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1例白塞病合并多重耐药患者全身皮肤严重病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进行加强皮肤评估、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针对性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 ,患者全身皮肤恢复良好 ,康复出院。结论:白塞病病情复杂,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分析皮肤溃疡的原因,选择合适的促进创面恢复的护理产品,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皮肤粘膜护理、饮食护理、激素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严格的多重耐药管理,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白塞病 多重耐药菌 皮肤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引发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微生物群进行检测,分析其菌落的特点,据此掌握致病机制,为更有效的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为保障研究的规范性及合理性,及时观察研究过程并获得 完整的监测 数据,研究对象的选择需要符合纳入条件,且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所用药物及检测 设备等均出自我院,根据纳入标准对研究资料进行筛选,共有 71 例患儿的 资料符合 要求。采集这些患儿的腹泻物标本,对其分离培养,然后检测菌落情况。结果 细菌、病毒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微生物菌落中占比高达 87.32% ( 62/71 ),其中,志贺占比最高,为 40.32% ( 25/62 ),主要发生于 1-3 岁年龄段;大肠杆菌占比 25.81% ( 16/62 ),主要发生于 3-6 岁年龄段;孤菌类占比 12.90% ( 8/62 ),主要发生于 3 岁以下年龄段;轮状病毒占比 20.97% ( 13/62 ),主要发生于 1 岁以下年龄段。此外,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春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发病率( p<0.05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腹泻 微生物 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菲曼德助产凝胶对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预防的效果。方法:随机取孕产妇 400例为观察对象,孕产妇于 2019年 8月 至2020年 6月期间入我院进行阴道分娩,以数字法对孕产妇进行编号,然后随机抽取进行分组,共分得对照、研究两组,各计 200人次。对照组自然生产,不使用助产凝胶,研究组在第二产程间断使用菲曼德助产凝胶。以孕产妇组间第二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阴道及会阴撕裂情况为观察指标,评价使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为( 47.24±15.21) min,对照组为( 77.94±30.11) min,研究组更短( P< 0.05);对照组会阴侧切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明显( P< 0.05);对照组会阴及阴道裂伤例数高于研究组,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于阴道分娩孕产妇来说,菲曼德助产凝胶的使用可保护女性阴道不受外界微生物侵害,增强产道润滑性,减轻自然分娩过程中的阻力和疼痛,降低阴道裂伤、会阴撕裂及侧切率,缩短第二产程,预防感染。因此可应用并推广至临床范围。

  • 标签: 助产凝胶 阴道分娩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临床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合理利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感染患者2019.1~2019.12月培养检出的548株大肠埃希,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分离的548株大肠埃希,前四位的科室是神经内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分别是89株、85株、59株、56株。标本主要以尿液为主,403株占73.5%。对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达到90%以上。结论:大肠埃希为临床常见感染,引起的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均在30%以上,临床上使用此类药物一定要慎重。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标本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分布和耐药特点。方法:从 2019年 5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选择,到 2020年 5月结束,收集 72例糖尿病足患者,对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培养,并且对病原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的分布,以及耐药性的情况。结果: 95例患者共分离培养 401例病原,其中 234例革兰氏阳性, 138例革兰氏阴性,和 29例真菌,阳性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阴性主要以大肠埃希为主,真菌主要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且耐药情况也较为严重,对病原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外科在预防多重耐药感染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模式,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19年11月的患者26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多重耐药感染率对比中,一组为4.54%,二组为12.87%,(x2=19.764%,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神经外科预防多重耐药感染中使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模式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神经外科 PDC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腹泻患者中, 应用四联活肠溶胶囊的治疗 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 我院接受治疗的 84 例 慢性腹泻患者, 收治的时间为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随机 将所有患者 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 42 例。将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恢复时间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经分析,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 腹泻 、 腹痛 、腹胀缓解时间明显短 ( P< 0.05); 相比于常规组( 23.81% ),治疗组的疾病复发率( 2.38% )明显低 ( P< 0.05)。结论:慢性腹泻患者中,应用 四联活肠溶胶囊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缩短明显,且预后效果好,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 。 【关键词】双歧三联活胶囊 ;慢性腹泻;四联活肠溶胶囊 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为基础,讨论了尿路定植群异常与前列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提出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与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诱发前列腺癌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细菌 尿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病人急性感染的病原分布以及药敏结果 。方法:在 2018年 3月到 2020年 3月 开展研究,期间唯一我院诊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支气管扩张病人急性感染的病原分布以及药敏结果。结果:病原分布方面的铜绿假单胞与鲁氏不动杆菌的占比最高。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利奈唑胺的敏感度达到 100%,对于庆大霉素和哌拉西 林耐药度达到100%。结论:铜绿假单胞属于革兰阴性中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轻耐药风险,值得普及。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急性感染 病原菌 药敏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总结布鲁病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8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布鲁性心内膜炎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询并记录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主要症状、体征及血培养、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影像学等,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包括手术、用药情况及转归)。结果9例患者均为汉族,年龄25~66岁,其中7例为男性,分别来源于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和北京。9例患者中农民5例,个体经营者2例,技术人员1例,无业者1例。9例中8例患者有牛、密切接触史,5例有进食牛羊肉史。9例患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布鲁血培养结果均为阳性。9例患者中7例单纯累及主动脉瓣,1例累及二尖瓣、三尖瓣,1例发生主动脉夹层。除1例患者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接受抗生素长程治疗。随访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共7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半年因脑出血死亡,其余6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术后恢复良好。9例患者均发生心力衰竭,8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心电图检查示3例患者肢体导联低电压,2例患者V1~V3导联R波递增不良,2例患者窦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非特异性ST-T异常。9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7例伴有乏力,6例伴有心悸。9例患者中7例贫血,7例肺炎,6例出现双侧胸腔积液,4例血小板减少,4例血肌酐水平升高,3例尿蛋白阳性,3例胆红素水平升高。结论布鲁病性心内膜炎患者常发生心力衰竭,且常合并严重并发症。足量抗生素治疗联合瓣膜置换术疗效较好。

