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从宁静的波罗的海,到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脉,飞过辽阔的欧洲大陆,黛力新带着”童话王国”特有的快乐,来到这片美丽的国土,和大家分享着健康的新理念,让曾经的忧愁与焦虑都化作自由的空气随风而散;而她也迎来了在中国的十周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她期待着与您起分享快乐时光,见证个个美妙瞬间!

  • 标签: 新中国 黛力新 系列活动 摄影 欧洲大陆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颞部开颅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双额颞部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治疗后中重度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该术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颞部开颅 去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目的: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理论实践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体化")教学并探讨其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临床场景学习"的理实体化教学,从师、生两个角度评价课程整合背景下传统教学与理实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结果:对理实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总体测量评分,师、生得分分别为(3.15±0.13)分、(3.04±0.33)分,处于很好水平,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良好的课程整合大背景下,理实体化教学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师生动员、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及沟通能力锻炼、师资要求等方面尚须进步深入。

  • 标签: 课程整合 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育环境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1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方案治疗。化疗效果按照肿瘤可计算MRI增强范围评价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至再次进展之间KPS、QOL评分改变。不良反应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结果11例患者全部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疗效评价,总体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0例,缓解率(RR)为90.9%(10/11),DCR为100%(11/11);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6.5个月。贝伐单抗联合TMZ所致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66.3%)、骨髓抑制(43.2%)、肾损伤(39.0%)、高血压(27.3%)常见,本组多为Ⅰ、Ⅱ级(35.93%),很少Ⅲ级(2.60%),无Ⅳ级;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及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TMZ化疗对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高,是种可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贝伐单抗 高级别胶质瘤 联合化疗
  • 简介:2011年中华国际腔镜-内镜外科大会暨第九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将于2011年5月20至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同时将召开编委会。此次大会由《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主办,本刊编辑部及组委会诚邀各位同道参加。

  • 标签: 腔镜外科 微创外科 内镜外科 国际 北京 中华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各级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护理安全问题的认知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强化安全管理,改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16所不同级别的养老机构的1025位老年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有98.5%的老年人认为安全问题非常重要;认为人住养老机构后容易发生如跌倒(占21.1%)、皮肤压伤、走失等不安全问题;认为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主要与预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护理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有关;同时调查还了解到只有26.4%的老年人或照顾者了解如何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知识;有38.1%的被调查者否认获得过预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结论:各级养老机构应从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安全方面的认知特点人手,充分了解影响医疗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满足老珲人对预防安全问题的服务需求,从而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护理安全 认知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人所有关于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版本5.0.1)评定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5.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共1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OR=1.83;95%可信区间:1.09~3.06;P〈0.05);②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可信区间:0.47~1.06;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激素治疗。虽然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对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医院来说,护理只有与医疗、检验等其他专业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院长是否能够把护理工作放在个重要的位置,以及院长对护理工作的管理思路直接影响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专业的发展。在5·12护士节来临之际,本刊编辑部精心组织了组文章,献给广大的护理同仁。其中有医院院长撰写的文章,也有本刊记者的独家访谈。内容涉及护理管理理念、护理学科建设、护理管理体制、护士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希望帮助广大护理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拓宽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 标签: 护理管理体制 市人民医院 医院院长 医院管理人员 护理工作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
  • 简介:对于成组设计元定量资料,人们常用成组设计元定量资料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事实上,这里所提及的常用的假设检验都属于般的差异性检验方法。然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有3种特殊的假设检验方法,即非劣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本文将介绍这3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检验效能 定量资料 成组设计 假设检验方法 非劣性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实施支架置人术前及术中的脑保护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1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流阻断耐受试验,对2例重度不能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术前进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对2例相对不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支架置入术。术中采取减少脑血流阻断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等各种有效脑保护措施,防止缺血事件的发生。术后通过弥散加权MRI(DWI)检查及缺血性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评估脑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出现过性失明1例,出现永久性缺血神经症状1例。术后24hDWI阳性率为50.0%,多为小于1-2mm小病灶散在分布。术后颈动脉血管扩张达90%以上8例,70%~90%4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缺血耐受程度及血流特征,术中有效缩短血流阻断时间及防止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脑保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侧颈动脉狭窄伴有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永久性缺血事件发生。

