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简述了苏北褶皱构造的地质概况、地热地质条件,确定该区域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基于井温测量、热导率测试数据,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Tough2软件分别对洪泽复式背斜、黄滕沟背斜及圩中背斜3条剖面进行了地温场模拟,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深部热储的预测温度在73℃-120℃,往深部钻进有望获得温度更高的地热水。较薄的地壳厚度和较浅的居里等温面埋深构成了研究地温偏高的深部地质背景,构造断裂带及其交汇带的热水深部循环也是造成该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局部热异常的主控因素之一。

  • 标签: 地温场 地热资源 地热田 温度模拟 地温梯度 影响因素
  • 简介:采用水平分辨率为0.5km的WRF-CLM3-5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及其周边地区(46.8°N~48.75N,132°E~135°E)2011年7月19-20日的大气边界层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物理特征,以及2011年6月6~8日、7月18-20日和8月26-28日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WRF.CLM模式可以较精确地反映研究沼泽及其周边农田的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差异,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湿地上空气温低于周边农田约1~3℃,相对湿度比周边区域高4%~8%;湿地上空呈现“冷湿岛”中心,相对湿度随高度先增加后降低,高度界线可达9001500m;日落后,沼泽降温增湿作用逐渐削弱,0:00~2:00,沼泽与周边区域近地层都发展有较强的逆温层,厚度可达600m,与之相对应的相对湿度则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影响高度在400-800111。夜间,沼泽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于白天,低空风速小于高空风速;白天午后风速梯度最小,夜间逆温层顶出现低空急流中心。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大气边界层高度模拟结果显示,夏季沼泽晴天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白天边界层发展高度大于夜间,最高值出现在13:00左右,高度可达约1900m。

  • 标签: 沼泽 大气边界层 气温 相对湿度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简介:应用Landsat7ETM+遥感数据与同期野外实测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基于多季相遥感影像,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芦苇分布数据,建立芦苇LAI最优估算模型,并进行其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总面积为38200hm2,占保护总面积的29.5%,其中,缓冲的芦苇面积为16200hm2,实验的芦苇面积为11900hm2,核心芦苇面积为10100hm2;以遥感影像缨帽变换(TC)后的绿度(GREEN)分量、ETM+第5波段饵;)和第3波段饵,)为白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为芦苇LAI反演的最优估算模型(p〈0.01,R2=0.741)。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芦苇LAI介于0.12~5.85之间,呈现东高、西低和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保护核心的芦苇LAI最均一,实验的芦苇LAI空间变化最明显。

  • 标签: 芦苇沼泽 叶面积指数(LAI)双台河I=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多季相遥感影像
  • 简介:本文通过在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监测方法和节能效果减排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北京市昌平地源热泵工程为实例,通过对该项目的地源热泵系统监测,分析项目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论证,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际工程设计及其在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大力推广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推广地源热泵测试评估体系,通过项目监测分析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利用浅层地温热能替代常规能源的消耗,为广泛应用这种清洁、高效的地源热泵建筑供能系统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地源热泵 系统监测 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 简介:结合2009年、2010年度达万铁路沿线车站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作为例,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川东北红层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对该区域内红层找水打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红层地下水 赋存特征 影响因素 川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