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组织犯罪的理论研究从其一发端便面临着一种巨大的尴尬———概念的艰难。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始终看不到一个有关“有组织犯罪”的统一的、能为世界普遍接受的概念。当然,过份注重概念容易陷入文字游戏和文牍主义的怪圈,但不可否认,概念作为研究的理论起点和逻辑底线,又是极为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清理,揭示其现下的理论困境,并提出可能的突破路径,以期推动有组织犯罪基础理论的研究。

  • 标签: 组织犯罪 犯罪学 刑法学 二元论
  • 简介:法定抵押权在何时成立?是在建设工程合同订立之时?还是在工程竣工之日?抑或在债权形成之时?对此问题,理论上少有论述,法律上更无明确规定,而这关系到上述位序的确定,因此,很有必要予以确定。

  • 标签: 《合同法》 法定抵押权 物权 债权 担保物权人 优先受偿权
  • 简介:<正>2002年底,从连口岸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75%;过货总量达到392.06万吨,同比增长了31.76%,连海关共征收关税及进口环节税4.96亿元,同比增长20.39%,进出境人数达76万人次,同比增长7.8%。这消息背后,蕴含着臼岸贸易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也显示出沿边开放口岸厚积薄发的潜力和活力。

  • 标签: 二连口岸 出口贸易总额 进口环节 沿边开放 原油进口 路歌
  • 简介:公平是法律追求的永恒目标.能力公平(效率)与需求公平(一般公平)在实质上存在一致性,法律具有消融者表层矛盾的特有功能,其明确的价值择定便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标签: 法律视野 能力公平 需要求公平
  • 简介:日益突出的城乡元结构的矛盾已成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一复杂的现实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大任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元结构问题,必须对城乡元结构的理论及国内现实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政策举措.

  • 标签: 城乡经济 二元结构
  • 简介:<正>追溯古代蚕丝渊源,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见的蚕纹及殷墟所见玉蚕、甲骨卜辞中的“蚕”“桑”字到一系列生动的民间传说,如“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取丝”“马头娘化蚕”等,可探知中国丝绸何以能作为东方古文明最早流传世界的原因.四川古称“蜀”.甲骨文中有“蜀”,乃蠋(野蚕)之象形.《说文》释“蜀,葵中蚕也”.《尔雅音义》释葵即桑.古蜀族部落首领称为蚕丛,大概是古四川蚕桑盛于世,其地遂称蜀或蚕丛国,其主“穿青衣劝农桑”遂称为蚕丛吧.《华阳国志》载夏禹王在会稽受各路诸侯朝拜时,巴和蜀的首领所带去的礼品就是玉帛.那时,丝织品非常珍贵.西周青铜器曶鼎上的铭文记载了一匹马一束丝就可换得五个奴隶.周代已设立了“典丝官”,专门对丝织品的质检、储存、发放等行使职责.战国丝绸名品是“齐纨鲁缟’,真“冠带衣履天下”.汉时,丝织品的加工已长足发展.其品类有纨、绮、缣、绨、紬、缦、綮、素、练、绫、绢、縠、缟、罗、锦、纱、绣等.尤其是蜀锦的生产已达很高水平,为当时丝织品之冠.《诗经》郑笺“贝锦”.以为“女工之集彩色以成锦文”.刘

  • 标签: 丝织品 蜀锦 四川 成都 织锦工艺 中国丝绸
  • 简介:<正>(四)注重现实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在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重新犯罪、经济犯罪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国家的决策提供了依据。1.关于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我国解决犯罪问题的基本对策和基本思维,是社会治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新发展。我国犯罪学界就综合治理的内涵、根据、组织、措施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我国犯罪学界一般认为,综合治理的内涵包括: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专门机关与其他部门相结合,有关学科和实际相结合,调动和组织一切社会积极因素,明确分

  • 标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犯罪学研究 青少年犯罪 女性犯罪 经济犯罪 犯罪问题
  • 简介:从古到今,在西方有主观法和客观法同时存在的观点。所谓主观法就是国家制定法,所谓客观法即自然存在的非制定法或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主观法律观指出了法律的意志性、人造物属性,强调了个人在法律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客观法律观则指出了法律的客观性,即非主观随意性,强调了法律与事物的本性、客观规律的内在关系,认为法律的存在和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它们的同时存在和论辩促进了西方法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 标签: 西方 二元法律观
  • 简介:2003年2月号《书屋》,有一篇署名萧武的大作《反抗革命:晚清宪政改革再认识》(以下简称“萧文”)。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阅读中常常激发我的联想,这联想凝聚为一个文题:《慈禧太后抓“改革”》。因此,本文并非萧文严格意义上的文评,更多的是由萧文引发的联想。

  • 标签: 慈禧太后 袁世凯 维新运动 政治改革 清政府 言论自由
  • 简介:谭震林在湘潭县农村蹲点事胡建涛1964年9月至196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率领中央工作组、中国人民大学工作队、湖南省攸县工作队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农村蹲点。谭震林于9月中旬率工作组进驻湘潭县响塘区响水公社(今响水乡)。他的公开...

  • 标签: 谭震林 湘潭县 韶山灌区 茶园生产 万代千秋 农村
  • 简介:<正>1992年6月9日,《江西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一条消息:为突破单纯就财政预算收入论财政的传统格局,广辟财源,上饶市建立了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为主的“第财政”。这种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赣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上饶市,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市里针对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但预算内财政可用财力却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状况,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为主的“第财政”,也叫“第预算”。从去年5

  • 标签: 第二财政 行政事业单位 上饶市 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收入 财政部门
  • 简介: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中国改革的第代策略。一、增加国家收入。中国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收入过低。1978年,中国的财政和税收收入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和14%,1996年,这两个数据分别降为17%和10%。如此少的政府收入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十分不相称的。国有企业利润和税收减少构成了政府收入中下降得最大的一块。、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政府收入是为了让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一个新任务。过去,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都是由单位分配给职工的,失业是不存在的。现在,这个责任必须由政府来承担。三、改革住房制度。

  • 标签: 中国改革 政府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 小型商业企业 市场经济性质 中国政府
  • 简介:<正>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怍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直接结合,形成生产能力;作为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是生产的主人,决定生产,管理生产并获得相应的生产成果。农民既是小私有者又是劳动者,这就是土改以后农民

  • 标签: 中国农民 生产要素 二重性 生产关系 农业生产 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