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网络匿名表达权与网络实名制之间冲突的本质在于,对表达自由的限制与对限制的限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匿名表达权既是公民表达权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网络匿名表达权不仅具有其现实的权利基础,同时也具有其特定的权利边界。

  • 标签: 网络匿名 表达权 权利基础 权利边界
  • 简介:<正>数年前,笔者于本刊发表了论文《元代的探马赤军》①。不久前,莲见节发表了题为《关于元朝兵制史上的“国人”和“诸部族”》的论文②,再度提出探马赤军问题。其中,对我的前文有所涉及。反省前文,也确有不足之处,故拟在本文中就探马赤军问题再作一些补充论述。

  • 标签: 探马赤军 蒙古人 部族 军队 元史 社会地位
  • 简介:以1906年《俱分进化》发表为标志,章太炎的历史观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章氏经历了从价值的绝对主义走向价值的相对主义的心路历程。本文试图对章氏历史观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主要特色作一探索,并揭示其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历史观 章氏 章太炎 经历 主要原因 思想转变
  • 简介:<正>胡适无神久为学人所忽视,至今未见专文研究。笔者在阅读胡适大量文章后,发现无神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几乎贯穿了胡适一生,影响了胡适一生,胡适尽管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却是一个比较坚定的无神论者。

  • 标签: 胡适 无神论思想 无神论者 进化论 基督教 重要组成部分
  • 简介:年鉴条目的规范化,是指年鉴条目的编写要有一个合乎年鉴性质、例式和基本内容、编纂工艺、文体文风、检索手段等标准,也是年鉴编纂应当共同遵守的总则。对此,许多年鉴同仁根据各自的年鉴编辑实践,围绕怎样写好年鉴条目这个中心,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理论探讨、发表论文,陈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经验。笔者根据几年来积累的年鉴编辑实践经验,认为当前若要进一步提高年鉴质量,就必须在规范年鉴条目上下功夫。

  • 标签: 年鉴条目 规范化 编纂工作 实践经验 选题选材 写作原则
  • 简介:本文系张玉麟教授遗著《唐宋八大家散文简评》的节选。张教授系我省修文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精通六书,有《限借臆说》及《先秦文学讲稿》等著作。张教授曾在我省教育界执教36年,原任中学教员、校长、贵州大学教授。解放后任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副系主任。

  • 标签: 唐宋八大家 中文系教授 文学讲稿 贵州文史丛刊 张玉麟 文学观点
  • 简介:律赋讲求声律,与“古赋”相对。它源于六朝骈赋,形成于唐代,并因“科举试赋”的制度而盛行于唐、宋、清三朝。律赋在韵律、平仄、句法、结构等方面,都有其特殊要求,因而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但各时代的律赋在程式上也不尽相同。律赋因科举而兴,科举以律赋为用,律赋对后来八股文的形式和作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律赋 科举 程式
  • 简介:我国古代只有句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点符号。现行的标点符号,是在我国原有的句读的基础上,参考各国所使用的标点符号,逐渐发展确定下来的。在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影响、曾经长时期被尊为经书的《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都没有标点符号,古人便把经书中这种不加句读符号的现象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把那些研究经书句读的人斥为不屑一顾的“章句小儒”,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则着意摹仿、刻意追求这种“文不加点”的做法。

  • 标签: 标点符号 社会生活 政治文化 《春秋》 《周易》 《仪礼》
  • 简介:在商品美学中,人们经常研究的是微观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美的设计问题,但往往忽略了宏观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设计问题。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微观产品,必须以必要的宏观产品作依托,本文仅从宏观产品美学设计的内涵和途径两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宏观产品美学设计的内涵及领域1、宏观产品的美学设计,广意上可理解为自然的美化。所谓宏观产品的美学设计是相对微观产品的美学设计而言的,就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整个自然环境的美化,具体讲,就是从美学的角度提出和考虑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问题。就是指根据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创造美的物质产品,绿化大地,保护环境和名胜古迹,防止公害,合理地进行城乡建设等。这些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的美化问题。宏观产品的美学设计,为什么可理解为自然美化?这是因为大自然作为广义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劳动和生产密切相关。任何微观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美化,具体讲都离不开一个国家、城市、地区环境的美化。以工厂来说,不仅整个厂区应该做到整齐清洁、绿树成荫,而且车间内部也应力求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色彩调和,机器产品安置井井有条,并尽量控制和减小噪音,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即使工作辛苦紧张,精神仍会感到愉快,获得

