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以两种稀土杂多配合物K15[Gd(BW11O39)2]和K17[Gd(CuW11O39)2]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电导法对其稳定性、溶解性进行研究,测试其在水中及运铁蛋白溶液中弛豫效率.结果表明这两种稀土杂多配合物弛豫效率远高于目前临床常用造影剂Gd—DTPA,是比较好潜在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候选化合物.

  • 标签: 钆杂多配合物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弛豫效率
  • 简介: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磷矾铁酸盐(NH3CH2CH2NH3)4[FeV8O12(HPO4)6(PO4)2(H2O)2]*5H2O,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4304(3)nm,b=1.0145(2)nm,c=1.8356(4)nm,β=90.15(3)°,V=2.6637(9)nm3,Z=2,最终偏差因子R1=0.0631,wR2=0.1874.

  • 标签: 二维层状磷钒 多金属氧酸盐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5H2O 晶胞参数
  • 简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HL酸常数(L=苯并咪唑,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以及二元配合物Cu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Cu(Bic)L+(Bic-=Bicine单电荷阴离子)稳定常数.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稳定性用△lgKCu=lgKCu(Bic)Cu(Bic)L-lgKCuCuL来表示.结果表明由于δ-π协同效应和疏水作用,三元混配配合物有较强稳定性

  • 标签: 三元混配配合物 BICINE 芳香氮碱
  • 简介:分别合成了U(Ⅵ)和Th(Ⅳ)与双席夫碱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HPMαFP)2pen形成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等方法测试,确定其组成为:[UO2(PMαFP)2pen]和[Th(PMαFP)2pen(NO3)2].对新配合物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抗菌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生物活性.

  • 标签: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邻苯二胺铀(Ⅵ)配合物 钍(Ⅳ)配合物 合成 表征 生物活性 双席夫碱
  • 简介:合成了通式为K10H5[Ln(PMo7W2VO39)2].nH2O(Ln-La^3+,Ce^3+,Pr^3+,Nd^3+,Sm^3+,Eu^3+,Gd^3+,Dy^3+,Yb^3)9种五元新型杂多配合物,并用元素化学分析,TG,ICP,IR,UV,31^1P,51V-NMR,ESR,XPS,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配合物仍保持Keggin结构,稀土元素处于配合物内界。借助TG-DTA,不同温度下IR,XRD水溶性实验考察了新配合物热解性质,得出了热稳定温度范围为400℃-500℃,为催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稀土元素 钼钨钒磷杂多配合物 KEGGIN结构 合成 热稳定性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优化了MX2(AsH3)2[M=Pd;X=Cl(1),Br(2),I(3)和M=Pt;X=Cl(4),Br(5),I(6)]基态结构,得到几何参数与实验结果符合.以基态几何为基础,将TD-DFT方法用于计算标题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属dx2-y2与配体所组成反键轨道为LUMO轨道,从而该类配合物具有d-d跃迁属性吸收带;在多数跃迁过程中,配体也有较大贡献.

  • 标签: 含时密度泛函方法 基态结构 电子吸收光谱 电荷转移 激发态性质 d^8金属配合物
  • 简介:运用G98W程序,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2,5-(Me3Si)2MeC5H2FeI(CO)2]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了配合物结构单元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线分子轨道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在能量上可作为结构单元而稳定存在.该结构单元为茂金属配合物合成、分子组装分析和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茂金属 从头算 电子结构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下,计算了45种苯砜基羧酸酯化合物量子化学参数。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描述此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模型:-lgEC50=3.02+6.24EHOMO-0.091μ-0.006P+1.22q(1)-6.67q(10),其中R=92,rsdj^2=0.82,F=42.0,q^2=0.79.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苯环和酯基取代基电负性越大,分子体积越小,毒性越大.该研究为探讨此类化合物急性毒性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苯砜基羧酸酯 急性毒性 密度泛函理论 QSAR
  • 简介:合成了三价态过渡金属取代钨硅杂多配合物αSiW11Mx-(M=MnⅢ、FeⅢ、CoⅢ)K(或Cs)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热稳定性、水溶液中酸碱稳定性、催化活性以及磁性,常温和变温(82K~272K)磁化率数据表明配合物具有顺磁性特征.

  • 标签: 稳定性 磁性 三价态过渡金属取代配合物 催化
  • 简介:利用直接法合成未见文献报道K8[ZnMg(H2O)W11O39]·15H2O,通过ICP,IR和XRD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配合物具有Keggin结构.采用化学热扩渗法对合成配合物进行稀土扩渗实验,经XPS测试表明,有微量钆渗进配合物体相,并与组成元素存在键合作用,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扩渗后试样导电率提高10^5倍,是一种优良固体电解质,有望成为具有实用价值功能材料.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稀土多元渗 导电性
  • 简介:含有ONO给体原子N-邻甲氧基苯甲酰基水杨酰肼配体与[VO(acac)2]在乙醇中反应得到钒(V)酰配合物VO[(C15H12N2O4)(OC2H5)].标题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0.89411(5)nm,b=1.0063(2)nm,c=1.0392(2)nm,α=110.171(7)°,β=95.219(3)°,γ=93.822(2)°;V=0.8692(2)nm3,Z=2,R1=0.0513,wR=0.1532.研究结果表明:钒原子具有扭曲四方锥配位构型,钒酰氧原子处在锥顶位置,配体3个给体原子与溶剂分子形成锥底平面.

  • 标签: 配合物 | 合成 晶体结构 氧化还原 钒酰配合物
  • 简介:利用Gaussian-94计算程序中B3LYP方法,在6-311+G(2d)6d基组下,对Si5,Si5H3,Si5H6,Si5Li3和Si5Na3原子簇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结果表明,Si5原子簇中最稳定具有D3h对称性结构中,位于同一平面上3个Si原子确实具有剩余成键能力,可以与3个H,Li,Na原子和6个H原子形成稳定化合物.研究还发现,虽然H,Li和Na都属同一主族,但它们与Si5原子簇中Si原子键连方式却不同,而且它们加入,对Si5原子簇'三角双锥'结构也有不同影响.

  • 标签: Si5H3 Si5H6 Si5Li3 Si5Na3 硅原子簇 结构
  • 简介:合成了一系列N-对位与间位取代苯氨基乙酸(RPhG)与Cr(Ⅲ)、Cu(Ⅱ)、Co(Ⅱ)、Ni(Ⅱ)配合物,测定了磁化率、电导及散射-反射光谱,着重考虑了各个光谱指派,计算出10D_q、B及β等参数,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心离子 乙酸过渡 取代苯
  • 简介:本文通过电化学测量(循环伏安法)和量子化学计算(CNDO/2法)对几种原子簇化合物[(MoS4)2FeL]3-(其中配位体L为O2CH3CN,O2,O)氧化还原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所得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阴离子还原皆为不可逆单电子转移过程.它们接受电子能力按如下次序递增:[(MoS4)2FeO2CH3CN]3-<[(MoS4)2FeO2]3-<[(MoS4)2FeO]3-

  • 标签: 氧化还原活性 Mo-Fe-S MoS4 eL 原子簇 单电子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