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最近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药物通过雾化吸入疗法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雾化吸入疗法借助其优点,已成为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雾化吸入疗法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进展
  • 简介:目的:拓展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提供新方案。方法:通过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Pubmed、CNKI等数据库,收集1999-2015年关于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的文献。结果: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等方法,发现他汀类药物在COPD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结论:他汀类药物对COPD有潜在治疗作用,可改善肺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他汀类药物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究术后脑肿瘤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治疗疗效。方法58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术后脑肿瘤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参芪扶正注射液 脑肿瘤 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用于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的脑神经保护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颞颧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病理情况、眼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的行为能力、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膜瘤(8例)是临床病理中最常见类型,眼肌运动神经功能1级者(12例)显著多于治疗前1级者(4例);Karnofsky表现评分,90分者(10例)和80分者(8例)显著多于术前90分者(0例)和80分者(2例);10例肿瘤全部切除,8例肿瘤近似全部切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未出现1种以上;术后随访期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死因在于肺衰竭。结论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治疗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脑神经,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 海绵窦眶尖肿瘤 脑神经保护 临床效果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的表面修饰作用会对载体的穿透能力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叶酸配体和细胞穿膜肽分别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在堆积法建立的肿瘤球模型上实时分析细胞靶向和细胞穿透作用对于纳米脂质载体的肿瘤穿透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穿透肽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不论是从穿透深度还是强度上,在穿透早期都具备更好的穿透肿瘤球能力。

  • 标签: 纳米脂质载体 肿瘤球 堆积法 叶酸 细胞穿膜肽
  • 简介:目的:探讨丹皮酚(Pae)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构的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气管内直接刺激的方法复制COPD气道重构模型,并以丹皮酚(75、150、300mg/kg)灌胃治疗8周,另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对照组。以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纤黏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氯胺T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组织中TNF-α、IL-8、IL-6含量。免疫组化图片利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气管上皮下胶原面积。结果:丹皮酚可降低模型动物血清和肺脏中的MDA、IL-8、TNF-α、LN、IV-C、Hyp的含量,升高GSH、SOD含量,抑制中小径支气管上皮下增生。结论:丹皮酚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中小径气道上皮下增生实现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重构。

  • 标签: 丹皮酚 干预 气道重构
  • 简介:1例肝硬化并发多种疾病的男性患者,因腹膜炎入院.给予利尿、抗感染治疗好转后,相继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上呼吸道感染.药师全程参与药学监护,对治疗肝腹水的抗生素用药方案予以优化,弃用加重肾负担的左氧氟沙星,单用头孢地嗪;对肝性脑病行降血氨药剂量调整,增加门冬氨酸鸟氨酸用量;鉴别发热为止血药(氨甲苯酸+酚磺乙胺)引起的药物热;建议对上感引发的左下肺炎采用高级别抗菌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所提建议均被医生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药学监护 肝硬化 肝性脑病 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因子的影响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西医治疗,并给予相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清热化痰中药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病症均减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t=3.50,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4、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t=3.67,3.03,4.51,3.89,P<0.05)。结论清热化痰方治疗AECOPD痰热蕴肺证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中药成分抑制了体内的炎症因子的产生及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痰热壅肺 临床疗效 血清因子
  • 简介:目的对于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恢复后期的患者,通过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其在改善角膜刺激症状和促进角膜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眼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处理后,采用临床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治疗组在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的同时加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比较2组患者角膜刺激缓解症状和角膜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术后1周行角膜荧光素检查,治疗组溃疡创面愈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的时机合理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细菌感染性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能有效的促进角膜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等优点。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软性 亲水性 感染性角膜病变 细菌性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s)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TNF-α的诱导作用及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抗TNF单抗)对其的影响,探讨TNF超家族参与牙周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HPLFs培养至第6代,加入不同浓度的脂多糖(0、0.1、1、10、100μg/mL)培养24h,分为命名为Z0组、Z0.1组、Z1组、Z10组、Z100组,并取Z1组浓度的脂多糖,在加药的同时加抗TNF单抗75μg/mL(Z1+75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或Westernblot法测定TRAIL和TNF-αmRNA或蛋白的表达。结果:Z1组、Z10组HPLFsTRAIL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Z0组或Z0.1组(均P〈0.05),Z1组与Z1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100组显著高于Z0组(P〈0.05)且与Z0.1组、Z1组和Z1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1组或Z10组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Z0组或Z100组(均P〈0.05);Z1组与Z10组之间,Z0组、Z0.1组和Z10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LFsTRAIL蛋白的表达水平在Z100组0.05)。抗TNF单抗治疗后TRAILmRNA及蛋白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Z1组(P〈0.05和P〈0.01)。TRAIL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19,n=30,P〈0.01)。结论:HPLFs经脂多糖诱导后,其TRAIL和TNF-α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且随脂多糖的浓度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种诱导作用能被抗TNF单抗所抑制。

  • 标签: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TRAIL 脂多糖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
  • 简介:近30年来,他汀类药物从单一的调血脂药,发展成为一类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的基石治疗药物,在心脑血管一级、二级预防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疗效。临床ASCVD定义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脉或其他动脉血运重建、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动脉疾病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临床应用现状 动脉血运重建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心绞痛 二级预防
  • 简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临床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直接或间接负担的最大份额。与2型糖尿病共存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则为明确的CVD危险因素,且糖尿病本身则为独立风险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人群在预防或延缓CVD进展方面,控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获得明显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疾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 临床糖尿病 CARDIOVASCULAR 致命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