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 65 例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参与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 n=32 ,常规护理)、观察组( n=33 ,综合护理),观察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状况、用药依从性、血压控制人数均比对照组高 ( P< 0.05)。结论 :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自我管理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静脉穿刺结合行为干预在婴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婴儿头皮静脉输液病例1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头皮静脉穿刺结合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穿刺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0%;观察组穿刺疼痛主观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及疼痛客观FLSAC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穿刺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头皮静脉穿刺结合行为干预在婴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降低穿刺疼痛感,且安全性可靠,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静脉输液 头皮静脉 婴儿 静脉穿刺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行为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属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采用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应对方式问卷(CHIP)、自拟知信行调查问卷评定干预前后家属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知信行的变化,并统计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儿紫癜性肾炎复发率。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儿家属CD-RISC问卷、CHIP问卷及知信行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患儿家属CD-RISC问卷、CHIP问卷及知信行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紫癜性肾炎累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心理韧性,促成其应对方式的改变,提高知信行改善效果,利于降低患儿复发率。

  • 标签: 儿童 紫癜性肾炎 健康教育 行为转变理论 知信行 家属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 20例产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认知行为疗法+艾司西酞普兰)与对照组(单纯艾司西酞普兰)。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 HAMD评分均较就诊时降低( 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产后抑郁障碍治疗中联合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与艾司西酞普兰,能减轻抑郁情绪,改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艾司西酞普兰 产后抑郁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体检过程全方位健康教育对体检者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接收的体检者 1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开展体检过程全方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体检者检后遵医行为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体检者检后合理饮食率 90.00% 、适当运动率 80.00% 、规律生活率 86.67% 、正确服药率 90.00% 、及时治疗率 96.67% 、按时复查率 76.67% ,分别高于对照组体检者的 50.00% 、 36.67% 、 60.00% 、 53.33% 、 63.33% 、 56.67% ,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健康体检中,开展体检过程全方位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体检者检后遵医行为,提升体检者的满意度,对于改善体检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体检过程全方位健康教育 体检者 检后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给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现状和患者面对中断事件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5月6个工作日上午、中午、下午(8∶30—10∶30、11∶30—13∶30、14∶30—16∶30)3个时间段外科6个病区护理班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包括药物配置和执行给药2个环节)发生的NI为观察对象。共观察到所有护理班护士36名。记录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当前事务、来源、类型、结局、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患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外科护士在给药的216 h中共发生了1 040次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为4.81次/h,持续时间为(2.34±0.97)min;主要来源为环境,占30.77%(320/1 040);类型以侵扰型为主,占69.23%(720/1 040);结局消极型为主,占96.9%(1 008/1 040)。患者对护理中断事件的不满率为43.46%(113/260),77.88%(88/113)的患者不会采取任何行为来阻止中断的继续发生或向护士表达不满。结论外科给药过程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结局多为消极,且患者有着高不满率和低行为应对方式,因此有必要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中断,保障临床护理安全用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给药 护理中断事件 安全管理 心理行为反应
  • 简介:摘要术后患者常出现昼夜节律紊乱,多表现为睡眠剥夺和睡眠紊乱。近来研究提示全身麻醉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生物钟诱发这类术后并发症。分析总结动物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改变生物钟基因表达,可能与麻醉药物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特异性的神经元受体有关;全身麻醉后动物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典型的如行为节律紊乱(尽管行为节律紊乱的结果不一致)。文章认为引起生物节律改变的因素多且复杂,环境因素及人工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影响,今后关于全身麻醉药物、生物钟基因、昼夜行为节律的相关实验应当更加完善以及更深入地探讨其中的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全身麻醉后昼夜节律紊乱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

