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I对EL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ELI患者研究诊断价值,分别行CT及MRI检查。结果CT的ELI病灶检出率低于MRI检出率。结论MRI诊断ELI的临床价值优于CT。

  • 标签: MRI 脑梗死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CT、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确诊的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表现。结果29例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股骨头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硬化和囊变,股骨头变形碎裂,关节半脱位,X线阳性率54%。41例CT检查表现为双侧或单侧股骨头内不同程度高密度硬化影,“地图征”,股骨头碎裂、囊变。关节半脱位,关节囊积液,积液波及髂腰肌,CT阳性率81%。23例MRI检查均见阳性表现,关节囊不同程度积液,股骨上段骨髓水肿,双线征。MR检查阳性率100%。结论X线平片可作为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常规检查,CT对绝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对早期病变及细微结构检查明显优于X线平片。MRI检查对病变敏感性明显高于CT,其对早期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维吾尔医异常体液质型的膝骨性关节炎MRI表现分析。方法对纳入标准2016年10至2018年5月本院骨病科住院部收治的57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维吾尔医辩证症候分型以MRI检查分析膝骨性关节炎不同维吾尔医异常体液质型的MRI特征分析。结果(1)半月板损伤以石膏状粘液质型的发生率最高与涩味粘液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滑膜增厚以异常黑胆质型发生率最高与石膏状粘液质型与涩味粘液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骨质增生在石膏状粘液质型的发生率最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骨性关节炎MRI影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不同维吾尔医异常体液质型的参考诊断依据。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维吾尔医证型 MRI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用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5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方法确诊。对比分析CT和MRI的征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形状、根蒂、囊壁、内容物、腹水、强化及淋巴结等各因素与其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黏液腺癌主要为长茄形,其长径为2.8~11.3cm,短径为1.6~5.4cm,长径/短径为1.6~4.8。边界不清晰的有46例。黏液性囊腺瘤则多为球状,其长径为2.1~9.4cm,短径为2.7~4.5cm,长径/短径为1.0~2.1,囊壁光整,边界清晰,强化均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囊壁、根蒂的光滑度和均匀度组间比较,经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在临床分为三类,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根蒂和囊壁的光滑度、均匀度和强化均匀性等对于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阑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I检查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患者52例,平均分成两组即MRI检查组(26例)和与其对照的X线检查组(26例),MRI检查组进行双侧骶髂关节MRI扫描,X线对照组采取盆骨X线平片扫描,并分析对比MRI与X线扫描的征象。结果52例患者中MRI检出率为86.0%,X线检出率为51.3%,Ⅰ至Ⅱ级患者均可显示关节软骨增厚、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Ⅲ至Ⅳ级患者有大范围的骨髓内脂肪沉积和骨质硬化。MRI在检出Ⅰ至Ⅱ级的病变率要比X线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显示出在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以作为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首选方案。

  • 标签: 脊柱关节病 骶髂关节炎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应用MRI与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实验组应用MRI诊断,对照组应用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显示MRI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均是临床常见诊断方法,均有各自优势与不足,应用MRI可将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提高,检查准确率高,可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诊断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MRI诊断 CT诊断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CT检查应用于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5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分别选用MRI与CT对鼻咽、颅底部位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颅底部位检出率与鼻咽部位检出率。结果与CT检查方式相比较而言,MRI检查方式的颅底部位检出率更高(P<0.05);与CT检查方式相比较而言,MRI检查方式的鼻咽部位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MRI应用于鼻咽癌检查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检查诊断工作中推广运用。

  • 标签: MRI CT 鼻咽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诊断检查中影像学特点,探索其诊断限度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120例经临床及DR、CT、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DR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CT及MRI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前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DR平片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及临床防治中有重要意义;CT及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分型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数字化X线摄影(DR)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在腮腺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分析纳入的3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腮腺病变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良性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处,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病灶边缘呈光滑平整状,且具有均匀的密度和信号;恶性肿瘤患者肿瘤位置腮腺深叶或者跨叶位置,可观察到不规则的病灶,且病灶边缘呈模糊状,具有不均匀的密度与信号;炎性与其他瘤样病变患者的病情均不相同。结论腮腺病变患者临床诊断时均可采用CT、MRI,这两种检查手段有着不同的诊断优势,实际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诊断方式。

  • 标签: 腮腺病变 临床诊断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素骨扫描与MRI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抽取52例,均经核素骨扫描与MRI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共查出阳性患者43例,后经随访有2例为假阳性,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查出阳性骨转移病灶115个,其中,MRI检出102个,核素骨扫描检出85个(P<0.05)。结论MRI与核素骨扫描都能发现肺癌脊柱骨转移问题,但相对来说,MRI诊断准确率要高于核素骨扫描,因此,应首选MRI作为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检出方式。

