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症,近年来,中医中药在对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复方制剂的研究和外用方法的治疗,目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补肾添精,生髓强骨法,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使破骨细胞的活动减弱;或直接促成成骨细胞的增殖或分化,使成骨活动增强。健脾益气,生髓强骨法使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明显升高。活血祛瘀,补肾通络法可以降低骨代谢异常旺盛水平,防止骨量流失。外用擦剂、针灸、推拿、热敏灸等是无任何毒副作用,舒适而无痛苦的方法。这几种内治外治不同偏重点阐述了中医对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和药理研究。论述了中医的独特性和博大的系统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显现出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 补肾 益气 活血 外用
  • 简介:当今,男性OP日益引起社会重视,但现代医学仍无较多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应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归纳总结了男性OP的辩证论治、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药物治疗。同时针对老年男性OP特点,对其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提出并探讨了中医防治措施,并根据老年男性OP生物力学要求,探讨了手术方式的选择,介绍了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 标签: OP 老年男性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并发症 传统医学
  • 简介:通过检索2013年至2018年2月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primaryosteopototicpain,POPP)的文献,按照中医疗法和作用机理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结果提示国内外治疗POPP的中医疗法主要集中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针刀、手法复位和健身气功等10个方面,中医治疗POPP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且中医与西医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趋势性越来越明显。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方法、干预措施、指标测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今后逐渐形成规范化的POPP研究指导策略,以期为中医治疗POPP提供更加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今后本病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思路。

  • 标签: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症 疼痛 治疗进展 综述
  • 简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雌激素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是危及中老年妇女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骨质疏松的一种常见类型。PMOP是以绝经早期高骨转换为特征,表现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小梁骨大量丢失。其结果是骨密度减低,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雌激素替代疗法(ERT)被认为是治疗PMOP的有效方法,但ERT长期应用的依从性较差,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中医领域对PMOP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将中药防治PMOP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防治 实验研究 雌激素替代疗法 PMOP 雌激素减少
  • 简介: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90.47%。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敛生活习惯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极易发生便秘,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严重时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晕、烦躁等症状,若不及早干预,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2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下预,减少了便秘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护理干预 便秘 2009年 骨科患者 排便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期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的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且两组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期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之一。本文作者总结自己多年社区护理中的工作经验,提出通过健康教育使骨质疏松症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运动及科学锻炼,从而降底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其并发症,维护病人身体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预防干预 老年 社区护理
  • 简介:近年文献提及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与骨及软骨组织中钙分布有联系。鳗鱼降钙素能提高骨质疏松病人骨密度亦有不少报告。为此本组采用益钙宁对同时伴有心瓣膜钙化或前列腺钙化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作干预治疗。企望能推迟内脏器官异位钙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钙化 老年人 益钙宁 干预治疗 异位 老年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补肾壮骨冲剂组和阿仑膦酸钠组,分析在药物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00~9:00抽取禁食12h后空腹肘静脉血3ml,3000r/min即时离心5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的含量。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骨密度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除腰椎外,其余各部位的骨密度都明显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两组在治疗后的各项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均可在提高骨密度同时减低肠源性5-HT浓度,与Ulrike提出的"肠源性5-HT与骨密度成负相关"这个结论相符。

  • 标签: 5-羟色胺 骨密度 补肾壮骨冲剂 阿仑膦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