、配合演唱的形式、发挥手风琴的特点、重视伴奏表演性的独特而创新的手风琴伴奏风格。他的手风琴伴奏艺术成就将对中国手风琴伴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手风琴伴奏 以作品为中心 龚易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