  • 标签: 美学设计 审美目标 审美价值 自然美 生态平衡 城市建设
  • 简介:1999年,笔者撰写了《道光十九年周恩来祖辈迁居淮安》一稿,发表于2000年1期《党的文献》;由周恩来纪念馆主办的2001年《丰碑》杂志上也全文登载。文章面世近十年,许多人对这篇文章做出了评价,有赞同肯定的,也有否定质疑的。近来,我又寻找了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了众多的周家亲属。对持否定意见的举证又进行了反复推敲、研究,经过深思熟虑后,

  • 标签: 淮安 迁居 周恩来纪念馆 《党的文献》 否定意见 《丰碑》
  • 简介: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 标签: 吐蕃 吐谷浑 民族关系
  • 简介:谣谚是人民群众的语言,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经验的媒介。中国文学传统观念中的民谣指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式完备的民歌,是合乐之曲,即乐歌。《毛传》曰:'曲合乐曰歌。'~①如《诗经·国风》中收集之民歌。另一种为与乐歌相对之徒歌,形式较前者简短,对声律的讲究亦不如前者。清朝杜文谰《古谣谚》所收之谣为后者。本文所讨论的民谣亦是以徒歌为主要对象。谚是一种俗语,《说文》认为,谚是一种

  • 标签: 世风略 唐代世风 谣谚唐代
  • 简介:左顺门通进渠道,原只为呈递专奏急务的题本而设。随着题本性质的转变,承接题本的左顺门亦正式成为与通政司并列的呈进渠道。左顺门渠道与题本制的关系密切。嘉靖之前,左顺门基本保持只接京内衙门题本的初始状态。万历之后,左顺门收本范围扩大,凡京官本章皆可由此投进。通政司和左顺门两处本章都需汇总于内廷的文书房,呈进御前。通政司和左顺门处理章奏的作业程序颇有差异,前者有开拆实封和副本备照之制,后者则无。这种差异与各自的起源有关。缘此不同,明人对前者多批评其泄露,对后者则多疑其隐匿。

  • 标签: 通政司 左顺门 文书房 题本 实封 副本
  • 简介:贵州建省以后,明政府为了巩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贵州大力发展社学教育.社学的兴起重丰富了贵州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明代 贵州 社学 基础教育事业
  • 简介:本文以魏初刘劭所著《人物志》中品评人物的标准,与魏晋思潮中“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的思想作一评比,以探讨《人物志》中审美标准对魏晋思潮的启发与影响。

  • 标签: 五行 建安风骨 才性论 正始玄风
  • 简介:在东亚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东亚人有必要重新审视东亚史.尽管东亚各国在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时,民族国家利益、社会生活习惯、宗教文化传统以及长期沿袭的成见根深蒂固,全球化新阶段的挑战和国际关系格局模式的转换加剧了已有的隔阂与矛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东亚人有着共同的命运、经历过共同的历史.无论东亚概念何时起源,东亚人的自觉早已孕育在东亚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中了.

  • 标签: 东亚多元一体 东亚共同体 建构过程 东亚史 律令制度 铜钱货币
  • 简介:《当代满族作家》出版了!我做为本书主编之一,感到由衷地喜悦与自豪.人围本书的满族作家53人,老中青兼顾、男女兼顾,地区兼顾、军地兼顾,创作文体兼顾.他们来自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台湾,跨越半个中国,基本反映了满族人口的居散情况.在53位作家中,除少数早逝者外,均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约占中国作协满族会员的一半).其中获国家级大奖的21名,曾出国讲学、访问的20余名,有作品译成外文的30余名.内女作家10人,约占20%,说明满族历来对女子进行同等教育.

  • 标签: 《当代满族作家论》 编辑手记 中国 抗战文学 满族题材 作家
  • 简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传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日凡筛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究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 标签: 宪法 最高法律
  • 简介:公元7世纪,随着藏文的出现,藏族教育由原始的口耳相传走向了文字。之后通过千百年的历史进程,藏族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较大发展变化。到20世纪上半叶时,传统的西藏教育基本分为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三种方式。相比而言,私塾一直是世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根基和源头。本文就西藏传统私塾教育的渊源与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探讨。

  • 标签: 西藏 传统私塾教育 学校分布 教学管理模式和规则
  • 简介:张承志的学术路子非常广阔,先后投身于考古学、蒙古史、中亚探查、回族与伊斯兰等分野,尤在“后《心灵史》”阶段,他用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学散文、学术论文及学术随笔等文体,将学术与人生结合起来。本文尝试从北方民族史及文化研究、回族与伊斯兰研究、考古学及古代交通史、学术思想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张承志的学术思想作一大略的述评,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及读者的关注。

  • 标签: 张承志 学术思想 北方民族史 回族研究 考古学 古代交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