  • 标签: 心内膜炎 布鲁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病原分布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患者88例,按照感染情况的有无分为有感染组25例和无感染组63例,观察感染病原分布及危险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88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切口细菌检查,发现其中出现感染人数有65人,占比73.86%,而这些切口感染中发现了真菌感染2株,占比3.07%,革兰氏阳性24株,占比36.93%,革兰氏阴性39株,占比60%。根据有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结果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0.195,95%CI:0.053~0.713)、手术时间(OR=0.217,95%CI:0.059~0.794)、季节(OR=0.136,95%CI:0.035~0.538)疾病史(OR=0.103,95%CI:0.018~0.576)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危险因素 感染病原菌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及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 PAE及 CRP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本院 PAE及 CRPA临床分布均以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为主,标本来源均以痰标本为主。 PAE中碳青霉烯耐药率约 60%,亚胺培南 58.98%,环丙沙星 31.71%,左旋氧氟沙星、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均低于 26%,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最低 15.2%。 CR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 PAE。结论本院 PAE及 CRPA对各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单用或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 CRPA在院内传播,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8月31日,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纳入6 524例ICU患者,其中集束化干预组3 386例,对照组3 1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RR=0.51,95%置信区间(CI)为0.44~0.60,P<0.01]、降低多重耐药患者ICU住院时间(RR=-7.45,95%CI为-8.26~-6.63)以及减少多重耐药患者ICU日均消费(RR=-237.03,95%CI为-458.37~-15.69,P<0.01)。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控制ICU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ICU住院时间和费用,在临床上应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集束化干预措施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本院临床分离的气单胞中mcr基因的携带情况和基因特征,为临床检测粘菌素耐药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情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对183株气单胞进行mcr基因检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粘菌素以及多粘菌素对mcr基因阳性气单胞的最低抑浓度(MIC);肉汤接合法和滤纸接合法进行接合转移试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气单胞中mcr-3基因的存在环境。构建mcr-3携带基因的E.coli DH5α-pGEM-T::pmcr-3菌株以验证其粘菌素耐药表达情况。结果183株气单胞mcr-3基因的携带率为2.19%(4/183),未检测到mcr-1和mcr-2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携带mcr-3基因的嗜水气单胞对粘菌素和多粘菌素均敏感(MIC<2 μg/ml);接合转移试验结果显示mcr-3基因无法进行水平转移;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本院临床分离嗜水气单胞携带的mcr-3基因属于mcr-3.2以及mcr-3-like变异体,且上下游并未检测到相邻的转移元件。构建的重组菌株E.coli DH5α-pGEM-T::pmcr-3表现为粘菌素敏感表型(MIC=2 μg/ml)。结论我院临床分离气单胞中存在mcr-3基因,但其在嗜水气单胞不表达粘菌素耐药性,且暂时未发现支持其可以转移的证据。

  • 标签: 粘菌素 嗜水气单胞菌 mcr-3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创新。消化道群多样性对于维持家畜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家畜消化道中定植群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关键。由于所有动物的消化道是厌氧环境,所以在体外的好氧环境中,有些菌种不易培养,而这些菌种信息的缺失,会导致消化道优势群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借助一些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些方法主要是测序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测序法包括指纹图谱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这些方法均基于分子生物学水平,可避免菌体培养步骤,直接分析消化道群的组成和功能。综述了上述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它们在动物消化道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研究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时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选择和联合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家畜消化道菌群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菌药物临床干预对ICU多药耐药带来的影响。方法:选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ICU的32例患者形成对照组,不采取抗菌药物临床干预,选择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住ICU的32例患者形成观察组,接受抗菌药物临床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多重耐药(MOROs)感染率与检出率。结果:对照组MOROs感染率与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老年人肠道群多样性随年龄变化的特点。方法招募9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进行分组,其中<60岁(中青年组)为基线对照Age A组,年龄≥60岁者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Age B、Age C、Age D、Age E 4组。采集研究对象粪便样本,提取DNA,采用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16S rDNA V3~V4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年龄老年人群肠道群和功能基因的差异。结果在门水平上,不同年龄组肠道群组成包括厚壁门、拟杆菌门、变形门、放线门4个主要门,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厚壁门,占60%以上,其次为拟杆菌门;从属水平上,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随着年龄增加丰度不断降低。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年龄老年人肠道群的丰度较高,均匀度较好,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性;但是β多样性分析发现,Age A组和Age B组群落结构组成差异较大;Age B组和Age C组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结论从中青年过渡到60岁以上,肠道群的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在60~80岁趋于相对稳定,年龄超过80岁其群结构再次发生变化,老年人慢性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肿瘤多发可能与Faecalibacterium的降低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PICRUSt功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