  • 标签: 对侧颈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脑保护措施
  • 简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虽然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能正确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极高。部分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或主要表现的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脑炎或脑血管病而延误治疗。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 简介:背景和目的:本指南提供有关各种确定和潜在的卒中危险因素证据的概述,并提供降低卒中风险的推荐。方法: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每位作者先前在相关课题领域中的工作提名,并经美国心脏协会(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涵盖时间段为2001年最后次回顾发表到2005年1月),参考先前已发表的指南、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概括现有的证据,指明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标准的AHA标准做出简明的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在撰写过程中均有很多机会对推荐进行评论并认可这份声明的最终版本。在AHA科学咨询与协调委员会批准之前,本指南已进行过广泛的同行评议。结果:对评价个体首次卒中风险的流程图进行评价。根据进行干预的可能性(不可干预、可干预或潜在可干预)和证据的强度(证据充分或证据不太充分)。对首次卒中的危险因素或风险标记物进行分类。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出生体重低、人种/种族和遗传因素。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主动或被动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和体脂分布。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升高、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升高、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卒中级预防的资料进行回顾。结论:有大量证据确定增加首次卒中风险的各种特殊因素和提供降低这种风险的策略。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卒中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NO供体DEA和SNP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L-型钙电流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L-型钙电流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进行记录。结果DEA和SNP这二种NO供体的主要效应为抑制作用。3mmol/LDEA可抑制L-型钙电流,当电压去极化至10mV时,电流被抑制了29%。SNP对通道也主要起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当用NEM预处理以阻断S-亚硝化通路后,SNP仍对L-型钙电流产生相似的抑制作用,表明S-亚硝化机制不参与该调控作用。用10μmol/L,ODQ预处理以阻断cGMP途径后,SNP仍对通道有抑制作用,表明存在另种非cGMP通路的抑制性机制。结论上述结果表明.N0供体DEA和SNP对海马神经元L-型钙电流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与cGMP途径和S-亚硝化修饰无关的途径。

  • 标签: 一氧化氮 L-型钙通道 海马 膜片钳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囊状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1例应用LVIS支架行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术后即刻图像及复查DSA图像,评估LVIS支架在动脉瘤支架辅助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破裂动脉瘤20个(28.2%),未破裂51个(71.8%);前循环动脉瘤56个(78.9%),后循环动脉瘤15个(21.1%);术中血栓事件4例(5.6%)。栓塞后即刻改良Raymond分级:1级39个(54.9%),2级13个(18.3%),3a级11个(15.5%),3b级8个(11.2%);其中破裂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14个(70.0%),未破裂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25个(49.0%),前循环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33个(58.9%),后循环动脉瘤改良Raymond分级1级6个(40.0%)。术后半年DSA复查29例(40.8%),其中改良Raymond分级较栓塞后即刻造影级别改善7个,占2级、3级动脉瘤(32个)40.6%(3b级→1级4个,3a级→1级1个,2级→1级2个),变差2个(2级→3a级1个,2级→3b级1个)。术中发生血栓事件共4例(5.6%),术后复查DSA发现载瘤动脉狭窄2例,占复查例数6.8%。结论LVIS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安全、有效,但术中血栓事件及术后载瘤动脉再狭窄亦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LVIS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  1文献检索  根据研究检索策略,共筛选了3个关于缺血性卒中的CT灌注和CT血管造影应用的研究(发表了4篇文章).还有个可能相关的试验以摘要的形式发表,我们联系了作者以确定是否有后续的论文发表.根据证据水平,系统剔除了2个试验设计不明确的研究,个单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和个对照研究被纳入最终的系统评价(表1),它们分别发表于2001和2004年.……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溶栓治疗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n)部位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部位的致性。方法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43例aSAH患者,按入院CT所示出血部位分为左势、右势及对称出血,再将复查CT所示DCI部位分为左侧、右侧及双侧,比较两者的致程度。结果SAH位置分类示左势出血16例,右势出血15例,对称出血12例。DCI部位分类示,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16例。两者致的病例共21例,占48.8%;经致性检验结果示Kappa值为(0.235±0.112),小于0.4,两者吻合度较差。结论DCI发生部位与SAH位置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脑动脉痉挛可能并非DCI的唯致病因素。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迟发性脑缺血 一致性
  • 简介:本刊于2006年第4期279页的“论著”栏目刊出彭化生医生“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干预研究”文之后,收到于德林医生的来信,对文中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的选择以及数据计算结果等内容提出质疑。作者亦对此予以回复。我们现将来信及作者回复公之于众,并邀请本刊编委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超声科华扬教授对该文进行审读且予以,点评,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 标签: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读者来信 药物干预 高血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超声检查指标
  • 简介:目的评价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调控的疗效,对比其改善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效力的差异.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匹伐他汀组40例,接受匹伐他汀治疗,每晚2mg,其中前循环梗死23例,后循环梗死14例,分水岭梗死3例;阿托伐他汀组3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晚10mg,其中前循环梗死16例,后循环梗死14例.从入组开始治疗共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末随访,记录疗效观察指标(血脂水平、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安全性观察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心电图),神经功能观察指标(NIHSS和mRS评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6个月后,匹伐他汀组LDL-C显著下降(t=4.01,P<0.01),下降幅度为18.5%,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为21.0%(t=4.56,P<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1.92,P=0.059).匹伐他汀组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所减少(t=1.92,P=0.063),并且软斑数量有所减少(χ2=0.33,P=0.8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尿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转肽酶以及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低LDL-C的作用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远期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可用于IS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降血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