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予以术前药物米非司酮使用,探讨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行LUM的124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62例,其中实验组在行LUM之前使用药物米非司酮预处理,对照组在行LUM之前不予米非司酮预处理,比较两组术前肌瘤实际直径以及围术期相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和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米非司酮预处理,可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结论对行LUM患者予以术前药物米非司酮的良好使用具备良好临床效果,因此可以将该种药物在临床中进行宣传以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米非司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就我院2015年2月~2015年5月需要进行清洗处理的6000件手术室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取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方式进行清洗、消毒,集两组处理后手术室器械的合格数目以及手术医生对于器械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以及器械数量的准确性、医生对于器械清洗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 手术器械处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6万方数据库中与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骨肿瘤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主题内容与骨肿瘤三维重建相关、针对性较强、相关度高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较为陈旧的文献,综述和Mete分析类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骨肿瘤,其中多平面重建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的改变、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最大密度投影及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和容积漫游技术能立体显示骨改变;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和容积漫游技术在增强的基础上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静脉和肿瘤血管。

  • 标签: 骨肿瘤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肿瘤予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72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基本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MRI诊断,观察组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检查。观察两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结果可知,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误诊概率为5.56%,漏诊概率为0,较对照组指标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应用于骨肿瘤患者中,临床价值较高,可准确检出病情,避免漏诊、误诊等现象贻误病情。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后处理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样本选择我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55例,以2015.10~2016.10为样本选取时段,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并行MRI检查,对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与MRI诊断准确率(70.9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诊断准确率(89.09%)显著提升,2组比较存在P<0.05的差异,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将诊断准确率提升,在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骨肿瘤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盆底重建术后合成网片或吊带相关疼痛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并观察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盆底重建术后合成网片或吊带相关疼痛需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共纳入54例患者,患者再次进行手术为阴式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观察对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4例患者在初次进行盆底重建术后均出现相关疼痛症状,疼痛类型为特定部疼痛(下腹、会阴)、性交疼痛和排尿或排便疼痛。54例患者中有37例合并并发症的发生,其中33例为阴道出血及排液,4例为性交不适。54例患者中,初次手术至疼痛出现的时间为0~45个月,平均时间为(25.61±6.45)个月。再次手术的时间为30~200min,平均时间为(94.61±37.61)min。再次手术后52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出现减轻,2例患者未出现疼痛减轻或减轻后出现疼痛复发;54例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42±2.61)分,在术后VAS评分为(1.02±1.64)分,术前评分较术后VAS评分出现降低(t=17.641,P<0.01),术后患者的PISQ-12评分较术前出现提高(t=25.01,P<0.0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重建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症状,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时可根据情况选择阴式或腹腔镜进行网片或吊带去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合成网片 吊带 疼痛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84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分别给予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实验组)和DR平片(对照组)进行检查诊断,观察其诊断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经手术解剖诊断其骨折124处,其CT检出122处,DR平片检出95处,实验组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脊椎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检查准确性较高,且检查方式快捷方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创伤性脊椎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膀胱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妇科手术后输尿管远端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宿迁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行腹腔镜下膀胱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处理6例妇科手术术后输尿管远端损伤患者.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8岁(24~65岁),左侧输尿管损伤4例,右侧输尿管损伤2例.输尿管损伤与修复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45d(3~90d),体质量指数为25kg/m2(20~28kg/m2),输尿管平均缺损长度为4cm(3~7c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为133min(90~210min),平均手术失血量是95ml(70~150ml).术后平均住院8d(5~11d),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6~26个月).患者拔除尿管前均行膀胱造影检查,所有患者无吻合口渗漏.所有患者双J管留置时间均为6周.3个月随访IVU显示患者肾脏积水均部分缓解.结论腹腔镜下膀胱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妇科手术后输尿管远端损伤安全、有效,可以满足输尿管膀胱无张力吻合,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膀胱再植 膀胱腰大肌悬吊 输尿管损伤
  • 简介:摘要城市自来水水质的优劣,不但直接关系到所辖区域的群众和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还会对所辖区域的经济、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2017年8月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我部城区自来水公司的两条直径为500mm、600mm过河主管道被大水冲断,从而引发供水故障,导致我部全程停水。为保证居民正常饮水及饮水安全,某场站卫勤保障官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抢修两条过河主管道,并在认真分析暴雨过后的水质污染情况的基础上,加大处理力度,快速解决了暴雨导致的水污染及灾后疫情问题,保证了我部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饮水安全。