  • 标签: 肺癌 肿瘤转移 MRI 核素骨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9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前CT/MRI检查结果均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病理显示,良性13例,恶性16例;根据组织起源分叶组织肿瘤12例、淋巴瘤10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到93.1%(27/29);组织学分型诊断准确率为55.2%(16/29)。结论应用CT/MRI诊断腹膜后肿瘤,能较为直观清晰的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周边组织情况,且可对部分成分进行有效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CT/MRI检查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MRI影像学检查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RI进行扫描诊断,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经MRI诊断,共检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33例,定性和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其中,髓外硬膜下病变20例(涉及10例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畸胎瘤)、硬膜外病变7例(涉及2例淋巴瘤,3例髓核突出,1例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浆细胞肉芽肿)、髓内病变6例(涉及4例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和1例血管母细胞瘤)。结论经MRI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不仅能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且定性准确率高,是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MRI影像 椎管内占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研究DNT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MRI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等情况。结果13例临床均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13例患者的病灶均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以额顶叶最多见,9例病灶形态呈典型的三角征;9例患者肿瘤内均见到多发囊变区及等信号分隔,11例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3例有轻度强化。结论DNT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判断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标签: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磁共振成像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的低频振幅比率(fALFF)技术对首发原发性癫痫患者治疗前后脑部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6例首发原发性患者作为疾病组;再根据疾病组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选取16例相符合的正常人作为健康组。对两组人员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嘱疾病组患者按规律吃药,16周后再次进行磁共振检查。计算出每位参与人员的全脑低频振幅比率,将疾病组治疗前后的数值分两次与健康组数值进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首发原发性癫痫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左侧颞顶下小叶激活脑区的范围变大;左侧角回、双侧后扣带回的异常激活脑区范围变小;双侧丘脑的异常激活脑区消失。结论R-fMRI的低频振幅频率为研究原发性癫痫患者在治疗前后脑部功能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也为了解该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理念。

  • 标签: 首发原发性癫痫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8例急性病毒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CT及MRI检查可见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实质异常强化、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胆囊壁增厚水肿以及腹腔积液,急性普通型肝炎的腹腔积液以及胆囊受累程度均显著轻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具有特殊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与病情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病毒性感染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先后实施MRI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结果MRI与CT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神经根受压的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钙化和椎间盘积气的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CT的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和硬膜囊受压的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MRI的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P<0.05)。MRI的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7%,明显高于CT的79.7%(P<0.05)。结论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MRI的检查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两种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MRI CT 腰椎间盘突出 准确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评价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2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MR增强扫描,分别在25s及130s行胸部扫描。记录病灶病灶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治疗后未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及治疗后空洞最大内径之和。在磁共振工作站分别测量病灶面积、治疗后病灶未强化区面积及空洞面积。使用均数间方差检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例中18例(66.67%)表现为周边强化的偏心性空洞病变;7例(25.93%)表现为无空洞坏死病灶;1例(3.70%)表现为周边强化的无空洞病变;1例(3.70%)表现为混杂强化。治疗后病灶未强化区面积占病灶面积的77.51%。病灶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治疗后未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及治疗后空洞最大内径之和分别为(3.67±1.73)、(4.11±1.63)、(0.86±1.27)、(3.62±1.60)、(2.31±1.9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61,p<0.001)。治疗后病灶最大单径之和与治疗前病灶最大单径之和无显著差异(p=0.331>0.05)。治疗后病灶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明显小于治疗前病灶最大单径之和(p<0.001)。治疗后病灶未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与治疗后病灶最大单径之和无显著差异(p=0.278>0.05)。治疗后病灶未强化区最大单径之和大于空洞最大内径之和(p=0.004<0.05)。结论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治疗后病灶大部分发生了坏死,MRI增强扫描能反映肺癌的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是评价肺癌微波消融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肺癌 微波 消融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基底动脉尖综合症使用MRI与减影C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2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症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与减影CTA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例患者后循环动脉存在异常,后循环动脉异常比例为90%(18/20)。MRI结果显示,18例患者颅脑内,存在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脑组织缺血病灶以及梗死病灶,病灶发生率为90%(18/20)。病灶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同减影CTA联合使用,CTA上显示出颅脑内的病变部位发生血管病变。结论对于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患者使用MRI与减影CTA进行诊断,其诊断效果显著且实用性强,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到临床。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MRI 减影CTA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482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MRI表现诊断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48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MRI诊断、关节镜、手术或者临床确诊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回顾性分析本次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作为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的检查方式,MRI不仅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极高的特点,还能多序列、多方位以及多参数地成像,此外,还能将膝关节的关节骨质、韧带、积液、关节软骨以及半月板等清晰显示出。结论在膝关节积液、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的临床诊断中,MRI的敏感性较明显;此外,还能将关节软骨与骨质囊变、增生的情况显示出,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MRI诊断 膝关节 骨关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