  • 标签: 全身麻醉药 生物钟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核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护 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我院收治 的 老年高血压患者 ,共计 65 例,随机分成实验组( n =33 )和对照组( n =32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 血压水平、 自我管理行为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自我管理行为有明显改善( P < 0.05 ), 且 实验组 改善水平明显 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可 明显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自我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骨科 创伤和损伤 围手术期 预防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健康行为干预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社区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患者 72 例,将所有患者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 n = 36 )与对照组( n = 36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行为干预,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变化情况及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血压、血糖 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护理后血糖、血压与对照组 相比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 高血压患者自我行为管理量表评分、糖尿病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 提 高 ( P < 0.05 )。 结 论: 健康行为干预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影响 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及血压情况,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行为 干预 社区 高血压 糖尿病 老年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对儿童癫痫发作、脑电图(EEG)变化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的癫痫患儿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酮饮食。对比2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评价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和EEG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8.69%(48/61例)比54.10%(33/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4,P<0.05)。观察组患儿EEG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81.97%(50/61例)比55.74%(34/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3,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及总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64±13.29)分比(46.04±12.86)分、(54.84±12.18)分比(47.62±11.91)分、(54.44±10.70)分比(44.31±11.56)分、(51.48±12.99)分比(42.04±11.18)分、(57.88±11.04)分比(47.42±13.16)分、(275.28±54.71)分比(227.42±55.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7、5.887、6.003、5.889,6.007、6.010,均P<0.05)。结论生酮饮食可明显减少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改善EEG和神经行为发育。

  • 标签: 癫痫 生酮饮食 脑电图 神经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MRI观察不同表面电荷Fe3O4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的传输行为。材料与方法6~7周龄SD大鼠12只,分为电中性组、正电荷组和负电荷组,每组4只,以下肢太溪穴为注射位点,分别于注射前后用MRI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3组大鼠的磁共振图像,通过计算、分析注射后其信号降低的体素点数目、位移和速度的变化来显示传输行为。结果经普鲁士蓝染色病理切片验证。结果注射后,电中性组、正电荷组和负电荷组的磁共振图像中均出现明显信号降低的区域;其中信号降低的体积随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3组信号降低区域增加的速度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3组之间信号降低区域增加的速度明显不同(P<0.05 ),其中,负电荷组的平均速度明显低于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3组信号降低区域的累计位移随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药物组间与观测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时间的延长,电中性组(P<0.01)和正电荷组(P<0.05)的累计位移长于负电荷组。普鲁士蓝染色证实Fe3O4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传输。结论正电荷和电中性的纳米颗粒在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中的传输速度高于负电荷,研究血管外膜传输通路作为给药途径时应考虑表面电荷的影响。

  • 标签: 血管外膜 表面电荷 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识-态度-行为理论(KAP)联合健康信念模式(HBM)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KAP联合HBM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行为方式、生活质量、血压控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行为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脂饮食、合理运动等行为方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45.85±4.98)mmHg、(120.23±5.42)mmHg,舒张压分别为(88.96±4.87)mmHg、(75.42±6.43)mmH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62,P=0.000;t=3.399,P=0.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χ2=13.817,P=0.000)。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KAP、HBM模式联合干预,可改善患者行为方式,控制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知识-态度-行为理论 健康信念模式 生活质量 收缩压 舒张压 心血管事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93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 47 例、对照组 46 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 P< 0.05); 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血压、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老年 农村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于2019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6月就诊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就诊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采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方法。采用自拟《青光眼知信行问卷》调查并比较入院时及出院前两组患者的青光眼相关知信行情况;并于入院时及出院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工具(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和比较;随访3个月,采用自拟《青光眼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情况》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是(8.19±1.52)分和(9.23±1.76)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出院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是(8.22±1.76)分和(9.35±1.68)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药依从性、自我检测、就诊意识、定期复诊、避免复发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疾病认知护理干预方法,青光眼患者的知信行明显改善,且促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