  • 标签: 某场站 紧急处理 突发自然灾害 供水水质异常 事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 2016年 6月期间在我院行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共 75例,术中形成血栓事件 8例,血栓发生率 10.6%。分析术中血栓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以及预后。应用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导致血栓形成和手术者操作技巧及手法、 LVIS支架打开情况、载瘤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支架覆盖区域血管弯曲程度,支架末端所处血管弯曲情况,及动脉瘤本身条件等等有关,发生术中血栓事件,必须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动脉瘤进行致密填塞同时避免血栓继续形成,并且溶解已经形成血栓。多数术中血栓形成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LVIS支架 支架内血栓 替罗非班 支架辅助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诊断隐匿性骶尾椎骨折的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疑似骶尾椎骨折患者40例,这40例患者通过开展DR检查没有发现骨折,进而为其开展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涉及到VR(容积再现)、CPR(曲面重建)、MPR(多平面重建)等相关重建方法,并组织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重建图像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重建,诊断出骶尾椎骨折患者34例,检出率为85.0%。结论在为隐匿性骶尾椎骨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技术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容积扫描 后处理重建 骶尾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ug/kg于10min恒速输注完,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恒速输注10min。观察术后2h、6h和24h恶心呕吐发生有无及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后6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2h、6h和24h恶心呕吐程度评分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术后恶心呕吐 预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后的患者采用米诺环素后处理预防早期心律失常,探究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的患者共98名,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9名,观察组患者4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诺环素后处理对溶栓进行处理。结果分别记录治疗后1周和4周后患者的心功能检查结果,两组患者1周后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4周后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的峰值,治疗后24小时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后的患者采用米诺环素后处理预防早期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诺环素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律失常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内(简称: PACU)患者发生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情况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 2012年 1月至 2016年 6月为期,共选择患者 1446例肩关节镜全身麻醉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中青年组、幼年组。分别记录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ACU患者中呼吸系统并发症率为 5.26%( 76/1446),发生率最高的是低氧血症;循环系统并发症率为 14.25%( 206/1446),发生率最高的是高血压。老年组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和幼年组( P< 0.05)。结论: PACU期间患者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呼吸系统并发症,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护士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安全。

  • 标签: 肩关节镜全麻手术 PACU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给观察组患儿给予20mg/(kg?d)的左卡尼汀,7d为1疗程,给对照组患儿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l)的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带管时间、以及ICU的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在T1~T4时的血浆cTnl浓度和CK-MB的活性都有所降低(P<0.01),术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用量明显减少,带管时间和ICU的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左卡尼汀预处理有效地减少了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酶的漏出,很好的保护了患儿的心肌,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左卡尼汀预处理 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心肌保护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短期低压缺氧预处理(hypobarichypoxicpreconditioning,HHPC)与常压缺氧预处理(normobarichypoxicpreconditioning,NHPC)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导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的保护效应。方法48只雄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区组随机划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低压缺氧预处理组(HHPC组)和常压缺氧预处理组(NHPC组),分别采用小动物低压舱与低氧混合气法模拟5000m高空缺氧环境进行缺氧预处理,4h/d,连续7d。7d后分别在地面条件和低压舱5000m急性暴露时进行衣架实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定位与变化。结果①衣架实验得分、从衣架上掉落的潜伏时间显示,暴露高度(地面条件和5000m急性高空)、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到达水平部末端的潜伏时间提示暴露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HPC、NHPC组脑组织HIF-1α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NHPC组增加比HHPC组更为明显(P〈0.05)。③免疫组化蛋白定位显示,HIF-1α蛋白棕黄色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阳性细胞数量NHPC组〉HHPC组,而HHPC组〉CON组。结论5000m急性高空缺氧可明显降低各组小鼠的协调运动能力;HHPC、NHPC均能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产生防护效应,但NHPC组比HHPC组在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时表现出更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其保护效应的差异可能与NHPC脑皮质HIF-1α表达水平相关。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急性高空缺氧 协调运动能力 缺氧诱导因子-1Α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