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黄金水道的开通隋朝灭了南陈,发现有两个吴州:隋朝的吴州治地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陈朝的吴州治地在吴县,因此后者必须改名。叫什么呢?这地方远在夏代前就叫姑苏,后来吴王阖闾又在姑苏山上造了姑苏台,经夫差增其规模扩建到横山后,名闻天下,故摘苏字为州名,改称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当时苏州领吴、常熟、嘉兴、乌程、长城(今浙江长兴)五县,仍以吴县为首县。

  • 标签: 苏州地区 吴越 姑苏 中原王朝 大运河 吴县
  • 简介:<正>人物创造是小说艺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历来的小说家、评论家都对这一问题做过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理论探讨。英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就说过:“我相信所有的小说都得与人物打交道,都要去表现人性——小说的形式之所以发展到如此笨重、累赘而缺乏戏剧性,如此丰富、灵活而充满生命力的地步,正是为了表现人物,而不是为了说教,讴歌式颂扬不列颠帝国。”我这篇论文的写作力图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从小说中的人物理论角度切入,来分析、研究中国20年小说理论。为我们探索20年小说创作的精神结构找到一条理论途径。同时,对于我来说,这样的研究过程,也是一次对自我灵魂的理解、反省的理性批判的过程。一20年小说理论的建构是认同于现代启蒙主义思想的。从理论内涵上看,小说艺术开始做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样式采加以探

  • 标签: 20年代小说 《小说月报》 郁达夫 小说理论 人物创造 理论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中国文学研究百年学术史,不仅是影响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 建设命运的至关重要的问题,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如何

  • 标签: 年代文学理论 批评走向 文学理论批评
  • 简介:<正>进入九十年,中国电影却陷入了严重困境,怎么办?对于我们的电影艺术家们来说,更有一番无法摆脱的苦恼,因为,他们之进入电影领域,就是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就是希望为观众创造艺术。舍此,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任何价值。这几年,虽然创作的条件无比艰难,但仍有一株株绿树从石缝中挺身而出;这些树虽然没有长成一片茂盛的森林,但每一株树都表现出存在的生命价值。

  • 标签: 九十年代 中国电影 工具论 艺术家 影片 娱乐片
  • 简介:九十年文学和批评的“冷风景”王岳川在商业与权力的合谋中,在科技、“克隆人”不断爆出冷门的轰动效应中,90年的先锋文学在世纪末的冷风景中凝固成为一个“苍凉的手势”。尽管这手势仍有些前卫的味道,但已显出硬撑着的力不从心。90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由...

  • 标签: 九十年代文学 文化散文 诗歌 小说创作 文学批评 个体性
  • 简介:高速公路业务系统网络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当前高速公路监控、收费、通信、OA等业务系统网络通常在SDH传输网络基础上分别建设,由于业务的IP化,还需要在传输网络基础上建设IP网络;第二,监控、收费等业务以路段内网络建设为主,全省域缺网方案不够完善;第三,并存多套物理网络,资源利用率低、设备管理复杂度高。此外,现有网络系统对未来业务发展支撑不足,例如视频监控业务,当前主流以标清为主,并向高清监控发展,现有网络系统不管是在带宽还是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上都需要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信息化网络需要从传统的网络建设模式向新一信息化网络建设模式过渡。

  • 标签: 全省联网监控 全省联网收费 新一代信息化网络
  • 简介:20年革命文学倡导者积极进行革命小说叙事成规的探寻,钱杏邮“力的文艺”和藏原惟人的“新写实主义”当时产生较大影响。暴露有产者的罪恶、暗示一条出路、对自我人生与革命逻辑的模仿、超常规情节的运用,是革命小说运用的4个主要叙事成规。20年革命文学倡导者积极进行革命小说叙事成规的探寻,钱杏邮“力的文艺”和藏原惟人的“新写实主义”当时产生较大影响。暴露有产者的罪恶、暗示一条出路、对自我人生与革命逻辑的模仿、超常规情节的运用,是革命小说运用的4个主要叙事成规。

  • 标签: 革命小说 叙事成规 力的文艺 新写实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6
  • 简介:陈寅恪倾晚年之力所撰写之《柳如是别传》,自以笺释“钱柳因缘”为中心。然该书除却极力彰显其“颂红妆”主题外,也对明清易之际的江南文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并重点分析了他们在面对改朝换代这样巨大转折时,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变化以及灵魂深处的搏斗,为今人理解历史大变迁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不同抉择及最终命运提供了很好的镜鉴。

  • 标签: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江南文人
  • 简介:独坐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李贽(1527—1602)在世俗生涯的主动割舍与精神的自我放逐中,度过了大半生时光。我们虽然无法肯定这首《独坐》诗具体作于何时何地,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首诗表达了李贽在自我放逐的精神之旅中无法祛除的落寞情怀,以及其中不可缺少的苦闷和萧

  • 标签: 思想家 自我放逐 李贽 精神之旅 落花 暖风
  • 简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重要的历史时刻。这个时刻将体制的基本面貌以最富于结构性特征的形式凸现出来,充分显示了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当我们回顾九十年的诗歌时,正由于有了这个时刻的提示,才得以避免庸俗美学的误导,随同语境的剧变而再度返回阿道尔诺的著名的诗学命题。

