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庄伟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出国门到澳洲闯世界,后来成为澳华文学的躬身实践者。他在长期的漂泊中成为一名“在路上”的行吟诗人,其诗具有“闽南风格”与“行吟风格”。作为世界华文文学、当代诗歌和文化艺术的批评与理论研究者,庄伟杰本身的海外华文文学亲身经历和创作体验,成为其难得的海外研究资源。

  • 标签: 澳华文学 庄伟杰 闽南风格 行吟风格 行吟诗人
  • 简介: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见证者的角色。海南自1988年建省以来的报告文学见证了其兴盛荣衰的发展。杨守松的报告文学重点研究了海南建省伊始的各个领域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得出他个人独特的思考。研究杨守松的报告文学,旨在'以一孔而窥全豹',从而得出该阶段海南报告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使命所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由

  • 标签: 海南建省 艺术特色 中国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道路 最底层
  • 简介:2016年5月8日至15日,"欧华文学会首届国际高端论坛"在布拉格查理大学举办。四十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华文文学领域的作家、学者相聚在昆德拉和卡夫卡的故乡,就世界(欧洲)华文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会由欧洲华文文学会会长著名荷兰华文作家林湄主持。她首先向远道而来的所有专家、学者和作家们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共襄盛会。

  • 标签: 华文文学 布拉格查理大学 文学会 高端论坛 昆德拉 林湄
  • 简介: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2011年1月出版,王春林为其撰写了长篇评论,题为《"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发表于《小说评论》2011年第3、4期。文章发表后,曾引起过质疑和争议,王春林坚持自己的看法,但他又不能视批评之声于不顾,为了更好地阐发自己的看法,他全面系统地研究《古炉》,于是便有了2015年5月出版的《贾平凹〈古炉〉论》。

  • 标签: 王春林 中国小说 文学传统 小说评论 人物形象 中国作家
  • 简介: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读者市场中一直处于边缘。抛开政治、历史等原因不谈,美国读者的优越感促成其对翻译文学的冷漠,出版商为了利润只关注具有轰动效应的作品,对中国文学没有大力宣传推动;而且,中国当代文学颇多存在演绎概念的倾向,导致人物个性刻画及心理描写不足,这些都是美国主流媒体批评的关键词。此外,与欧洲读者不同,美国大众读者注重快捷的审美愉悦感,注重行动胜于沉思感伤,其美国梦情结和宗教情感等深层审美心理都影响其对中国作品的接受。为使中国当代文学叩动美国大众读者的心门,译介应打破对精英文学的固守,在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之间找到与美国大众读者的契合点;在不影响原作文化精神和思想内涵的前提下,在可读性方面应赋予译者较大的自由度,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美国大众读者 审美心理 译介
  • 简介:王龙简介:原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西南军事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著有历史散文集《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国运拐点》,纪实文学《刺刀书写的谎言》等,作品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泰国等地发行多种版本并获奖。

  • 标签: 西南军事文学 历史散文 作家协会会员 纪实文学 创作员 成都军区
  • 简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本质翻译的创造性元素伴随着西方翻译发展史及其翻译思想演进的始末。早在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演说家西塞罗就主张翻译应尽量贴近原文的内涵意义和语言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修辞格。译者大可不必奴性地依附原文表述,而是更应当从全局出发,

  • 标签: 文学翻译 创造性 《茵梦湖》 文化互动 汉译 思想演进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中法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文学作品的译介。这种"文本的旅行"不仅可以更好地让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是比较文学译介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鲁迅"与"郭沫若"两位作家在法国的不同境遇进行考证、比较和分析,以指明中国相当代文学"小说"与"诗歌"在法国译介的差别对待,并试图找到这种译介过程中文本偏爱的深层原因。

  • 标签: 郭沫若 中国现代诗歌 译介
  • 简介:回顾自1980年代“新启蒙”知识话语建立以来,却伴之以“寻根”、“先锋”等等一路文学的“小”化、“纯”化,而近年来伴随着“非虚构”概念的倡导,又因为读者群体审美趣味和阅读特点的变更,我们似乎又感到了某种文学写作的观念变革的先声。事实上,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文学纪实的出版量就已经达到虚构文学的三倍。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年出版了众多描写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文学作品,写作者的材料和侧重各有不同,但综合来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久久未经辩难的一个文学体裁--纪实文学。糜果才的长篇纪实文学《烽烟平型关》正是在这一历史场域之下进入我们讨论的视野。

