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有一古刹“万寿禅寺”(习称戒台寺),在该寺的山脚下有一墓地,坟园四角竖有青石界桩,上刻“英秀堂谭茔地”,墓内主人即于此长眠88年的“伶界大王”谭鑫培。

  • 标签: 门头沟区 马鞍山 戒台寺 谭鑫培 墓地
  • 简介:沂水刘南族谱里收录了较多家族神话,作为族群记忆延续至今,对刘氏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这些家族神话之所以能够产生、流传,与刘氏先祖的早期历史及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关联,它既是对易代之际家族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局的应对之举,也是时代宗教文化现象和士人生活、文化惯习的直接反映。通过家族神话,刘氏家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易代之际"移民""贰臣""父子殊途"所造成的身份认同困局,树立了刘应宾及其支脉在家族内外的政治权威,在其家族对当地进行文化控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 标签: 刘南宅 家族神话 身份认同 文化控制
  • 简介:宁波现存的砖雕门楼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石库门楼是宁波门楼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细腻、灵巧、典雅的风格。门楼砖雕是宁波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含义广泛,表现形式朴素雅致,集中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及鉴赏价值。

  • 标签: 宁波 砖雕门楼 装饰艺术
  • 简介:当王震和陶峙岳这两位湖南籍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之后,他们发现新疆部队22万兵员(含新疆国民党“9·25”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中,仅30岁以上的“光棍”竟达10万之多.10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10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10万光棍的兵营,是个什么样的兵营?10万光棍的土地,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 标签: 女兵进 急招 招女兵
  • 简介:以年代早、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而享有“岭南第一唐碑”崇高声誉的上林县前后两块唐碑,都刻于公元七世纪末叶武则天统治时期,都位于上林县清水河北岸,都是当地韦姓家族刻的颂碑,其年代仅相差15年,空间只相距4.5公里,但两碑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昭示了重要的历史讯息,并给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迪。

  • 标签: 年代 武则天 统治 历史文化价值 岭南 家族
  • 简介:古代人茶饮“盏”用、进“壶”用。壶敛腹深盏用時茶水冷埃積欠点程度埋補出来。“茶壶”(訳注:茶饮用壶、土瓶、急须以下茶壶)(本文中括弧内文句訳者解明、下同)東汉以降流行始唐、宋、元、明各代大量烧。清代至、样样新

  • 标签: 雍正皇帝 康熙朝 解明 清代皇帝 陶瓷器 菊瓣
  • 简介:文章通过对李安、于式玉1940年代前半期川西北的汶川、理番、松潘、黑水、德格等地调查报告的梳理,分析了他们对川西北、德格土司头入调查的内容及其特点,即调查涉及面广,重点突出,政府支持。文章肯定了他们不避艰险,身体力行的研究精神,肯定了他们在调查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与高屋建瓴的分析,同时也指出了调查中存在的某些局限。

  • 标签: 李安宅 于式玉 川西北及西康德格 土司头人 社会调查
  • 简介:荆州古城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被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然而,就是这个“完璧”,部分墙体已年久失修,甚至近一半的城墙已没有垛墙。据了解,城墙损坏的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墙砖风化、老化以及地基的变动;二是树根的胀裂和城墙上大树的摇晃。相关专家表示,目前,荆州古城墙的中长期规划已获得各级审批,他们计划用30年来修复倒掉的城墙。

  • 标签: 古城墙 有效保护 荆州 中长期规划 墙体 地基
  • 简介:本论文主要将台湾北部新竹、桃园等地客家人居住地区的祠堂。从文化人类学及历史学的立场,进行探究客家族群何以坚持中原文化及血胤相承的原因,其中特别选择新竹新埔上枋寮的双堂屋刘作为例证,主要是刘姓家族不仅在祠堂所在双堂屋的左右发展成围龙屋的型态。其后代子孙更在屋后的山坡地建立了祖塔,作为供奉及保存历代先人“金身”(骨骸)之所,由于刘姓祠堂与祖塔建筑完整呈现其家族对于文化与血胤相承的理念,因此举例解说。

  • 标签: 中原文化 祠堂 新竹 台湾省 播迁 客家族群
  • 简介:去年11月份,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为大家提供了一项申请长期美签的便利政策。今年1月,他们又再次为大家带来一个护照送的便利服务。现在申请人可以选在全国超过900家中信银行的网点进行护照自取,也可以支付很少的费用,使用护照送服务。自护照送实施以来,我们发现大家对此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约有20%的申请人在适用这一服务。如果把这个新的便利措施宣传出去的话,相信会有更多人选择和喜爱。

  • 标签: 领事馆 护照 上海 美国 处长 专访
  • 简介:咸丰年间的战乱是徽州历史上最大的动乱。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祠堂、祖坟和族谱遭受破坏,宗族记忆被打断,祭祀仪式难以为继。短时段的事件对宗族记忆的冲击,反倒使隐没在长时段日常宗族生活中的记忆系统显现出来。本文以徽州绩溪坦村胡氏为样本,考察胡氏在咸丰战乱后,是如何重建宗族记忆的?揭示徽州宗族记忆系统由文本与仪式两个子系统所组成,这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制约,构成为一个完整、复杂的记忆系统。这是徽州社会得以保持“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内在机制。宗族记忆系统的重建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因为它与地方社会秩序重建是一致的。传统中国社会特有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交织而成的完善的记忆系统是中华文明历经劫难而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之一。

  • 标签: 徽州 宗族记忆 家谱 祠谱 升主
  • 简介:文章在整理四川师范大学所藏李安先生亲撰《李安自传》(1961年9月3日撰成于西南民族学院,共21页)的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分析李安先生早期学术发展的轨迹,归纳了其中存在的必然学术逻辑。文章指出,李安先生在非常年代回顾自身学术发展史时自称"文化买办",恰恰是其早年的中外学术文化浸润、其人游学中外各大学及学术机构的缩影。此外,他在民国时期的学术人生,还是当时一大批学者民族本位、"学术报国"式爱国情结的体现。

  • 标签: 李安宅 《李安宅自述》(1961年撰) 个人生活史 研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