  • 标签: 九十年代 诗歌 知识分子写作 八十年代 鲍德里亚 七十年
  • 简介:1"我爱我家"2013年4月24日,已是95岁高龄的何泽涌和我们一行从武宿机场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参加次日由苏州博物馆精心策展的"灌木楼藏珍——何澄及其子女捐赠展"开幕式。"灌木楼"是何泽涌的父亲何澄先生,于20世纪20年在苏州南园所建造的一座江南文人时常雅集的名楼。何澄(1880—1946),原名何厚惆,字子文,号亚农,后号"两渡村人""灌木楼主人""真山""真山老人",山西灵石两渡人。

  • 标签: 苏州博物馆 何澄 常雅 医学专科学校 我爱我家 子文
  • 简介:对于大部分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阅读诗歌的人而言,"第三诗歌"曾经是一份丰厚的馈赠。"第三诗歌"的狂欢实验有效地修复了被中学语文教育败坏了的审美视力和阅读胃口,它为很多当代诗人完成了语言和精神启蒙。九十年的校园诗人,谈论"第三"至少代表了相应诗歌品味和眼界。

  • 标签: 第三代诗歌 诗歌精神 当代诗人 八十年代 于坚 海子诗歌
  • 简介:翻开沈奇的诗论集《拒绝与再造》,可以感受到“第三后”诗学即将来临的信息。他主张整合“体验写作”与“文化写作”,强调超越“朦胧诗”与“第三”,期望诗坛能基于自由创作和同人刊物,重新进行从内在价值到语言形式的诗学建构,亦即重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书中有关诗潮的这些见解并非泛泛而论,因为沈奇的艺术观念是建立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之上。事实上,

  • 标签: “第三代后”诗学 沈奇 《拒绝与再造》 “体验写作” “文化写作”
  • 简介:2000年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以《八大样板戏携手重来》为题报道了12月13、14日晚于北京音乐厅上演的"红色经典现代京剧之夜",并称这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八大样板戏,20年后的集体亮相"。这场喧嚣于千禧之年的样板戏"盛宴"或许可以视为是1990年样板戏"回归"热潮的一次集结,在此背后所蕴藏的是样板戏在20世纪最后十年所积蓄的巨大能量。

  • 标签: 现代京剧 北京音乐厅 红色经典 《北京青年报》 知识分子群体 《沙家浜》
  • 简介:龙脑香已燃尽,装饰华丽的屋子还缭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年纪尚小的容若端坐在黄梨木椅上,眼睛却看向了屋外。马蹄藩在青石板路上叩响了跫音,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明珠府前,由侍女从马车里扶下的小姐踩着莲步走进了明珠府。少女额上漫出了薄薄一层香汗,俯身向明珠、罗氏和容若行礼。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正>《红楼梦》和戏的缘份应当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察,即“《红楼梦》中的戏”和“戏中的《红楼梦》”。相对而言,前者即《红楼梦》中的戏,包括这部小说中涉及的戏曲剧目、戏曲演出、伶人生活、家庭戏班以及戏曲对创作的影响等等,早已为人们注目并且作出了可观的研究成果。而后者,即戏中的《红楼梦》或

  • 标签: 《红楼梦》 三十年代 梅兰芳 林黛玉 戏剧 晴雯
  • 简介:五四运动以后,对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兴趣日趋浓厚,许多学者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渐开始对存世的俗文学资料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至30年,郑振铎先生的代表作《中国俗文学史》一书出版,标志着中国“俗文学”学科的正式建立,一门薪的学科——“中国俗文学”逐渐被学术界广泛传播和认同。特别是进入40年,俗文学研究在几家主要报刊的大力支持下,定期出版“俗文学”周刊,更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情势。

  • 标签: 俗文学 广泛 蒲松龄 郑振铎 认同 代表作
  • 简介: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克在新作《恐怖分子》(2006)中,试图设身处地去理解一个本土恐怖分子的心理及思维。通过这个年轻美国穆斯林的眼睛和心灵,作者揭示出信仰丧失、灵魂空虚的现代美国社会众生相,并指出信仰具有的两面性:它可以安慰荒凉宇宙中的孤独个体;但如果走向极端和绝对,又可能构成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威胁。作者对伊斯兰信仰的思考不乏浪漫东方主义式的想象成分,但这部小说的问世不仅有利于各种信仰之间的对话,而且为重新审视美国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引发的各种争论证明了它对恐怖主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效关注和探讨。

  • 标签: 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信仰 恐怖
  • 简介:  "我心比天高,文章比表妹漂亮"--那是上个世纪80年的大学生诗歌告白.他们内心烂漫,血液贲张,以为自己是天上的人,想用手抓住瞬间的闪电.哪怕跌落到人间,依然如一头头豪猪,浑身带刺,在诗歌场域横冲直撞,使其他写作者疼痛,使读者感到不舒服,或兴奋异常.……

  • 标签: 广东高校 新一代返乡 诗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