  • 标签: 冷热 实虚 热评
  • 简介:周明全是近几年涌现出的青年批评家。他早年学美术,当过媒体记者,后来投职出版业,饱尝人间冷暖,生活阅历丰富,既不是大学文学专业的名门高徒,也不是正规学院派出身。明全从不耽溺于文学批评的理论深度幻觉,也没有堆史料、弄考据的癖好。他的观念有些“复古”,那就是对“文学性”的执着追求。他的批评实践更奇特。

  • 标签: 文学批评 周明 杂家 游牧 文坛 “文学性”
  • 简介: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器》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的实验改变了身份的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的"兼性人"。弗兰克的身份错位导致他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继而无法进入正确的伦理选择的过程,而缺乏伦理教诲让他无法产生正确的伦理意识,无法建立善恶观。此外,弗兰克成长的客观伦理环境让他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沟通。这几个因素最终造成弗兰克通过残害小动物和"弑童"来缓释"被阉割"给他带来的创伤。小说表达了作者反对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希望生活回归正常秩序的强烈愿望。

  • 标签: 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伦理混乱 《捕蜂器》
  • 简介:2016年10月,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鲍勃·迪伦,他广为人知的身份,其实是一个民谣和摇滚音乐人。这可能正是他获奖引起争议的原因:有人觉得他的歌手身份与文学无关,有人认为他写的歌词也是广义上的文学,诸多观点交锋,一个更为清晰的鲍勃·迪伦逐渐浮出水面。虽然摘得最高文学奖桂冠,他依旧那么低调地行事与歌唱,用他带有批判、怀疑、悲悯和人文情怀的语调,诉说着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的忧伤。

  • 标签: 文学传统 诺贝尔文学奖 同源 诗乐 人文情怀 音乐人
  • 简介: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由复旦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河西学院等联合主办的“贾植芳与中国新文学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张掖隆重召开。2016年7月2日上午,在河西学院“贾植芳藏书陈列馆”,举行了庄重的贾植芳塑像揭幕暨书信图书捐赠仪式。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贾植芳 研讨会综述 新文学传统 传承 河西学院
  • 简介:西吉的各位朋友、各位文友、各位文学同行,还有前排就座的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和我的几位中国作协的同事来到西吉,感受这里的高天厚土,感受这里的文学气象,我想说,这是我们的幸运。为此,请允许我向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们致意。

  • 标签: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 讲堂 公益 生活 中国作协
  • 简介:一就徐刚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来看,他的学术兴趣和关注点十分广泛,举凡电影和文学的评论研究均有涉及。纯文学之外,对于诸如科幻小说、青春文学、官场写作与武侠传奇等等类型文学也都有论述。总体上看,他的文章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莫过于“繁复”二字。说其“繁复”,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文章常常不免反复而兼重复,他会围绕一个核心理论问题前后左右、“不厌其烦”地加以辨析和梳理,直到让你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接”下他的观点为止。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的学术表达上的迂回战术。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文字表达背后,是他朝向某个中心议题的不同方面的同时出击。

  • 标签: 文学批评 徐刚 文本化 对话 历史 评论研究
  • 简介:胡庆魁的报告文学作品,体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为小人物讴歌以及严整的结构和灵活的叙述的艺术特色。他的报告文学作品犹如一首无字的诗与无声的歌,讴歌了海南建省办特区二十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蓬勃发展。胡庆魁,1953年生于湖北松滋,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新闻副高职称。曾任职海南省纪委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纪检监察报驻海南记者站站长。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其于1970年从军后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至今。有散文、报告文

  • 标签: 胡庆 海南建省 信息中心主任 中国散文 大学生物系 学会会员
  • 简介:我们很少有反思昨天到今天早上为止,我也不太明白我要讲什么东西,文学这种问题我们要大而化之。只是一个讲座我们要谈那当然好谈,各种教科书,各种经验,各种关于文学的讨论。但是就我个人逐渐接近文学的经验来讲,我倒并不太认为听某一个的讲座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个人首先做过一些讲座,但是我没有听过任何人的讲座,我比较拒绝这样一件事情。我没上过鲁院,没去过作家班。所以我也总是怀疑,我给别人讲,是不是真正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东西。

  • 标签: 青年作家 贝科夫 西方诗歌 官方意识形态 古文运动 桑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