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采用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儿采用口服铁剂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儿采用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方案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病情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采用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方案进行治疗,能够保持改善营养和贫血状态,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标签: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口服 铁剂 营养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并缺铁性贫血对患者Hb水平的改善。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30例,另外30例作为对照组(琥珀酸亚铁片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生化指标改善(Hb、RBC及HCT)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和琥珀酸亚铁治疗进行干预,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在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和改善Hb水平等方面的效果更好,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右旋糖酐铁分散片 琥珀酸亚铁片 妊娠 缺铁性贫血 Hb水平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罗沙司他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诱导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以60例尿毒症患者实施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促红素治疗(研究组)与罗沙司他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铁蛋白、TG、LDL均显著更低,红细胞指标更高,P

  • 标签: 罗沙司他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以胆石症起病,后因发现铁过载而最终诊断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II型致继发性血色病、胆结石。患者诊治过程曲折,通过缜密的临床思维先后经过肝穿刺、骨髓活检、基因检测、胆囊切除等得以明确诊断。该病例体现了临床医师缜密的思维,加深我们对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Ⅱ型临床特征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应重视胆结石与继发性血色病病因的诊治。

  • 标签: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血色病 铁过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煎剂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将本中医门诊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观察组25例采取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25例采取传统饮片煎剂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84.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两项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在用药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24.0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采取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饮片煎剂治,可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高效;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剂 传统饮片煎剂 女性缺铁性贫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罗沙司他胶囊与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实验组给予罗沙司他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贫血指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水平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104.87±10.21)g/L、红细胞计数(3.57±0.59)×1012/L、血细胞比容(36.78±3.74)%显著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89.24±9.35)g/L、红细胞计数(2.76±0.43)×1012/L、血细胞比容(28.41±3.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罗沙司他胶囊 重组人促红素 肾性贫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性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人数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独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方案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临床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贫血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性贫血患者及时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联合方案治疗,可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尽早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降低疾病危害性。

  • 标签: 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蔗糖铁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病人治疗措施研究。方法:使用抽签的方式将我院在2021.4.-2022.3.期间接收的5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病人分为两个联合组,分别命名为单一组以及联合组,每组病人数量为25例,健脾生血片治疗手段为单一组,健脾生血片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为联合组治疗手段。将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采用健脾生血片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病人来说效果更加理想(P

  • 标签: 健脾生血片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我院2021年1-12月期间126例患儿,从儿童的年龄、性别以及监护人文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发现女孩患有两种疾病的占比在28.57%远低于男孩71.43%;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的儿童发生两种营养性疾病的几率较高;儿童年龄在(2-3)岁之间发生两种疾病的几率较高,(P

  • 标签: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佝偻病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右旋糖酐铁分散片配合维生素C方案用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小儿82例,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1例,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观察组41例,右旋糖酐铁分散片配合维生素C治疗。对比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并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缺铁性贫血患儿采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维生素C方案治疗时不仅可有效改善血清铁蛋白也可改善血红蛋白,提升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右旋糖酐铁分散片 维生素C 小儿缺铁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为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贫血的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时应用罗沙司他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贫血的血液透析患者7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9例。参照组接受人促红素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观察并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逐渐恢复正常,且实验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罗沙司他 血液透析 红细胞生成素 低反应性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及铁代谢指标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80.49% vs. 95.1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Hb、Hct、Ret)、铁代谢指标(SF、TSAT)、IL-8、SOD水平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Hct、Ret、SF、TSAT、IL-8和SOD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 vs.4.88%,P>0.05)。结论罗沙司他胶囊结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左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尿毒症患者,分为比较组(25名)和联合组(27名)。比较组行单一用药,联合组行联合用药。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比较,并分析。结果 经治疗,联合组各项指标情况较比较组有显著优势;在治疗2、3个月,联合组的使用剂量显著低于比较组;联合组临床有效率92.6%(25/27)显著高于比较组72.0%(18/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尿毒症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成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与实验组(31例: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以及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

  • 标签: 金双歧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是在缺氧或低氧时启动适应性转录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其在常氧环境下被脯氨酸羟化酶羟基化后降解失去活性。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是一种新上市的小分子口服制剂,通过抑制脯氨酸羟化酶,减少低氧诱导因子的降解,从而激活低氧诱导途径,调节包括刺激红细胞生成、铁吸收和动员、血管生成、脂质和糖代谢、炎症、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和分化等多种生理反应,展现出较多临床益处。近年来,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在肾性贫血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明确的疗效,并且在缺血性心脏病领域中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来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 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 肾性贫血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婴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诊治,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7年7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生后60 d的AIHA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儿的血浆抗体和红细胞抗原,对患儿血浆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并对血浆及放散液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对本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本研究对AIHA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时,设定检索策略为:以"类同种抗体""mimicking antibody"为中、英文关键词,分别对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类同类抗体所致AIHA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文献复习,总结此类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此类抗体所致AIH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本例患儿于生后53 d出现全身皮肤黄染。患儿生后60 d入院检查:① ABO血型为B型,Rh血型表型为CcDEe型。②红细胞标本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结果均呈阳性,血清及自身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抗-D和抗-C特异性抗体,血清标本与B/ccdee去白细胞红细胞交叉配血主侧相合。③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本例患儿被确诊为类抗-D和类抗-C抗体致AIHA。患儿接受相容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 U输血后,其血红蛋白(Hb)值升高至88 g/L,此后逐渐下降至56 g/L,改用激素治疗后,Hb值上升至61 g/L,贫血症状缓解。④符合本研究检索及筛选策略的文献为8篇,纳入研究的本病患儿为8例,其抗体鉴定结果中,Rh血型系统的类同种抗体为5例,Kidd血型系统的类抗-Jkb合并类抗-Jk3抗体为1例,MNS血型系统的类抗-S抗体为1例,Kell血型系统的类抗-Kpb抗体为1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主要为输血及药物治疗,并且疗效良好,仅1例产生同种抗体。结论类同种抗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采用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吸附试验,可鉴别具有同种抗体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从而避免漏诊和误诊。对于类同种抗体引起的AIHA患儿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危急情况下进行血液输注时,应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

  • 标签: 同种抗体 自身抗体 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 输血 激素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采取复合维生素和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象8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复合维生素和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复合维生素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铁调素(hepcidin)、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SI)等铁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铁调素(hepcidin)、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8、2.748、3.909、4.234,P

  • 标签: 复合维生素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和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缺铁性贫血患者200例(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的对照组(100例)与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的观察组(100例),观察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Hb、RBC、SF改善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给予缺铁性贫血患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Hb、RBC、SF,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 缺铁性贫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