  • 标签: 疾病认知护理 青光眼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模型,探讨不同碘摄入量所致的EAT大鼠对其后代海马组织形态、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Lewis大鼠60只、雄性20只,体质量为50 ~ 60 g。雌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NI组)、甲状腺球蛋白组(Tg组)、Tg+高碘Ⅰ组(Tg+HⅠ组)、Tg+高碘Ⅱ组(Tg+HⅡ组),后3组为模型组。4组大鼠饮水碘含量分别为100 μg/L、100 μg/L、20 mg/L和200 mg/L。模型组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PTg)皮下多点注射免疫,NI组注射生理盐水,2周1次,共3次;各组大鼠按雌雄3∶1的比例合笼交配。仔鼠实验后,前1周内收集母鼠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母鼠尿碘含量;处死母鼠,HE染色观察母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母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采集出生7 d仔鼠脑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出生7 d仔鼠脑海马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出生7 d仔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出生30、60 d仔鼠进行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Tg+HⅠ、Tg+HⅡ组母鼠尿碘水平明显高于NI组(中位数,μg/L:35 380.18、236 847.16比221.43,P均< 0.05)。HE染色显示,Tg、Tg + HⅠ、Tg + HⅡ组母鼠甲状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炎性细胞浸润,且随着摄碘量的增加其破坏及浸润程度加重。Tg、Tg+HⅠ、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TPOAb含量与NI组相比显著升高(2.118 4 ± 0.675 1、2.103 0 ± 0.714 1、2.783 6 ± 1.084 3比0.790 1 ± 0.101 0,1.015 8 ± 0.252 8、1.019 5 ± 0.202 0、0.936 6 ± 0.183 4比0.692 2 ± 0.111 9,P均< 0.05),且Tg+HⅡ组母鼠血清TgAb含量明显高于Tg、Tg+HⅠ组(P均< 0.05)。与NI组相比,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以及出现相对损伤。Tg、Tg+HⅠ、Tg+HⅡ组仔鼠脑组织NE含量与NI组相比明显下降(pg/ml:1 232.01 ± 253.45、1 197.64 ± 222.46、1 074.40 ± 366.38比1 733.67 ± 158.12,P均< 0.05);各组仔鼠脑组织DA、5-H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出生30 d仔鼠第4天Tg+HⅡ组到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NI和Tg组(P均< 0.05);旷场实验,出生30、60 d各组仔鼠逃离原始象限的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随着碘摄入量的升高,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破坏程度及炎性浸润程度加重,TgAb含量明显升高。碘对EAT大鼠子代脑海马组织形态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碘摄入量对EAT大鼠后代学习记忆以及空间探索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年时期。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海马 单胺类神经递质 动物行为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麻醉常用吸入性麻醉药物七氟烷对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用七氟烷预处理乳腺癌细胞,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 PI3K/AKT 、 TGFβ、 HIF、 VEGF、 p35/p25),确定七氟烷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结果 七氟烷处理乳腺癌细胞后, 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和免疫荧光均显示 E-cadherin降低、 N-cadherin升高;处理后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未处理组细胞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七氟烷作用后的乳腺癌细胞无论是在蛋白水平还是在生物学行为表现上,均出现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增强,因此以七氟烷为主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不建议用于乳腺癌患者手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孩"政策下对"大孩"行为与心理的研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蒙、汉族二孩家庭80户作为对象,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二孩出生后大孩的心理、行为改变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行为与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参与调查的80户蒙、汉族二孩家庭中,大孩积极心理行为67户,占83.75%;消极心理13户,占16.25%。积极心理行为中排在前三位分别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关爱他人及懂得分享,分别占100.00%、98.51%和97.01%;消极心理行为前两位分别为身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分别占92.31%和61.54%;二孩政策下大孩积极心理行为与消极心理行为与大孩的性别无关(P>0.05),与父母文化水平有关(P<0.05)。结论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孩心理的健康、成长,但是针对部分大孩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大孩心理行为健康发展。

  • 标签: 调查和问卷 二孩家庭 行为医学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对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GQLI-74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两组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护理期间的遵医行为、护理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抑郁(SDS)、焦虑(SAS)]、自我效能感(GSES)及GQLI-74评分变化情况,护理结束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期间,研究组的遵医率(92.68%)高于对照组(73.17%),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GQOLI-74及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能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胃癌 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 焦虑 抑郁 遵医行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膝骨关节炎患者恐动症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门诊或住院的2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评分表、疼痛数字评分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为研究工具,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恐动症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9份。166例患者发生恐动症,发生率为75.80%(166/2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慢性合并症、疼痛、自我效能感水平是膝骨关节炎患者恐动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该人群恐动症状评估,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减少恐动症发生。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恐动症 影响因素分析